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应注重群众的“辩证法”

 太阳下的森林 2013-07-19
当前,一些干部认为现在基层工作不好做,很多事情用心做了群众也不“领情”;而一些群众认为干部说的话、做的事不可信,久而久之,干部与群众的距离越来越远,关系越来越淡薄。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固然有很多,但重要的一点,就是一些干部虽身在基层,心却不在基层;置身群众之中,却脱离了群众,与群众的所思所想不在一个体系。只有读懂群众,才能更好地依靠群众,而要读懂群众,就必须注重群众在一些问题上的“辩证法”。 

   “小事”不小,“大事”不大。时下,一些干部喜欢干大事,上大项目,片面追求GDP,对群众的“小事”不屑关注,结果是经济总量上去了,群众怨气也增多了。老百姓的实际问题都是什么呢?具体到一家一户,无外乎衣食住行、小孩上学、大人就业、老人看病,这些看似很小的问题,站在群众的立场上,都是大问题。况且,群众在办具体事的时候,往往会对办事人员的言行,办事结果的好坏,通过不同的视角,通过网络,进行自我“放大”,一小件的好事、坏事,都会被放大十倍、百倍,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形象也随之变化。难怪一些乡村干部说,有些事办的没那么坏,老百姓说的很坏;有的事办的没那么好,老百姓说的却很好。辩证看待大事与小事,也就站在了群众的立场上。 

   当快则快,当慢则慢。一些干部工作中喜欢求快,认为快了就能出效果、出成绩,对妨碍“快”的问题,往往缺乏耐心,总是希望干部一说,群众就服;说了不服,勃然大怒,喜欢采取“通不通,三分钟;再不通,龙卷风”等粗暴的工作方式,往往激起群众的反感和抵触情绪,甚至导致一些极端事件的发生。基层的很多工作都是具体的,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具体利益。有的群众由于受到思想境界、文化水平、生活状况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对一些政策和问题的理解不够深入,看问题可能失之偏颇,落实起来会犹豫不决。因此,站在群众的立场上去思考、去分析,耐心地进行说服教育,梳理群众情绪,把握好工作节奏,才能有效消除误解、避免冲突。 

   共同“大合唱”,不演“独角戏”。现在很多工作是急在县里,忙在乡里,松在村里,冷在群众中。只有干部积极,而群众不积极,干部只能唱“独角戏”;只有群众积极,干部缺乏有力有效的组织引导,这种积极性就不可能持久,形不成真正的“大合唱”。在新形势下,如何把群众真正组织起来,积极性调动起来,是一个现实而又紧迫的课题。基层出良策,群众是英雄。作为领导干部,要有强烈的团结意识、合作意识,相信群众的觉悟,相信群众的力量,让群众参与决策、参与管理,搞好了“大合唱”,才是推动工作的强大武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