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好吃不过饺子

 LuXin4164 2013-07-12

俗话说:“好吃不过饺子”。对于北京人来讲,饺子是再亲切不过的美味了。

暑气初蒸的头伏,要美滋滋地吃上碗饺子,讲究是“头伏饺子二伏面”;七月初七七巧节,要吃的是“七巧饺子”;朔风乍起的立冬,也要津津有味地吃碗饺子,老人们管这叫“安耳朵”,有道是“立冬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大年初一,子时刚过,必得吃全素的“五更饺子”,为的是除旧岁迎新年;没过几天“破五”,过了年禧,不再忌讳,家家开始剁肉馅儿包饺子,或猪肉大葱,或猪肉白菜,最地道的吃饭当然要数猪肉茴香,一口一个浓香肥润的肉丸子,吃起来那叫一痛快!家里有人出远门儿当然要饺子,这叫“出门饺子回家面”。而一句“过年了,我们吃饺子!”话语里又包含着多少力量,多少憧憬。

饺子,亦菜亦饭,吃法可谓是五花八门——蒸、煮、煎、炸、烘、炀、火锅样样都成。饺子的馅儿更是可繁可简,可荤可素,要问到底有多少种?恐怕谁也说不清。我在微博上做过一次调查,问:“您爱吃什么馅儿的饺子?”结果不到一小时回贴数百条。像什么韭菜大虾、豆角猪肉、山芹菜猪肉、青椒鸡蛋、牛肉萝卜、羊肉大葱、笋干黄花木耳馅儿、矫瓜虾皮、西葫芦鸡蛋、玉米西红柿……这些常见的馅儿料不下几百种,还有朴素如西瓜皮馅儿,洋气如黑松露梭鱼馅儿,清雅如龙井茶馅儿,实惠的如大马哈鱼馅儿,别致的如韩国泡菜馅儿等等,变化多端的馅料正如斑斓多彩的生活般五味杂陈,真可谓“包罗万象”,品不尽,说不完。最有意思的是中国烹饪大师白常继先生,他说印象最深的是大井酸浆豆腐店的臭豆腐馅儿饺子,臭香臭香的,头天吃了第二天还臭着呢。

饺子可以作为餐厅里席面上的一道菜,甚至可以作为镇店名肴。当年老北京著名餐馆八大楼中鸿兴楼的看家菜正是薄皮大馅的饺子。普通人用一两面只能包出几个饺子,而鸿兴楼的师傅用一两面却能包出二十多个来。可见那面和得有多筋道。那里的饺子馅料更是丰富之极——肉的、素的、甜的、咸的、鱼虾海参的、杂色什锦的……能有上百种之多。这么说吧,只要顾客点,没有不能应的。最绝的是煮饺子用的不是清水而是高汤,煮得的饺子一口咬下去,能把人浑身上下每个汗毛孔都香个透。

不过提起热腾腾的煮饺子,人们常常联想到的不是餐厅,而是温暖的家——也许是年三十热热闹闹的家宴,也许是小炕桌上的其乐融融,还也许是妈妈亲手塞在书包里的那个热乎乎的饭盒……一口一个,越吃越美。这种最能体现农业文明储藏文化,尽显包容之美的吃食,似乎天然的和家联系在一起。曾经有一次,一个朋友说想吃猪肉白菜馅儿的饺子,我说:“那简单,咱们去饺子馆吃就是了。”朋友答道:“饭馆里吃的也能叫饺子吗?只有家里包的才是!”(摘自三联书店《京味儿食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