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人与酒

 双喜临门 2013-07-16

 文人与酒

赵克红

一部中国文学史,让酒灌得充盈着血性。在中国古代,文人与酒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这大概是文人骨子里的刚性与酒的烈性是相通的吧。酒与文人的关系源远流长,翻阅中国诗歌史的章章节节,随时都能闻到扑鼻的酒香。诗酒一家,亲密无间,无诗无酒,显得乏味;有酒无诗,也常索然。且不说曹操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也不说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等脍炙人口的诗和故事,单是一部全唐诗,要从中找出与酒有关的字句,也是俯拾即是,唐代李白、杜甫、白居易三大诗人都有大量的酒诗,据统计,李白两百多篇,杜甫三百多篇,白居易多达五百多首。“李白斗酒诗百篇”是众所周知的,但杜甫嗜酒远不亚于李白。两人感情深厚,有酒同醉,有被同盖,携手同游,“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晚于李杜的白居易是个醉吟先生,由于家道富裕,他喝酒比李白杜甫容易多了,而且喝得多是美酒。有诗为证: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写得多诱惑人啊!有感于此,台湾诗人洛夫曾说:“要是把唐诗拿去压榨,至少还会淌出半斤酒来。”而唐代有名的诗仙李白,号称酒仙,哪一天不喝几杯?杜甫即便后来穷困潦倒,还是写出了“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的名句。这就难怪世上有许多人一直认为酒与诗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

酒在诗歌中往往表现为许多种功能,李白的“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在这里,李白借酒与明月清影共饮,想用一醉忘却心中忧愁苦闷和孤独寂寞。杜甫是一个连自己的温饱问题都解决不了却还一心想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人,照理说,他应该是一个满腹忧愁的人,却也有过饮酒助兴的经历:“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离呼取尽余杯。”杜牧《江南春绝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在令人心旷神怡的画面中,酒旗的飘舞不仅给人以动感,而且它仿佛在引诱着游赏山水的人们,在饱览如画的风景时不要忘记饮酒助兴。唐人王翰喜与才土豪侠饮乐,他的“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虽说是边塞军营中的豪饮场面,恐怕也是为了给士兵们壮胆,让他们在战斗中更加神勇吧!

陶渊明“性乐酒德”,端起酒杯就远离了凡尘,就仿佛置身先于他一百多年的竹林七贤弹奏的韵乐之中。在那激扬的生命乐曲里,他相识了以酒以诗为命的七贤之一刘伶。常于醉眼蒙眬中,恍惚看见刘伶出门带一壶酒,叫随从带一铁锹,说“死便埋我”。陶公竟拍案叫绝,引为知己。一次,“陶公的好友颜廷之出任始安太守,路过浔阳,临别前留了两万钱与渊明”,渊明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陶渊明传》,有时陶公做东,在席上喝酒先醉,便向客人说:“我醉欲眼,卿可去。”和朋友们饮酒之后,或独对明月的清辉,常常抚弄无弦之琴。他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离别从古至今都是最为伤情之事。这个时候便需要有人来慰藉自己,以去感伤之情。李叔同的《送别》写道:“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一斛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至于写离情别绪的绝唱,那就当属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不仅将依依不舍的伤感吐露出来,更表现出词人心中千种心酸,万般离痛。想以醉酒来忘记这离别之痛,无奈醒来却是杨柳岸堤,晓风残月。举杯把盏之际,一首首精美的诗,裹着酒香从心中涌出,交汇成中国古代诗酒文化的美妙乐章。

从生命哲学的角度来看,诗和酒都是实现生命价值的手段和路径,而让人从理性教条,名僵利锁,生活压力,社会法则中解脱出来,恢复自然天真的人性本色,表现人生的真实价值和意义,才是艺术的终极目的。但是,没有天马行空式的豪饮不羁,没有率性而为的英雄本色,没有淡泊名利的潇洒风姿,没有蔑视权贵的豪迈气概,怎么能够进入自由奔放的审美境界?古罗马诗人贺拉斯说:“不喝酒的诗人写不出千古流芳的好诗。”托穆尔也说:“若用清水斟满酒杯,你永远写不出千古绝句。因为酒是诗人的骏马,跨上它,可以遨游寰宇。”台湾女作家罗兰说得更为透彻:诗人不遗余力地追求真诚与天然,给后人留下了十分令人神往的蓝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