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官办节庆别急于全盘否定

 嘉宾房 2013-07-15

笔者认为,目前官办节庆有以下几个问题:

  一、政府在节庆中唱“独角戏”,一方面,会造成财政的压力和资金的浪费;另一方面,由于政府在节庆活动运作上专业性不足,往往导致节庆效果不够理想。 要使中国节庆告别官方色彩,走向成熟,必须从理念到运作模式进行大力改革。节庆文化的魅力在于特色和创新。在策划和构思的时候,应当注重对节庆内涵的挖掘,体现出文化的价值,并能够充分考虑到公众的真实需求。

  二、在运作模式上,“政府办节、公司经营、社会参与”应当成为今后节庆活动的主要模式。与此同时,政府的当务之急是要积极转变观念,“有所为、有所不为”,将工作重心放在对节庆活动提供宏观指导,制定行业标准,加强对安全、环保、秩序、质量等方面的管制上。

  三、有些地方政府过于强调节庆的政治、经济功能,恰恰淡化了其文化本质。有些根本就不适宜举办节庆,也要牵强附会地与节庆扯上边。于是,文化的平台搭起来了,官员也有了“政绩”,却并没有给地方带来源源不断的经济收益。相反,造成的只是浪费。

  四、政府节庆活动要更具有生命力,应该做到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内容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才能吸引群众积极参与;其次,要依托当地优势资源,才能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第三,注重打造品牌,提升知名度,才具有流传下去的基础。

  五、政府办节之前一定要科学论证。是否举办、如何举办,不应是政府一方说了算。在确定办某个节庆之前,要召开听证会,咨询、征求专家和群众的意见,把节庆真正还给群众,然后要将提议上报地方人大进行审议,不可随意确定和取消。

  “官办节庆”模式虽然没必要全盘否定,但是,笔者认为“官方色彩”在节庆中的“比重”应该减弱。尊重市场规律,引入市场化机制,尽量由企业、行业协会或民间团体承办,从而减轻政府财政负担。

  官办节庆应予适当控制。对那些牵强附会、华而不实的活动要坚决予以撤销,严格控制新的审批项目。严格控制财政资金滥用,要监督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治理节庆。治理节庆融资中的不正之风,比如利用拉赞助谋取个人私利的活动。目前,文化部部长蔡武已经明确提出:进一步严控政府主办财政出资的节庆活动,严禁使用财政资金邀请各类名人明星参与活动,严控在节庆活动期间举办大型文艺晚会。

  马聪玲表示,政府主办节庆活动有一定的必然性。节庆活动具有公共产品属性,不可能完全由企业提供的。同时在实践上也证明,不可能由企业完全提供,因为会涉及到一个地方的发展、安全、交通等等各个城市的部门和系统。并且如果举办的过程中出现失误,可能会产生恶性事件,会影响到整个地区的安定团结,所以政府主办就有它主办的理由。从一个节庆品牌的发展历程来看也是这样,节庆品牌有一个孕育到不断壮大,最后才有可能市场化的过程。如果初期不是政府扶持,它很难完全的市场化。所以从这些角度来看,其实政府主办有一定的合理性,就是具体怎么主办的问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