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二次大战后出生的婴儿潮逐渐老化,人口组合改变,疾病的模式也从而变更。随着医学衞生的进步,人口平均寿命延长,各式慢性疾病渐成常见疾病主流。「痴呆症」便是其中一种病例。据统计,美国有五百三十万人患上老年痴呆或相关疾病。本港人口面对相同问题,估计到2033年,人口中有四分之一為长者,而其中三成会患有老年痴呆。
判断力受损
老人痴呆并不是一种单一疾病,而是一组影响日常生活的病徵病状,其中以记忆力流失和判断力受损為最主要病徵。因為脑部的不同区域受损,引致不同病状,包括沟通困难、无法学习新资讯、无法计划和组织事情、运动功能失衡、性格改变、无法理解事物、易激动、幻觉幻想受别人迫害等等。
医学上能导致老年痴呆的病因数以十计,而病者更可以同时有数项病因引致老年痴呆症候群的出现。病因中以「阿兹海默氏病」最重要,佔50%病因。阿氏病有基因病源,故有一定遗传性。病理学上,有「蛋白纤维结」和异常「淀粉样蛋白斑块」的形式,引致大脑受影响区域的功能受损,无法正常运作,并表现為日常生活的功能病徵。
「血管性痴呆」佔20%至40%,由中风和微细血管梗死引致。这类病者中有胆固醇和其他的心血管病因素相连极大。其他病因有前额叶痴呆(10%)、柏金逊病、甲状腺功能异常、抑鬱、病毒感染后併发症、酒精中毒、维生素缺乏等等。
患上老人痴呆症的病者甚少主动求医,因此,如发现家人或朋友有以下病徵,请向家庭医生求证或寻求社福机构协助【註】。
一、失去短暂记忆,影响自我照顾能力。
二、执行熟悉的工作亦感困难。
三、语言表达或理解有困难。
四、对人,时间及方位感到混乱。
五、判断力减退。
六、思路,计算困难。
七、乱放东西。
八、情绪,行為易变无常。
九、性格轻变。
十、失去做事的主动性。
医生会考虑安排进一步测试,如血液化验去寻找可治疗的病因。造影方面,磁力共震和血管造影可确定脑部受损的范围和程度,如海马区和大脑整体萎缩等等。专门的测试有β殿粉样蛋白和尿液自由基。
由幼年做起
老人学科研究发现,若能及早辨识患者,病发的中期可用药物控制病情,将病情延缓发展,防止恶化,令病者保持一定的生活质素。研究指出处方药物如「多奈呱」、「卡巴拉丁」(属胆碱酯抑剂),得到美国药物管理局的认同,对轻中度老人痴呆病者有一定疗效。其他坊间大热的用品如银杏、维生素E,功效则仍未有科学确定。
而痴呆症患者亦可能出现不同的行為问题,或有幻觉、恐惧、易激动和暴力倾向,亦有因日夜颠倒而有睡眠的问题。医生可与家人和照顾者商计,採用适当的抗抑药和精神科药物控制病者的行為问题,减少不必要的意外和问题。
患者日常自身生活功能亦未必全部退化。适当的训练如定时往洗手间如厕,可减少失禁和尷尬,并减轻挫败感;正面讚赏、技巧训练往往能加强患者的独立能力。协助病人照顾者亦同样重要。研究指出病人照顾者如得到适度支援教育,可减轻照顾者承受的压力。虽然这些课程对病者本人的病情并无改善,但可有效延迟病者入住终极老人院舍的日子。
整体而言,防止老人痴呆得由幼年做起。从小保持健康生活、饮食习惯;幼儿智力发展得好,大脑便更健康;改善成年人的不良生活习惯(如抽烟、高热量食物),控制好慢性病(血压、糖尿);计划好退休后的生活,参与社区支援组织的长者文化社交活动,都和处理老人痴呆有重大关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