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克绍谈——嘈?杂

 事不宜急缓则圆 2013-07-11

李克绍谈——嘈 杂

"嘈杂"原 是众声喧闹的意思。它用在医学上是形容胃中象发酵一般,懊侬不宁,有似饥非饥,似痛非痛,难以名状之感。有的兼有嗳气、恶心或痞硬、胀满等症状。这些症 状,只要和嘈杂一症并存,就应以治嘈杂为主,适当加入一些照顾兼症的药物。只有在不兼嘈杂的情况下,暖气、恶心、痞满等才另有专治。

1.痰火嘈杂

嘈杂是由于平素饮食没有规律,粘、滑、腥、冷杂进,伤了脾胃的冲和之气,不能正常消化吸收,日积月累,变成痰饮,留滞在胃脘而形成的。

嘈杂既然是稠痰浊饮留滞在胃脘之中,所以调和胃气、消除痰饮,就是治疗嘈杂的首要方 法。又因为粘腻油腥等物,不但容易酿成浊痰,也容易郁而化热,所以在治痰方中,有时还要加上一些清热泻火药,以保持胃的冲和之气。此外还有一个重要问题, 就是要健胃。因为胃本身是消化器官,如果人有一个健康的胃,对于饮食物能消化吸化,本来是不会形成痰饮的,既然形成了痰饮,就已经提示患者的胃并不太健 康,尤其在病程太久,影响进食,或荤腥杂进的情况下,胃就不能发挥正常的作用。因此,治疗嘈杂,除了消痰、清火外,健胃也是一个重要环节。即使经过治疗, 嘈杂症状已经消失了之后,在一定的时期内饮食也要清淡一些。使胃得以休息将养,以巩固疗效,防止复发。

。 下面就列举几个这方面的方剂,以备应用。(1)生姜半夏汤(《金匮要略》)

半夏 60克,生姜汁一杯。

用水三杯,煮半夏,至水剩二杯时,去半夏,人生姜汁,再煮至一杯半,离火使温,每6小时服一次,分4次服完。

本方就是小半夏汤去生姜,改用生姜汁,这也是中医学治嘈杂的第一张方剂。生姜汁比生姜更能和胃,少服频服,以散胃中的痰浊。

(2)加味小陷胸汤(《证治准绳》)

黄连9克,半夏6克,瓜蒌半个,枳实3克,栀子3克。水煎服。

本方能清痰、清热,又有枳实消痞,适用于痰火嘈杂兼觉痞胀的患者。

(3)加味三黄丸(《万病回春》)

苍术60克,醋炒香附60克,姜妙黄连18克,酒炒黄芩60克,童便炒黄柏45克。

研末打糊为丸,绿豆大,每服七八十丸,卧时清茶送下。

本方有苍术燥湿,三黄清热,适用于湿热痰火,嘈杂泛酸。

(4)三圣丸(《医统》)

白术120克,炒黄连50克,橘红30克。共研细末,作丸服。

本方用黄连清热,橘红调气,白术促进胃的吸收功能,适用于嘈杂兼泛酸的患者。作丸常服,既能消除症状,又可巩固疗效。

把上述各方的药物综合起来分析一下,苍术、白术都是健胃药,芩、连、栀、柏都是调气祛痰药。掌握了这些药物,再根据病情,加以筛选配伍,痰多的多用理气祛痰药,热重的酌加清热泻火药。胃太弱或久病体弱的,配入健胃药。这样,对于治疗嘈杂,一般是没有困难的。

2.血少嘈杂 嘈杂除了上述属于痰火者外,还有一种名血嘈,它是血少嘈杂,和一般的嘈杂治法不同,要特别提出来讨论一下。一般嘈杂,是不分昼夜的,而血嘈却是白天不嘈,每蛰半夜才嘈起来,往往把人嘈醒,常兼有心慌心跳。因为夜问属阴,所以血嘈实际是胃阴虚形成的嘈杂。"血少"也就是阴虚的意思,不要和西医学所说的贫血混成一回事。

阴虚是津液亏少又有内热的表现。胃病出现阴虚,往往是胃本身有炎症,病人感觉不舒 服,经常服用消痰、泻下、消导等药,就会胃热未消,胃阴先亏,形成血嘈。因为胃里的痰浊,也是阴液所化,如果频频给与克伐药、消导药,专门除痰而不注意保 护胃阴,消痰就形成了变相的消烁胃阴。所以就造成了血嘈。另外,如患者曾患过别的伤阴的疾病,或是久病耗伤胃津(如长期呕吐),也能致成血嘈。

血少嘈杂和一般嘈杂,可以根据下列情况作出鉴别:

(1)必是胃阴受到耗伤而促成的。因此多出现于久患呕吐或者屡用消食化痰药之后,或其他热性病伤及胃阴之后。(2)所谓血少,实质是局部胃阴虚,夜间属阴,所以往往夜间嘈醒。

(3)吃猪血可以缓解。

血嘈既然是胃阴虚,所以治疗时就应当以补血养阴药为主,尤其是生地、熟地、白芍、麦 冬等养阴药,本身就具有退内热的作用,治疗时更为常用之药。如果还需要加入清热、消痰、健胃药的话,如栀子、黄连、半夏、白术、茯苓等药,也要少于补血养 阴药,因为这些药大都有苦寒伤津的缺点,和补血养阴药是相矛盾的。

现列举几个治血嘈的方剂如下,以便于临床选用。(1)当归补血汤(《万病回春》方)。治血少而嘈。当归、白芍、生地、熟地各9克,人参1.5克,白术、茯苓各2.4克,甘草0.6克,麦冬、栀子仁、陈皮各2·4,朱砂0.6(研冲),乌梅一个,炒粳米100粒。

本方就是八珍汤去川芎加麦冬、五味子、生地、栀子、陈皮、朱砂。要注意方中四物汤的用量大于四君子汤三倍有余,又加麦冬、五味子、生地,说明本方是养血生津为主。不兼见心慌心跳的,朱砂可以不用。

(2)养血四物汤(《寿世保元》方)。治血虚嘈杂,兼有火郁。

当归9克,川芎4.5克,白芍()6,熟地(姜炒)12,人参6,白术4.5,茯苓6,半夏(姜炒)6,黄连(姜炒)2,栀子9,甘草2.5,生姜2片。水煎服。

 

转载自中医学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