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怀未名湖——北大毕业典礼观感 未名不过一勺水,水边一塔,并不可登,水中一岛,绕岛仅有百余步,但这小小的一池水,却让无数学子终生梦绕魂牵。 典礼是在曾经举办过奥运会乒乓球比赛的北大体育馆举行,红色的地毯,红色的背板,红色的电子屏幕,把整个会场映衬的格外喜庆。三千余名本科毕业生穿着学士服庄重而雅致。典礼在全场学生齐唱的《燕园情》这首准校歌中拉开帷幕。每一位学生的目光都是那样笃定,透着一份自信与自豪,每一位学生的歌声都是那样高亢,唱着一份欣喜与荣耀。 115名30年前在这里生活过的校友会聚一堂,应合了北大走过的115年的辉煌岁月;50年前在这里拼搏过的学子,如今已为杰出院士的代表步入会场,阵阵掌声验证了北大的荣光。 学生代表的发言,真实、真切地回忆了四年中他们共同走过的日子,青春时代的痛苦和欢乐,追求和幻灭,消融在未名湖畔。在他们的追忆中,我明白了,这校园的魅力是一种丰富精神气质的合成,一种柔美与雄健的合成,一种朝朝夕夕的弦诵之声与岁岁年年的奋斗呐喊的合成,一种充实自身与参与意识的合成。 教师代表外院院长的发言,从一个在北大幼儿园长大的孩子讲起,在59年历经的道路上,他几进几出于北大,由衷地道出了一个有着自由思想和独立人格的北大人的爱国情怀。让我感受到北大真的是一块圣地,这里成长了和成长着中国最优秀、最有志的学者。丰博的学识,闪光的才智,庄严无畏的独立思想,先于天下的严峻思考,耿介不阿的人格操守,契合了“科学与民主”这未经确认的北大校训。正是它,生发了北大恒久长存的对于人类自由境界和社会民主的渴望与追求。 北大校长王恩哥院士的讲话,更是情真意切,隽永深长。从他四年间和学生一起在食堂排队买饭,在实验室一起挑灯“搬砖”讲起,一直讲述到前不久为每间宿舍装上空调。长达十五分钟的讲话,学生掌声不断,呼声不绝。他让我感受到了只有接地气才会有人气的学者型校长的魅力所在。他让我看到,一代又一代中国学者,是如何从这里眺望世界,如何用批判的目光审度社会,又是如何以坚毅、顽强,几乎是前仆后继的精神,在这片深爱的土地上传播文明的种子。 在校长授予学生学士学位的仪式上,每个学院的学子,结合本学院的特点,齐呼着他们那以天下为己任的口号,把整个典礼仪式推向高潮。没有哪一所学校,能够把国家的命运与学生的发展勾连得如此紧密;也没有哪一所学校,能够把改造世界的责任与学生的理想连接得如此贴切。 北大终究是北大,这里是学术的殿堂,思想的原乡,红楼飞雪,燕园阳光,激情是永远的聚会,思想是百年的荣光。 北大终究是北大,今日的精英与明日的栋梁,今日的思考与明日的成就,为一种深沉的使命感所笼罩。 北大终究是北大,这未名湖,这象牙塔,永远让这里走出的学子怀揣着神圣的皈依感,传承着不朽的中国魂。 置身于北大,置身于北大的毕业典礼,倍感一位中学教师的责任,更知一位教育工作者肩上的担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