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肝胃不和证的辨治

 神医图书馆318 2013-07-14

病机

肝胃不和证皆因情志不舒,肝郁胃弱、肝失疏泄,横逆犯胃、胃失和降所致。笔者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的不同证候特征,将其分为四种类型,并根据久病必虚,久病必瘀的理论,分别采用疏肝理气和胃、清热泄火止血、逐瘀通络止痛、缓急和中、滋阴益胃、柔肝止痛等法治疗,应用于临床,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分型治疗

 肝气犯胃 症见胃脘持续胀痛或胸胁疼痛,呃逆嗳气,吞酸嘈杂,食入不化,舌红,苔薄白或黄,脉弦。治以疏肝理气和胃。药物:北柴胡6g、生杭芍12g、炒川芎9g、香附10g、陈皮9g、枳壳9g、甘草4g。气郁甚加郁金10g、青皮9g、木香3g;痛甚加川楝子10g、元胡9g。

 肝胃郁热 症见胃脘灼痛,心烦易怒,泛酸嘈杂,口渴咽干,舌红苔黄,脉弦数;亦有火热炽盛,灼伤胃络而致迫血妄行的吐血证,症见胃脘不适胀闷痛,面赤舌红,心烦便秘,脉弦数有力。治以苦寒直折其火,火降则气顺而血止。予黄连泻心汤(黄连9g、黄芩10g、大黄15g),继以舒肝泄热和胃之化肝煎(青皮9g、陈皮10g、生杭芍12g、丹皮9g、泽泻10g、贝母10g、山栀子10g)加减。

 肝郁瘀血停滞 症见呕血便血,胃脘刺痛,痛处固定不移,拒按,舌紫暗,脉涩。实证治以逐瘀通络止痛,缓急和中,予失笑散合丹参饮加大黄、甘草。虚证治以滋阴柔肝止痛,予调营敛肝饮:当归9g、川芎6g、阿胶10g(另冲)、甘杞25g、五味子8g、炒枣仁9g、茯苓12g、三七末3g(另冲)、白及10g(研冲)、酒杭芍12g。

  胃阴亏损 症见热则伤阴,胃脘隐隐作痛,口燥咽干,便结,舌红少津,脉细数等。治以养阴益胃,予一贯煎合芍药汤加减:北沙参15g、麦冬15g、生地20g、枸杞20g、当归9g、石斛10g、川楝子10g(打)、生芍12g、甘草4g、香橼干6g、佛掌干9g、女贞子15g、淮山20g。

体会

  肝胃不和证与肝脾失调证均可因忧思恼怒所致,临床宜加区别。土虚木横,气滞血瘀及长期饮食不节,劳倦内伤则脾胃虚弱,气血失调。气血化源不足,中气亏损,无力推动血运,则血滞胃络,又加重脾胃功能运化障碍。

  肝胃不和除肝气郁结证候外,还可出现胃脘胀满疼痛,呕逆嗳气, 吞酸嘈杂等胃失和降证候。治当和胃降逆止痛。肝脾失调证是由肝气郁结,肝木乘脾,脾失健运而成,故不仅具有肝气郁结证,还兼见食少纳呆、腹胀、泄泻、肠鸣矢气、身倦乏力等。法当健脾助运。临床需认真辨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