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众所周知,高血压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其危害“深入人心”。于是,很多老人都以为,血压是越低越好,殊不知,低血压的危害一点不比高血压小。医学上将血压长期保持在90/60毫米汞柱(或以下)时,称为慢性低血压。侵性低血压患者常常表现为头晕、耳鸣、目眩、疲倦、四肢无力、食欲不振、自汗,严重者还会伴有手足发冷、腰膝酸软、心悸、胸闷等症状。现代医学研究发现,长期低血压,还与脑血栓、心肌梗死、阿尔茨海默病(老年早期痴呆)等的发生关系密切。
中医学认为,低血压是由先天禀赋不足,脾肾两亏,气血虚损,或年老体衰,精气耗伤,气血虚损所致。治疗宜益气补血。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避免劳累、熬夜,保证睡眠时间;避免长时间站立,或猛然改变体位、姿势,尤其是起床时不宜过猛,以防短暂性大脑缺血;少穿或不穿衣领太高、太紧的衣服,防止压迫到颈动脉窦引起血压骤降而昏倒。
中医有不少治疗低血压的验方,以下简介数则。
艾灸头顶 在头顶正中、两耳尖连线的中点处,有百会穴。此穴具有祛风潜阳、清利脑窍、升提气血之功效;艾叶气味芳香,具有醒脑开窍、温经通络、行气活血之功效。用艾条温灸百会穴,可补益气血,使之调和,从而消除低血压引起的头晕、眼黑、疲倦乏力等症状。艾灸的时候,需要家人协助。患者取坐姿,家人将患者百会穴周围头发向两侧分开,露出施灸部位。然后, 将点燃的艾条悬于百会穴上,距头皮5厘米左右,使患者感觉头皮温热即可,每次灸8~10分钟,隔日1次。
饮龙眼酒 取龙眼肉100克,放入500毫升38度白酒中,密封保存于阴凉处,每日摇晃1~2次,浸泡2周。之后,每次取10毫升,佐餐饮服,每日1~2次。龙眼肉性温,具有补气血、益心脾、升血压的功效,制成药酒,长期饮用,对低血压表现为经常头晕眼花、手脚发凉、失眠、胸闷者,有显著疗效。
喝黄芪茶 生黄芪3~6克,蜂蜜2~3克。将生黄芪用清水略冲,放杯中,倒入开水,浸泡20分钟后待温,加蜂蜜搅匀饮用,可重复添水续杯。黄芪味甘、性温,可补气升阳、固表止汗、托毒生肌、利水消肿。现代药理研究认为,小剂量黄芪入药具有升高血压作用。每日1剂,连饮3~5日。高血压患者忌用此法。
(何陆升)来源: 2013-07-17 广东老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