分享

天麻栽培技术

 昵称9425660 2013-07-11

天麻栽培技术

 

天麻(Gastrodia elata BI.)为兰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药用部分为地下块茎,为名贵中药材,《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在我国入药已有两千多年历史,有追风镇静作用,治头晕目眩,中风惊痫,语言不遂,瘫痪,风寒湿痹等症。近代研究天麻主要成分为天麻甙、天麻素、香草醛和维生素A等物质,临床用来治疗高血压、冠心病、神经衰弱、血管性头痛和抑郁性神经症等。

汉中是国家确认的天麻商品生产基地,七十年代首先获得人工栽培成功,30多年来,市县党政列为主导产业的骨干品种来抓,产量占全国百分之四十以上,生产科研处国内领先。近年来有了新的突破,与中国医学科学院共同承担的国家重点科研项目《天麻种子与真菌共生萌发及生长机理和纯菌种伴播技术研究与应用》,荣获2000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我市略阳县《天麻GAP基地建设项目》,通过了国家认证。

天麻是一种较为特殊的异养型植物,无根也无绿色叶片,它的生活史中大部分时间在地下渡过,它既不需要从土壤中吸收无机矿物元素,也不能利用阳光进行光合作用。它的营养物质来自真菌,依靠同化侵入的真菌,提供营养生长。其生活史全过程可分为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两个阶段。有性繁殖阶段是从箭麻栽培后,抽苔开花、人工授粉、果实形成天麻种子,用共生萌发菌拌播天麻种子,种子发芽形成原球茎的过程;无性繁殖是原球茎接上蜜环菌后,不断生长发育形成种麻(米麻、白麻)和商品麻(箭麻)的过程。无萌发菌天麻种子不会发芽,无蜜环菌天麻不能生长。

一、天麻有性繁殖技术

(一)制种技术

1、栽培箭麻

1)栽培时间 春栽3月上旬,冬栽11月。

2)选择箭麻 要求芽头饱满,麻形短粗,无损伤和病虫危害斑痕,单个鲜重150-250

1 栽培箭麻重量对产果量的影响

   项目

箭麻重

栽期

(/)

授粉

株数

产量量

(个)

株均

(个)

单株最高产量()

环境条件

150-250g

97.14/3

490

26950

55

113

室内加温培育

±100g

97.14/3

191

6000

30

43

室内加温培育

3)栽培方式:室内用竹筐、木箱、盆等栽培,能随意搬动,叫活动式栽培。室外搭遮阴防雨棚栽培,或室内用砂土造畦栽培,叫“固定式栽培”。

2、栽培方法

1)室内竹筐、木箱栽培 可根据容器大小,备塑料薄膜一块。

铺在筐(箱)底部的塑料薄膜,按5×10厘米孔距,剪三排透水孔,孔大小为1平方厘米。将薄膜铺入筐内(有孔处对准筐底),将薄膜拉起来围在筐四周,防止漏砂并能保持筐内砂土湿度。先在底部填10厘米厚砂土,取箭麻6-8个,按10×15厘米株行距摆放。注意芽头(鹰哥咀)向上,盖土6-8厘米,随即在芽头处插一小竹棍为标记,便于检查,以免碰断芽头。

2)室内外造畦栽培 先用砖砌宽40厘米,高30厘米,长以地形的箭麻栽培池,先在池内堆砂10厘米,按10×15厘米株行距摆放箭麻,将芽头向上朝外,上盖土10厘米即可。

3、栽后管理 为了提早播期,避开高温和“三夏”大忙,室内栽培箭麻可加温培育。当栽培地的温度在14-15时,箭麻顶芽开始萌动抽苔,18-22,空气相对湿度在70-75%左右时,花苔生长迅速,大约每天可生长5-6厘米,20天左右完成抽苔随即开始现蕾开花。天麻花为无限花序,当花苔抽高到12左右时,将顶端3-5朵花蕾摘掉,使营养集中,形成大果。

(二)人工辅助授粉

1、授粉时间 天麻开花的当天花粉已发育成熟,即可进行授粉。天麻的开花期,既是天麻授粉期。凡在开花后1-3天内授粉,其授粉和座果率均在95-100%。开花五天后授粉,其授粉有效率为零。每天授粉时间为上午9-12时,下午4-6时。一株天麻花苔平均每天开花3-5朵,遇到突然升温到25左右,并持续5-7天,最多一天可开放10朵左右,反之,突然降温(<20以下)开花朵数随之减少。但不论何时开花,应及时授粉。当土壤干旱时应在地面和畦面以及筐(箱)面洒水,注意勿将水洒入花内。 

2、授粉操作技术 授粉时用授粉针轻轻挑起雄性花药(花粉团),去掉花粉团上覆盖的花帽,将花粉团准确地放在雌蕊柱头区上,用针头稍压,使花粉团散开,扩大授粉面,形成大果有很好的作用。

(三)果实成熟与采收

1、采果期 天麻花的子房从授粉的第二天起就逐渐膨大。陕南地区,海拔800以下,低山丘陵平川,在自然条件下,当气温在22-25时,授粉后15-17天果实即可成熟(时间约在5月中旬左右);海拔800-1000左右,约需25-30天(时间在6月下旬至7月初),海拔1000以上地区由于气温过低,当年7月份播种,当年只能形成原球茎,较低点地区也只能形成一级侧芽,生长发育季节向后推迟一年,一般从播种到形成新生种麻需要一年半,形成箭麻需二年半时间。因此在这类地区需建立土温室栽培箭麻,将播期提早到5月中旬左右,这样一年即可收获箭麻和大量种麻,缩短生长周期一年。

2、果实成熟度的鉴别 一般授粉18-20天,用手摸果实由硬变软,颜色由深红变浅,果缝泛白色,打开果实后天麻种子可自然散开,颜色呈灰浅褐色,镜检其种子含胚率在85%以上即为合格种子。用放大镜看果实下端果缝已有三分之一裂口,而整个果实处于即将裂口而尚未裂口,应及时采收。如采摘裂口种子,种子易飞散,且播后的发芽率相对降低64%左右。采收后将果实带回放纸盒内(留通气空隙),置室内干燥阴凉地方暂放,即可下种。

3、果实采收与贮存 天麻果实因授粉先后不同,分批成熟采收,最好随采随播。如遇雨天不能及时播种,可先将天麻种子抖出与共生萌发菌拌匀装在塑料袋内可暂存3-5天(放阴凉通风处,防止发烧生杂菌)。外调果子应在冷藏箱内保存运走。不能及时播种的果子可放冰箱保鲜层,温度控制在2-5暂存,应注意的是入冰箱前应将果子上部残存的花萼部分清除,以免在冰箱时果实发霉。大批量天麻果子最好是将天麻种子抖出装入玻璃瓶内,用脱脂棉封口后入冰箱保鲜层保存,既保证种子不霉烂,又节约地方,但都不可久存以免降低发芽率。

2 不同贮藏温度对种子活力及萌发率的影响

采果后

天 数

自然室温

5恒温

活胚种子%

萌发率%

活胚种子%

萌发率%

当日

3

5

15

30

45

60

90

145

92.96

32.70

20.87

13.94

7.83

5.15

0.94

0.15

88.37

22.28

12.88

5.50

0.21

0.06

92.96

90.64

89.88

88.09

80.69

72.13

68.8

57.68

55.54

88.37

88.14

87.29

69.64

54.98

5.68

(四)天麻种子与菌种伴播技术

1、播种期 天麻果子的成熟采收期即是最佳播种期。天麻种子在15-28之间都能发芽,但发芽最适温度为20-25。一般在5月至6月上旬播种,海拔800以下的秦巴山区(及平川室内),当年11月即能形成米麻和白麻。在海拔较高地区,如能将播期提前到5月上中旬,适当采取一些增温措施,当年冬或第二年春也可收到新生种麻。

2、播前准备

1)树棒 播前3-5天,砍伐直径为6-8厘米粗的杂木树杆,截成50厘米长的短节,在棒节的2-3面砍成鱼鳞口,每窝准备树棒10-12根。

2)树枝 将1-2厘米粗的青杠树枝条斜砍成8-10厘米长的短节(每窝按2.5公斤准备)

3)树叶 青杠树干落叶,每窝约需0.5公斤

4)浸泡 播种前1天,用0.25%硝酸铵溶液将树枝浸泡30分钟。用清水将干树叶浸泡1天捞出备用。如用已干燥的树棒,应在水中浸泡24小时。但新砍的树棒不需浸泡,直接使用。

5)拌种 将天麻种子共生萌发菌种用手撕成单片菌叶,放在脸盆内,将天麻果子掰开抖出种子(应在室内无风处操作),将种子倒入播种器,均匀地撒播在萌发菌叶上,要多次播种,反复拌匀,使每片菌叶上都均匀地粘上天麻种子。

每播种1窝天麻,需用天麻果子10个,天麻共生萌发菌种1瓶,蜜环菌种1.5-2瓶。

3、室外播种技术

1)选地 粗砂土或砂壤土最好,死黄泥不宜播种。

2)挖坑 在选好的地内挖播种坑,一坑为1窝,坑长、宽70×60厘米,深30-40厘米,坡地坑底随坡顺水,呈缓坡形式,平地人为将坑底铺成缓坡状,以防水浸和积水。

3)播种

①坑底土壤干燥时,一定要灌水,待水浸干后播种,干土不能播种。先在坑底铺一层浸湿的落叶,压实厚1厘米

②将拌好天麻种子的萌发菌叶先取出1半,均匀地撒在铺好的树叶上,即是播种层。

③取备好的树棒5根摆放在播种层上,棒间距离3-4厘米

④将蜜环菌菌枝摆放在鱼鳞口处和树棒两头和两侧,必须与树棒紧密靠接,才能加快传菌。

⑤摆放树枝 将准备好的树枝短节均匀地夹放在菌枝的空隙处,按平压实,粗细搭配。

⑥填土 用细砂土将坑内树棒间和四周空处填实,高出棒面3厘米。至此,第一层播种完毕。

⑦按照上述顺序方法播种第二层。播后用沙土覆盖,厚10-15厘米,上面加盖一层杂草树枝落叶等,防晒、保墒和雨水冲刷。

4、室内播种技术

1)栽培料土的配备 选用清洁的麻骨砂壤土或中粗度河砂(不要用山上白砂,含碱性),与杂木锯末,按体积11,或2(砂)∶1的比例(砂粗用11,砂细用21),充分合匀,然后用清水拌料,或用“天麻真菌营养液”(每袋25,加清水10公斤,充分搅拌溶解)拌料更好,促进蜜环菌迅速发菌。料土含水量不宜过湿,以19-21%,即捏能成团,落地散开为度,拌料后堆闷6-8小时后使用。

2)播种方法

①室内竹筐、木箱播种 选用55×38×30cm的竹筐或简易木箱,清洗干净,先在底部铺塑料薄膜,薄膜在筐底处每隔10cm1cm2大小的透水孔1个,共剪39个透水孔。填进料土10cm,摆放一层浸泡过的湿树叶厚0.5cm,将拌过种的共生萌发菌叶均匀地撒在底叶上,取砍好鱼鳞口50cm长,5-6cm粗的青?树棒3-4节,紧压在播种层上,棒间距离3-4厘米,将蜜环菌种枝条夹放在两棒之间,一端必须靠接在树棒鱼鳞口上,菌枝空隙处填放树枝短节数根,树枝不能太粗,放树枝时也要粗细搭配,以利传菌。然后用料土覆盖,土厚3cm,适当洒些水,再按以上操作规程播第2层。播后盖料土封顶,厚10cm,上面用湿树叶覆盖,亦可将树叶夹放在砂层中间,更保墒。将四周塑料薄膜拉起盖在筐面上,用沙压实即可。

②室内畦播 用砖砌成70×60×40-50cm栽培坑,坑底铺7-8cm厚的砂砾或小石子形成利水层,再铺10cm的栽培料或砂土,再在其上放一层树叶及一层拌过种的萌发菌叶,再放5-66-8厘米粗的树棒,棒间距3-5cm,菌枝和树枝的摆放与筐、箱播种同。摆好后加栽培料或砂土压实,浇水。再播第二层,其上盖沙保湿保温与筐、箱同。室内有条件的尽量采用挖坑播种,因坑的四周封闭不存在垮畦,而且坑内的温度相对稳定,底层不易积水,上、下土壤通气性好,产量较高。

5、天麻无土播种技术

1)无土料的配制 选用新鲜清洁的杂木屑和切碎的青?、板栗树叶(每片面积不超2cm2,先浸泡后使用),按体积21〔砂(2)1(木屑、碎树叶)〕的比例,充分混匀,加水拌料,或用“天麻菌营养液”拌料更好,料的含水量控制在30%左右,堆积闷润6-8小时使用。

2)播种方法

①瓶播 选用完好无损的750毫升菌种瓶,清洗干净,将无土配料装进15-20厘米,摆一薄层切碎浸泡过的树叶,将拌好天麻种子的共生萌发菌叶均匀撒一层,将青?树枝,蜜环菌枝条相间排列摆好,上用配料覆盖,厚1cm。按以上操作规程继续播至3-4层,距瓶口留出1.5-2厘米空隙,防止杂菌感染,瓶口用棉花封口即可。

采用上述技术,一般每瓶平均用天麻果子2个,每1瓶共生萌发菌和蜜环菌可播种4瓶。

②袋播 选用15×30厘米聚丙烯或聚乙烯塑料袋,清洗干净,先在袋底装3cm厚无土配料,摆一层切碎浸泡过的树叶,将播过种的天麻共生萌发菌叶,均匀地摆放一层,将青?树枝、蜜环菌种枝条相间排列,上盖配料3cm。按此操作3-4层,距袋口5cm留出空隙,用紧口圈棉花封口即可。

3)管理 瓶(袋)播种后,放在温、湿度适宜,通风良好的地方培养,夏避高温,冬防严寒,一般不需特殊管理。

6、播种后的管理

1)室内播种后管理技术 室内播种后的管理主要是人为调控培养室内的温度、湿度。

①控制温度 夏季最热月室内温度通常保持在18-28之间,不能超过28。筐,箱播种的可以按品字形立体堆放,方法是先在地面用砖或木棒放好将竹筐支起来,每层筐间用木、竹竿架起,以利通风透气和浇水观察管理,一般堆放4-5层为宜,便于搬动和防止上层气温较高不利于天麻生长。

②控制湿度 根据实践观察,竹筐播种只要配料时湿度适宜,一般只在7-9月,每隔15-20天补水一次即可。因室内蒸发量小,浇水时轻浇浅灌,防止大水漫浸,导致筐底湿度过大烂麻。

2)室外播种后的管理

①抗旱防涝 室外播种易受自然环境的影响,播后管理比室内更为重要。

⑴抗旱保墒 天麻种子萌发必须吸水膨胀,未吸胀的种子不具备吸收消化天麻共同萌发菌的能力,因而种子不会发芽形成原球茎。同时萌发菌和蜜环菌的生长发育离不开水分供给,特别是形成原球茎后,长时间缺水,蜜环菌停止生长,原球茎不能及时接上蜜环菌就会干枯死亡,最后导致形成空窝。天麻播种时正值伏夏高温和干旱,播种时坑内浸水,只能维持种子发芽所需水分,播后半个月内无雨,应及时补水。7-8月高温干旱季节,每半个月灌水一次,从天麻栽培坑的上端开口,挖掘至栽培层后将水灌进,保证水分为坑内天麻栽培层吸收,坑面加厚覆盖,这是奇取高产,减少空窝的重要技术措施。

⑵控制温度 室外播种受自然界温度的变化影响更大,故要更严格地控制温度。适宜的温度要求基本与室内相同,温度高要降温,温度低要升温。低浅山区夏季搭建荫棚遮荫,或增厚覆盖层降温,高寒山区冬季应加盖塑料薄膜增温,都是保持其适宜生长温度的重要措施。

⑶防洪排涝 天麻刚播种后的15-20天内,依靠播种时的浸水,完全可以完成种子萌发的需要,如果这时大水漫灌和浸渍,会使已萌发的种子腐烂,形成空窝。因此,播种后立即用树叶覆盖,大雨时要用薄膜遮盖(雨停即取),同时检查被雨冲掉的覆盖物,重新盖好,并将坑面造成龟背形,窝子的下坎挖开排水口,防止积水。

②越冬管理 当气温低于-10时,即会发生天麻冻害,使上层天麻冻烂。因此,在霜降之后要普遍加厚盖土和覆盖树叶,海拔千米以上地区,霜降节后在天麻栽培窝上盖塑料薄膜,待第二年清明节前去掉,既可防冻,又可延长和提早天麻生长期,实践证明是高寒山区天麻增产的一项重要措施。

7、种麻收获和分栽

通常天麻种子从6月份播种到来年的11月采收,同时分栽,需一年半的时间。在秦巴山区海拔800以下可收到20-30%的商品麻,80%的种麻(白麻、米麻)。以播种当年秋季或次年春季,利用天麻休眠期,提前进行分栽,产量及商品率分别提高15-20%,使生产周期提前一年进入商品麻生产阶段,同时可扩大有性繁殖种植面积,每一窝平均分栽2-3窝。海拔800以下,含平川丘陵及室内,气温较高,无霜期长,天麻播后当年生长期达到150-180天,最大白麻体长可达5-7cm,重10g以上,大部分白麻长3cm以上,重2g以上,完全可以做无性繁殖材料,当年11月即可分栽。但海拔高,播种期晚于7月份,当年白麻数量少,不宜分栽。

由于其他原因影响,室内、室外筐栽或窝栽,麻少且小,也不必分栽。

8、种麻的贮藏保管

天麻随收随栽较为理想,栽不完或收购外运的大批量种麻需保管贮藏。方法是选用新鲜清洁的杂木锯末,用清水拌成潮而不湿的程度,含水量约在15%左右,不能过湿。藏种时先在室内陆面铺10-15cm的湿沙,其上撒一层拌成的锯末料,厚3cm,将种麻均匀的摆放一层,种麻之间留一小缝,使料能灌进去,相互隔开,上面盖一层锯末,厚3cm,以此分层摆放4-5层,上用锯末盖10cm,最上面用青?树叶覆盖。贮藏室温度控制在2-5,不能在室内生火,使麻种在低温条件下安全越冬。贮藏期间应定期检查,如锯末太干,可将料重新拌潮,湿度仍不能大,再依次将种麻埋上。绝不能用水从上灌浇,否则种麻与水浸渍会逐渐腐烂。如此贮藏可至来年春季栽培,损失较小。暂时贮放,也可用此法较为安全。严防冬翻时将挖的麻种随便堆放,易受冻害腐烂,造成经济损失。

种麻在分栽及贮藏前必须认真挑选,将有损伤、无生长点和染病的种麻挑出,尤其是麻体有黑斑和腐烂的更应挑出,切忌相混,否则引起黑斑病菌感染造成种麻腐烂。只要发现麻体表面有黑斑者,其体内组织已开始腐烂,绝对不能做种。如需较长时间贮藏或贮藏越冬麻种,经挑选后先晾1-2天,使部分水份散失,避免贮藏后霉烂损失,但以不受冻害为宜。

二、天麻无性繁殖栽培技术

天麻制种、培育种麻在室内进行比室外优越。但人工栽培商品麻的生产,利用天然的山林,比室内栽培产量高,箭麻多且个体大。因此我们提倡“室内培育种麻,室外栽培商品。”

(一)选择栽培场地和土壤

1、生态环境 人工栽培天麻应根据当地具体气候条件选定栽培场。即使在同一地区,高山低温多雨,气候冷凉阴湿,生长期短,应选择阳坡或林外栽培天麻;低山夏季干旱少雨,气温高,就应选择温度较低,湿度较大的阴山栽培天麻;中山区就应选择半阴半阳稀疏林下栽培。山体的坡度应为5-10度平坦的缓坡,陡坡密林不宜栽培天麻。

2、土壤土质 土壤质地对天麻生长有密切的关系。天麻喜生长在疏松透气沙壤土中,才能满足蜜环菌好气的特性。沙壤土既保墒又利水透气,避免纯沙土天旱不保墒和粘土不透气引起天麻干腐或湿腐危害。土壤酸碱度PH值在5-6为宜。

(二)选择优质种麻

种麻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到栽培后天麻的产量。有性繁殖的种麻以及栽后1-3代繁殖的种麻均是优质种麻,超过第4代每年平均以17%的速率退化,连续再种,将有种无收。因此应每年繁殖有性种麻,使种麻永远保持优良种性,是天麻夺取高产和持续健康发展的技术保证。在栽培前还应对种麻进行严格的挑选:

1、颜色黄白,前端三分之一为白色,形体长园略呈锥形,且有多数潜伏芽。

2、种麻不宜太大,一般以手指头粗细,重量在10g左右为好。

3、种麻表面无蜜环菌缠绕侵染。

4、无腐烂病斑和虫害咬伤,注意检查有无负泥虫和介壳虫危害。

5、生长锥(白头)饱满,生长点及麻体无撞伤断损情况,凡有断裂及伤口在栽培后首先形成色斑,继而全部腐烂,且相互传染,不可忽视。

6、凡是种麻生长点(白头)已经萌发生长者,不能再栽。

(三)栽培方法

天麻的分栽方法各地报道较多,但有的方法增产不明显,已逐渐被淘汰。这里主要介绍“菌棒加新棒”、“固定菌床”栽培两种方法,实践证明是目前增产效果明显的栽培技术。

1)菌棒加新棒栽培方法 这种方法既能使天麻同蜜环菌较快地建立接菌关系,又能保证蜜环菌稳定持续地为天麻提供营养,而且新棒又可在下一年用来栽培天麻,一举三得,是目前大面积栽培天麻常用的方法。

在选好的栽培场地挖深30-40cm,长70cm,宽60cm的栽培坑,坑底土壤挖松10cm,上铺浸湿的青?树落叶1cm厚,将菌棒、树棒相间排列,棒间距离6-8cm,填半沟土压实,将种麻紧靠在菌棒两侧及两头(新棒不放种麻),每根棒放种麻8-10个(两头各放1个,两侧各放3-4个),如有小米麻可撒在中间。在棒间空隙处斜着夹放树枝节数根(如菌棒发菌不旺,还可夹放2-3节蜜环菌菌枝),用土覆盖,棒面保持土厚5-6cm,按上法再栽一层,栽完盖土15-20cm,坑顶用落叶或杂草覆盖,盖好后再撒土压实即可。防止被风吹走,且更能防晒保墒。

2)固定菌床栽培法 冬季栽培天麻时,将预先培养好的菌床挖开,取出上层菌棒,下层菌棒不动,只将棒间土按10cm远挖一个斜孔,将麻放在下种孔里,棒上盖土厚3-5cm,撒一层树叶,厚1cm,将上层菌棒加新棒相间排列,填土半沟,将种麻紧靠菌棒两侧和两端,每棒放8-10个,棒间斜夹4-5根树枝节,盖土厚15-20cm,坑顶龟背形,用树叶(或玉米杆)覆盖即可。将上层未用完的菌棒再加新棒就地可另栽一窝,避免菌棒远距离背运,节省劳力。

(四)栽后管理

1、防旱、防涝 根据天麻生长习性,春季天麻刚萌动生长需水量小。6-8月份是天麻生长旺盛时期,需水量大。9月下旬以后天麻生长减慢逐步趋向定型,处于养分积累阶段,不需要大的水份,这时所需要的是昼夜温差大,天麻个体迅速膨大,阴雨连绵、低温高湿,是造成天麻腐烂多、产量低的主要原因。要提前开好排水沟,并加厚覆盖物防雨。反之,丰产不能丰收,天麻越大,烂的越多,损失严重。因此,夏季适时浇水、遮阴,防暑降温和秋后防涝是夺取高产的关键。

2、防冻害 一般来说在陕南地区,除特别寒冷年份,冻害发生较少。但骤然低温,当栽培层温度降到-10以下时,就会发生冻害,处于上层天麻首先冻坏,生长点变黑进而腐烂,而且栽培的白麻越大,冻害越严重;冬季10-11月份突然降温比第二年春季1-2月份低温冻害严重;冬栽后窝子未覆盖树叶的比覆盖的冻害严重;冬季栽的天麻窝子比未翻动的窝子受冻害严重。因此,在海拔千米以下地区尽量赶在上冻前将天麻栽完,栽后覆盖。千米以上地区除栽后覆盖外,还应用塑料薄膜覆盖。同时建议高寒山区在春季栽培天麻,减少冻害损失。

3、防治病虫害

1)病害 天麻病害多为不良环境和粗放管理造成的生理性病害。主要是块茎腐烂,干腐或湿腐,气味腥臭。有的块茎内部充满蜜环菌索,造成腐烂。比较多见和危害较普遍的为杂菌,一般不引起天麻块茎腐烂,但覆盖在菌材表面,与蜜环菌争夺营养、水分和氧气,从而影响和抑制蜜环菌的正常生长,因而又称之为竞争性杂菌。

防治的方法 对生理性病害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加强科学管理,尤其是温度、湿度及水分管理,贯彻以防为主,为天麻创造一个适宜生存的环境,减少病害的发生。对杂菌防治,首先是杜绝菌材、菌枝带菌,采用纯菌种播种和新菌材栽培是重要措施。

2)虫害 主要有蚜虫、红蜘蛛、蛴螬、介壳虫、白蚁及平菇历眼蕈蚊幼虫等。

防治方法 蚜虫、红蜘蛛主要危害天麻花茎,可用40%乐果1000-1500倍液喷杀。白蚁可用白蚁灵防治,将药物撒入天麻窝内,或将药粉撒在蚁巢处,用水淋入孔穴杀灭。平菇厉眼蕈蚊的幼虫蛀食共生萌发菌培养料,使之成毡片状,破坏菌丝生长。蛴螬、蝼蛄、介壳虫主要危害天麻块茎,可用90%敌百虫1000-1500倍液喷洒防治。

三、天麻收获加工

(一)收获

冬季11月,春季3月上中旬进行收获,以冬季收获的冬麻品质好,折干率较高。采挖后将箭麻和种麻分开,首先挑选出制种所需箭麻,然后将箭麻按大小分等加工成干商品天麻,种麻随即进行扩栽,防止堆放过程中发烧霉烂或冻坏生长点,影响栽培质量。

(二)加工

天麻收获后要及时加工,长时间堆放容易引起腐烂。加工前先进行挑选,将烂麻去掉,然后按下列工序加工。

1、分级 根据天麻个体大小,可分为三等。重量在150g3两)以上者为一等;75-150g1.5-3两)为二等;75g1.5两)以下及挖断的天麻为三等。

2、清洗 将不同等级的天麻,分别清洗干净,洗净泥沙,要边清洗,边煮麻,不能在水中浸泡过夜,否则加工的商品天麻烘干后易变为暗黑色,影响商品等级和药用。

3、煮、蒸麻 分等分锅煮麻,一锅水只可连续煮三次麻,如再继续煮水质变浑浊,且白矾数量不足,影响天麻加工后的色泽和质量。煮前先将水烧开,按每100斤水中投放100g白矾,待溶解后,再将天麻投入锅中。一等天麻煮10-15分钟;二等天麻煮7-10分钟;三等天麻煮5-8分钟。天麻量少也可先煮一等天麻,过3-4分钟再放入二等天麻,再过3-4分钟放入三等天麻,一锅煮好后同时捞出。煮时,水深应超过天麻,用木棍不断翻搅,使其受热均匀。快到煮好时,应勤检查,将天麻用竹签插入,拿起对着阳光或在暗处往亮处照看,只要看见透明的天麻中间还有一条笔杆粗细的暗影,即可出锅。也可用手用力捏住天麻,若发出“喳喳”的响声,就说明煮沸时间合适。大量加工天麻时,只要白心占天麻直径1/5以下即为合适。天麻不能煮得太过,太过天麻素损失多,干货率也降低,在烘烤过程中易出现破皮或断裂,损失太大,也影响药效。

麻少时也可采用蒸制法,即将洗净的天麻,按不同等级分别放在笼屉上蒸,小天麻蒸12-15分钟左右,大天麻园气后蒸20-25分钟左右,中天麻蒸15-20分钟,待天麻块茎还留有一条细白心为度。此法天麻素损失量少,但大量蒸制困难较大。

天麻煮好后及时捞出,投入冷水中突然冷却,随即捞出。这样处理的好处是将煮沸过程中天麻体上粘附的不清洁东西漂净,同时骤然冷却,使天麻表皮收缩绷紧,减少皱褶,增加光亮度。

五、烘干

烘干天麻最好采用烘干机或修建一土温坑,烘干时采取流水作业变温烘炕。炕内初温掌握在50-60为宜,敞开排气口,使鲜天麻体内水分迅速蒸发。如果这时温度过高,超过80,水分追得太快,会烘成皮焦里生,外边一层硬壳,中间烤成焦黄色,大个的天麻中间形成糖心,夏天易生霉,内部的水分再也无法出来,造成大的经济损失。但温度过低,如低于45时,天麻体表即发霉变粘易于腐烂。用初温烘烤4-5小时,从炕中取出摊开,边晾边整形,待第二炕天麻初温结束,将第一炕天麻入炕,采用中温,温度控制在45-50左右,使其慢慢干燥,烘6-8小时取出边晾边整形,压成扁平型。这时天麻已有七、八成干,堆积起来用麻袋等物捂盖发汗2-3天,使天麻体中心的水分渐渐移至表皮。将发过汗的天麻采用终温烘炕,温度控制在60-70,烘至全干,敲击时发出清脆声,及时出炕。第三次进炕后应随时检查,因为天麻已接近全干,最易烘焦。在整个烘炕过程中要将大天麻放在烘炕底层。根据干燥程度即时将上下层掉换,采用变温烘炕,流水作业加工方法。优点是避免天麻长时间处于炕内高温熏炕表面挂的火色较深,天麻商品色泽不鲜亮。同时可以充分利用烘炕,解决了烘炕小、天麻多,鲜天麻不能及时入炕的问题。只要经过初温烘炕阶段的天麻,大量水分已散失掉,防止了发霉腐烂。这种方法加工的天麻,成色好,干燥一致,表面皱褶少,易于销售并提高等级,加工成品损失少,是目前较好的加工方法。成品干天麻即可进入市场销售和药用。

附:天麻生产农时季节安排表(均以公历计时)

   项目

时间

生产工作内容

3

春栽箭麻,春收春栽天麻

4

培养菌枝,温室制种管理及授粉

5

有性繁殖授粉,采果,播种

6

有性繁殖播种,培养菌棒和固定菌床

7

培养菌棒,固定菌床,抗旱防高温

8

抗旱防涝,培养菌棒和固定菌床

9

防涝

10-11

冬收冬栽天麻,冬栽箭麻,有性繁殖天麻越冬防冻管理

12-2

天麻加工销售,加强越冬防冻管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