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食疗养生网329958.net(营养调理治根,中医调理治本,西药...

 jcgc920 2013-07-15

食疗养生网

社会进步,令我们的平均寿命提高了,不过非常可惜的是:慢性病却越来越多,越来越难好了;主要原因是环境污染、食物污染、水污染、不良的生活习惯、药物滥用等,而对于慢性疾病的治疗方法、方案、方向也是至关重要的。食疗养生(营养调理),这个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熟悉而又陌生的,或者认为有一点点作用甚至认为作用不大。而西医和中医却是比较流行的,中西结合是很多人的梦想,殊不知,食疗养生正是中西结合最优秀的杰作,不管是对儿童保健、男性保健、女性保健、两性保健、孕期保健、老年人保健、慢性病调养等都发挥了难以想象的作用,而且在预防疾病方面更有无可替代的位置。下面对中医、西医、营养学(食疗养生)做一个总体的分析。

中医(历史估算5000年)

中医的特点是治本。是一个整体理论,讲究身体脏腑的平衡,现在全球很多国家都在学中医,证明中医是我们先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但是由于中医是经验医学,且通常非家族内部不传授,传播速度慢,也没有统一的标准,病患不知道该信哪位医生。而且现在的中药质量良莠不齐,绝大多数都是人工种植的,相比远古时代的野山草药,现代药的药效相去甚远。再则由于污染,毒性反而增强许多。再有就是提取手段比较落后,基本都是通过“煲”这种古老的(甚至可以说是落后的)方式来提取,有效成分是出来一部分,但是大部分有效成分还在药材中,有害成分也给煲出来了;很多维生素类营养物质经过高温几乎荡然无存。中成药如果向好的方向发展的话,也行可以解决这些问题。
中医治疗步骤:
1."饮食"调理
第一步就是"食".我们的祖先孙思邈说过"食即能充饥,也能疗疾","药疗不如食疗、医治不如食治"。所以中医第一个方法——食疗.最好的医生是自己,最好的医院是厨房.你能做出得病的饭,那为何做不出治病的饭呢?因为病是吃出来的.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病等都是吃出来的.你既然有能耐把病吃出来,那你为什么没能耐把病吃好呢?所以中医首先讲究吃.
2."砭石"疗法
食疗如果还不好,就用第二步,刮痧。砭石是陨石,它有一个波,和人体的波非常相近,用来刮痧。古代称为砭石疗法,由于砭石现在已经几乎挖完了,所以现在多数用牛角痧刮。
3."针灸"
刮痧还不好,用第三步,针灸,针灸通过刺激穴位,通过经络让脏器兴奋,气血平衡,以达治病目的。现在针灸在国外也非常火,所以说现在中医越来越得到世界各国的认可,包括现在很多留学生来到我们中国来学中医。
4."酒"疗
针灸仍然不行,就用第四步,药酒。祖先们研究酒是治病的。酒有"百药之王"的美称,酒有活血化淤的作用,所以过去研究酒是用来化淤的。可惜让我们现代人把他弄成享受娱乐了,过犹不及,反而因为喝酒的病人越来越多。喝酒喝到脑中风、血栓、酒精肝、肝硬化、胃出血等等。
中医讲究万不得已才用药,病人这四个方法都没治好,没办法了,最后会用中药。
5."药"疗
站长出生于中医世家,自小家里开药店,听得最多的就是逢药三分毒。但现在很多人已经把吃药当成家常便饭,一感冒,自己就给自己开药吃,把治疗顺序颠倒了,也就是本末倒置,不管什么病,一上来全是药。

西医(约200多年历史)

西医讲究对症施治,也就是治标。治疗手段多种多样,善于把病人分成很多个科,属于局部理论,但是效果通常比中医要快。普遍认为是目前最流行最科学的治疗方法。尤其对于急救方面有无可替代的地位。西医最初的方法就是麻醉和动手术,还有药物消炎,这个在中国三国时华佗就已经发明了,只是没有流传下来,而华佗也在历代被尊为医神,证明在古代中医其实也非常推崇西医的方法。客观来说,西医是医学技术的革命,为人类健康带来了福音。但是却有着无法规避的缺点需要其它治疗方法来补充。因为病跟症是不同的,比如,肝胆瘀热 ,可以导致偏头痛,病在肝胆、症乃头痛,中医治病疏肝胆,西医对症开止痛药。而且,西医的部分治疗方案对病人的身体及心理造成比较严重的伤害,这又是难以避免的。比如胆部疾病,最终的治疗方案就是胆切除。又比如,对于失眠,西医的流行方法是安眠药,但是这是一种神经抑制剂,长期使用,会引起其它神经方面的问题,这个在说明书上面都有注明,所以这个方法类似于饮鸩止渴。而中医则根据失眠的各种起因来调理,副作用也没有这么大。

营养学(近代兴起不足100年)

营养学讲究饮食平衡以及倡导良好生活方式,以达到调理疾病以及保持健康的目的。营养学立学之根本是:大自然造人,早就把应对各种压力及应对各种疾病的方法写在了DNA里面,以密码的方式保存着,当有充足的条件或特定的条件时,密码被解开,身体进行自我修复。就像黄豆如果没有水,它会一直都这样,甚至几年都这样,一旦有充足的水分时,它就启动本身的密码然后发芽了。而我们的DNA可以令我们从一个受精卵长成一个这个大的人,难道坏了一点点自己不会修复?就如手被切了一个伤口,身体会止血,然后修复血管、神经、肌肉、皮肤,如果条件足够,可以长得跟原来一摸一样。所以营养学是治根,除病根。比如说,一棵树有虫,当然应该喷药,甚至截掉坏枝,但是如果这棵树无虫但很弱,需要喷什么药?我想傻瓜都知道应该施肥吧。但是营养学还很年轻,所以并不被中医以及西医的医生所推崇。但营养学以西医的提取技术、高科技仪器检测,科学分析为基础。且跟中医的食疗不谋而合,而且提取食材的营养,去除毒素。有望成为结合中医西医两大优势的大乘之作。特别是当身体没病时,肯定不能吃药保养,但是可以吃营养来保养;生病时,由于身体需要应对疾病的压力,身体往往顾不上好好的消化了,所以,如果这时有一些安全提取的浓缩营养素可以补充的话,对于身体的自我修复有着药物无法比拟的作用。特点是速度比较慢,而且产生某些调整反应,会被人误认为是病情变差。比如,在调理失眠时,反而有20%左右人士有几天比以前更难入睡,过了几天后才慢慢好转,然后才调好了失眠。

总结:举个例子,如果树有虫,当然是树医生会喷药;或者树断枝也应该找树医生包扎,但是如果树叶黄了 ,农民都知道是缺养分,但是树医生却有不同的做法:

西医的做法是马上喷农药(农民伯伯知道喷农药是浪费钱和人力),然后用油漆把树叶染绿(强迫身体降血压、降血糖、止痛药);或者用手术刀把所有黄叶切除,顺便不小心把绿叶也切掉一部分 ,甚至为了省事和减少伤口,把整条大树枝切除;或者用辐射把黄叶辐射死,顺便把其它绿叶也辐射死一部分。重点在于消除症状——黄叶。

中医的做法是不去理会黄叶,重点看看树木躯干哪里不通,如果发现有铁线箍住树干就把铁线拿走,或者哪里有节就用针扎一下,树干被碰烂了一块就用药敷上。但几乎所有的方法都是令这棵树血脉流通不堵。重点在于治病而不是症。

食疗(营养学)的做法是不管黄叶,因为树自己本身会让黄叶掉下来。有堵着的地方也去除,重点在于给根部施肥,然后在树周围用石头或者木刺等围起来,不给人或动物伤害这棵树。重点不是治症,也不是治病,而是治病根、防病。劝导良好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

 

《黄帝内经》中说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这个理念春秋战国时代的扁鹊可以解析得很透彻。我们透过一个故事来了解。

【原文】魏文王问扁鹊曰:子昆弟三人其孰最善为医?扁鹊曰:长兄最善,中兄次之,扁鹊最为下。魏文侯曰:可得闻邪?扁鹊曰:长兄于病视神,未有形而除之,故名不出于家。中兄治病,其在毫毛,故名不出于闾。若扁鹊者,镵血脉,投毒药,副肌肤,闲而名出闻于诸侯。魏文侯曰:善。

【解析】扁鹊见桓公望面而知病的故事传开以后,他的医名响遍列国。有一天,魏文王问扁鹊:“你们家兄弟三个都精于医道,但是到底谁的医术最好呢?”

扁鹊回答说:“长兄最好,中兄次之,只有我是兄弟三个中最差的一个。”

文王惊讶地问:“那为什么你却是你家三兄弟中最出名的一个?”

扁鹊回答说:“我的长兄治病,是治疗在病情未发作之前,由于一般的人都不知道他能够观疾病于未起之先,及时将疾病的本因清除,默默地积累玄德于无形之间。所以他的医术是别人无法知晓的,他的名气也就无法传播开来,只有我们家里的人知道他的这些本领。

而我的中兄的医术和治疗,是最擅长于治疗患者的病情初起之时,及时将疾病清除于未祸之先。一般的人都以为他只能治疗一些轻微的小毛病。所以他的名气只是在本乡小范围内传播。

但是,我治疗的疾病病例,大都是治疗于患者病情严重之时。一般的人都看到我在病人经脉上扎针或放血,在皮肤上敷药或者动手术,操作过程能够眼见目睹。所以大家都以为我的医术非常高明,名气也就传遍了全国。

 

由上面的故事我们可以按照《黄帝内经》作以下分类:

西医的代表是古代的华佗及扁鹊、大长今、白求恩,善于解剖及动手术,麻醉等,声闻列国,但是是下医级别,有病才治。

中医的代表是神农氏、李时珍(著有《本草纲目》)、张仲景(著有《伤寒论》)、扁鹊的中兄,重视用草药调养身体于发病之初,是中医级别。古时的中医包括食砭针酒药五项都精通才叫中医,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才用中药;而现代独独会一点中药,就称为中医了。

食疗营养学的代表是黄帝(创医学、著有《黄帝内经》、中华民族的远祖之一)、彭祖(相传活了800多岁)、老子、孙思邈(《千金方》中《食治》篇开创食疗先河 、发明火药)、扁鹊的长兄、阿德勒.戴维斯(著有《岁岁保平安》)、卡尔.宏邦博士(创立营养品全球销售冠军的纽崔莱、研制出全球第一颗多种营养片)、何志谦(中山医科大学营养教授、世界粮农组织营养顾问)、蒋卓勤(中山医科大学营养教授、实验出猪骨汤不能补钙),重视未病先防病,有病也能医,是上医级别。

分享到: 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