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新发现黑龙潭

 啸海楼 2013-07-16

重新发现黑龙潭

丁启阵 昨天 23:05

从学院路边的我家小区出发,开车去鹫峰、阳台山、凤凰岭,经百望山,沿西山东麓、京密引水渠西侧北行,黑龙潭路是必经之地。

最近三四年里,这条路我至少走过几十个来回。走在这条路上,我经常会冒出如下一些念头:这一带应该是有个黑龙潭的吧?这黑龙潭还有吗?在哪儿呢?

去年下半年,我开始留意这一条线路上的历史遗迹。从明代刘侗、于奕正撰写的《帝京景物略》一书中看到,这一带明代是有个黑龙潭的,而且潭边还有一座龙王庙。万历初年,神宗朱翊钧因谒陵路过,“眷顾山形,观其清泉,驻跸潭上”,就是说,因为喜欢这一带的山势水景,曾在这里逗留休憩。万历二十六年(1598)阴历四月,北京地区大旱,他派遣道教正一派传人张国祥,到这里向龙王祈雨,“致雨泽如期”。

从那以后,每遇干旱,朝廷都会派人到此祈雨,有求必应。于是,先后刻了好几块大石碑,记载其事。每碑一亭,予以置放。因此,有多座碧瓦小亭,分布在庙潭周遭。

看到这一记载后,我不免有些心驰神往起来。

但是,几次停车向当地人打听,得到的答复,不是“不知道”,便是“没听说过有个黑龙潭,只知道有一条黑龙潭路”。神往渐渐转化为遗憾,遗憾这一池好水的古景,只变成古书里的文字,只在地名上留下印记。

在不久前一篇专门写这一带景物的文章中,我也只能摘引《帝京景物略》中的几个句子,“文石轮轮,弱荇缕缕,空鸟云云”,对这处景点表示一点儿缅怀之情。

“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的这两句诗,不愧是千古名句,个中道理,在我寻找黑龙潭一事上再一次得到了验证:就在我几乎放弃寻找念头的时候,几天前的一次网络浏览,在一家旅游网的“海淀区旅游”专栏里,看到了“画眉山”,看到了“黑龙潭龙王庙”,不禁眼前一亮,如获至宝!

清人吴长元所辑《宸垣识略》中记载,“黑龙潭在画眉山”。

除了《帝京景物略》记载的“画眉山产石墨色浮质而腻理,入金宫曰眉石,亦曰黛石”,建文帝朱允炆死后葬于这一带,等等之外,在上述两篇文字里,我还看到了如下几种有趣的说法。例如:当地民间流传着“南有峨眉,北有画眉”的说法,高矮大小无比悬殊的两座山,因为名字相近,被拉扯到了一起,可以感觉到当地百姓的诙谐;有红学家根据曹雪芹晚年曾在附近白家疃村居住的历史,猜测他写《红楼梦》,书中主要人物林黛玉的名字,灵感就来自画眉山“墨色浮质而腻理”可作画眉之用的黛石;眉山上原本居住着东海龙王之子黑龙,有一年黑龙外出回来发现巢穴被一条白龙占据,白龙经常化身白衣秀士,为非作歹,危害百姓,正义的黑龙经过殊死搏斗,摔死了白龙——传说画眉山一块岩石上的一道沟槽就是黑龙摔死白龙时留下的痕迹。

民间传说,小说家言,不必太当真。但作为一个可供游憩的景点,有这些传说故事,给人们增添些许谈资乐趣,并无坏处。

此外,我还了解到,四十年前,黑龙潭仍有泉水汩涌,村民们可以在龙王庙红墙外清澈的水流里汰洗衣裳。黑龙潭泉水枯竭,是近几十年地下水被超量抽采的结果。

最重要的是,我了解到,这处景点至今犹在,而且知道了它的大概方位。

昨天,约了两位年轻的朋友,跟我一道去实地探寻。

到了太舟坞,进村后,问了两个貌似绿化工人的中年男女,都不得要领。我当时灵机一动:好玩的地方,小孩子没准知道。于是,向一个十四五岁模样的男孩打听。男孩很热情,表示自己不知道的同时,让我们等一下,他去问他父亲。两分钟之内,他父亲开车过来,告诉我们具体线路。

这一下,很顺利地,找到了画眉山,找到了龙王庙,找到了黑龙潭。原来,它们在一个卫生学校的校园里。

大概是学校放假了,校园里空无一人,连看门人也不在。我们三人进了校园,循着长了青苔的山道台阶,拾级而上,泛绿的水潭,黄瓦的庙宇建筑,一一呈现眼前,好一个清幽所在!

明朝的石碑和碧瓦小亭,一座也没有看到,据说那些石碑都被请进了龙王殿。在铁锁紧闭的龙王殿门外,看到了朝东庙门的南北两侧各有一座碑亭,简单浏览亭中石碑记载,得知清朝康熙、雍正、乾隆等几位声威煊赫的皇帝,或御笔题字,或论功敕封,或派遣大臣来此祈雨,为民禳灾,都曾跟此地发生过某种关系。

(图注:黑龙潭还在,只是衰败了许多。图片来自网络。)

“盛世勤农事,年年祀典陪”,“岁岁为勤民祭赛,碑亭林立诏书多”(所引均为明人诗句)。不难想象,明清时期,京西这一座小山包上的一潭,一庙,曾经是一个热闹无比、香火繁盛的去处。

因为人们不再相信雨水是由海龙王掌握的,也因为人们已经拥有了不亚于龙王的掘地抽水能力,这一处京西古迹,便衰落了,冷清了,无人光顾了。

这类消逝中的古迹,很容易引发人们怀旧感伤的情绪。我这一次最想要表达的,却不是这种情绪,而是关于知足、自足奉劝:在多金的人们热衷于环游世界、恨不能一日看尽长安花的时候,普通百姓也并非无景可逛,只要肯用心探寻,家的附近,没准就有值得一看的历史古迹;参考一点儿历史文献,加上一点儿想象力,收获与乐趣,不见得比出国旅游小!

或许,这也可算是一种深度旅游?

(责任编辑:王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