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传统文化的进化之道

 四洋一家 2013-07-21

2013年7月20日是李小龙逝世40周年的日子。观察李小龙,会发现他的武术并非源自传统,而是从训练到内核都被现代化改造过的。他主张“练武为体现自我”,这一观点被世界所接受。事实上,传统武术从来都处在边缘地位,武文化从来不是上流之学,其缺陷也体现了传统文化的缺陷,这样的文化无法在世界广泛流传。李小龙改造武文化,使西方人接受了“功夫”,这提示我们:要实现传统文化的转型,必须接受现代理念,遵循人类共同价值。[网友评论] [重新定义李小龙] [倪匡访谈:李小龙只是武术表演艺术家]

武术异类:李小龙武术不传统 传统武文化多缺陷

李小龙:我对中国传统武术失去信心 是纸上谈兵
李小龙抱有一种极实际的武术观:学功夫的目的,是要在实战中击败对手,他说:“那既非仪式亦非运动,而是自卫。”1969年他给友人去信道:“我纵然仍叫自己的一套做中国功夫,但已对中国传统武术失去信心,因所有派别,基本都是‘纸上谈兵’,咏春派亦不例外。”[详细]
李小龙创立截拳道:要学武 就得从中体现自我
李小龙摒除门户之见,提倡依个人所需集各家招式于一身,学武的毋须强记狭隘的一套传统拳术与招式,却须学懂不同门派的打法。于李小龙而言,功夫精髓不在于什么秘笈,而在乎发挥一己个性:“你若只有一双手两条腿,国籍再没什么意义。要学武,就得从中体现自我。”[详细]
传统武文化有悖现代常识 传统武术不存在技击性
中国的传统武术由于在中国独特历史中演化出各种复杂秘密的门派,使得民间武术家们花在区别与其他流派的招牌性动作和仪式上的心思更多,其表演特征更为强烈,而对于实战来说却并无用处。怀着对中国文化热爱的情结,民间层面,对传统武术实战价值的追寻一直没有终止。[详细]
传统武文化拘泥于门户无自我 体现传统文化缺陷
传统武术的文化体系由于其形成的渐进性和传承过程的封闭性等特征,使传承活动形成了以宗教、宗派和门户传承为基本模式。在中国古代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生产方式影响下,以师傅经验认知为主导的传统习武群体,对外表现了强烈的文化排他性,形成了封闭、保守、单一等特点。[详细]

中国武术:大型神话故事

传说中的“冰雪神功”
从民族进化历程看,现实中处于落后状态,又自认为曾经“阔气过”的民族,总要虚拟出几个无敌的领域,编造不少传奇故事,作为精神药丸服食,以弥补自信心的缺乏。[更多]

早熟弊病:文化封闭圈里打转 早熟病阻碍现代化

梁漱溟:中国文化“径直从心发出来” 文化早熟
西洋文化从身体出发慢慢发展到心的,中国却有些径直从心发出来,而影响了全局。前者是循序而进,后者便是早熟。“文化早熟”之意义在此。向下将讲明它,“由内而外”,“从理到事”,“由文化和政治影响了经济,似由心到物,由上而下”,……亦皆于此得其着落。[详细]
早熟文化五大弊病:政治消极 不为个人权利奋斗
1.幼稚,举例言之,人与人之间的隶属关系。2.老衰——中国文化本来极富生趣,比任何社会有过之无不及,但无奈历史太久,传到来,生趣渐薄,此即所谓老衰了。3.不落实。4.落于消极亦再没有前途——与其不落实之病相连者,尚有一病,就是落于消极。5.暖昧而不明爽。[详细]
早熟病使中国两千余年不能进步 无法走向现代
前进不能,后通不可,只有盘旋,中国历史上一治一乱,固然是盘旋,凡其一切不进者,若经济若学术亦都是在盘旋。此真人类文化一奇迹!旧著于此,早有点明:他再不能回头补走西洋之路,亦不能往下去走印度之路,假使没有外力进门,环境不变,他会要长此终古![详细]
中国被鸦片战争轰开大门 被迫走上现代化之路
中国传统思维模式具有封闭性、求同性、直观性、超稳定性、亚节奏性的特点,尽管中国传统文化能在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内保持、发挥一定的优势,然而,它不可能在自我封闭的圈子里永远保持其不可动摇的优势地位。旧式中国的坚固大门,终于在鸦片战争的炮声中被轰开了。[详细]

中国传统官文化与官员腐败

传统中国的官文化对官德过分强调,使得官员作为公众利益代表的正式职责常常被忽略了;而对官员道德自律的过度信任,必然会导致“制度性”约束与激励机制的低效率,使得官员腐败更容易产生。[更多]

个体缺失:个人被抹杀偏失大 国情论打乱转型路

孔子学院全球开花 难掩传统走不出去的尴尬
诚如一位学者所言:“孔子学院仅仅还处在教汉语、太极拳的阶段,这些当然也是中国文化,但仅仅是‘术’,还不是‘道’。我们当然也应该传播我们的理念,但让人尴尬的还在于,一方面中国投入大笔资金以孔子学院在海外教授汉语,而国内体制内的教育却愈加西化。 [详细]
中国文化走不出去在于个体被压抑 权利被抹杀
中国文化最大之偏失,就在个人永不被发现这一点上。一个人简直没有站在自己立场说话机会,多少感情要求被压抑,被抹杀。五四运动以来,所以遭受“吃人礼教”等诅咒者,事非一端,而其实要不外此,戴东原责宋儒理学“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死于理其谁怜之?”其言绝痛。[详细]
总有人借口“特殊国情” 拒绝现代理念改进偏失
在中国一百多年的现代化过程中,有一种不时出现的论调,可以称作“特别国情论”。它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强调国情的特殊性,并以此抵制外来的体制和理念。一些人信仰不同、主义不同、所打旗号也不同,但一旦到了某种位置,就很喜欢启用这种理论。[详细]

强调国情不能解决问题

当“国情”这个词出现时,往往是决策者在表达这样一句潜台词:不能超越现阶段的基本条件去追求应该实现但目前无力或不宜实现的目标。说到底,拥有巨大惯性的“国情论”,其实只是决策者们绕着难题走的一个借口而已。[详细]

转型之路:新武文化发掘个体 实现自我世界接纳

传统文化要现代化必须先解放人 保护个体
“个体化”(individualization)指的是与西方社会现代化同步发生的“人的解放”过程,即个人从阶层隶属、社区归属、宗族认同之中抽离出来,从与原有从属群体相关的宗教信仰、约定俗成、道德规范的束缚之中解放出来,个体的重要性相对于群体得到更多尊重与关照。[详细]
个体被解放后不同于动物 自我实现是需求
正是那种反思性自我意识,让人类自豪地在自己与一般动物之间划下了一道异质界限,从而使人性(族类本性)呈示出某种超生物性的高贵。人具有“超越性需要”,这就是“自我实现”,正是这一极富超越感的“自我实现需要”,使人在根本上优越于一般动物。[详细]
新武文化重个体强调自我实现 被世界所接受
李小龙新武术思想的核心便是“认识自己,展现自己真诚的一面,朝着目标努力向前,坚持付诸实践”;他创设的截拳道也是科学的武术,“是以最快、最迅速、最有效的方法达成武术的高峰”。他用尽一生所奋斗和追求的,只是证明自己的存在,自我价值的实现,他由此被推崇。[详细]

自我实现是幸福之源

幸福诞生于走向目标的过程中。人走在自己的前方,回过头来欣赏和肯定奔向未来的自己,这种自我实现的意志就是幸福的源泉。所谓的幸福感归根结底就是力量感。[详细]

文化启示:人类今日命运相通 文明进化要寻共同

同一个世界:地球越来越小 人类的命运紧密相连
虽然世界上不同地方的人们在不同的问题上有不同看法,但绝大多数人相信,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繁荣稳定也离不开中国,俯仰百年,人们越来越深切地认识到,在这个越来越“小”的星球上,我们有着共同的命运。世界变得比历史上的任何时候更加密不可分。[详细]
只有世界的才是民族的 拒绝矫正自我是自取灭亡
“只有世界的才是民族的”,诚如老舍先生所言,“一个文化的生存,必赖它有自我的批判,时时矫正自己,充实自己;以老牌号自夸自傲,固执的拒绝更进一步,是自取灭亡”。而仅从中国传统文化在近代所受的冲击以及相应的历史结果进行考察,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一点。[详细]
文化不应分中西:中西学不对立 两者盛衰与共
王国维指出,“中西二学,盛则俱盛,衰则俱衰,风气既开,互相推助。且居今日之世,讲今日之学,未有西学不兴,而中学能兴者;亦未有中学不兴,而西学能兴者。”在他看来,中学与西学不是相互对立、相互排斥的。相反,作为世界学术共同体的组成部分,两者盛衰与共。 [详细]
文明趋向是“求同” 人类共同的价值才最有价值
文化“必定有异”,文明“难免有异”;文化“必须存异”,文明“可以存异”。这就是文明与文化的区别。所以,文化可以交流,甚至融合,但最终“存异”。文明的趋向,却是“求同”。因为文明的背后,是核心价值;而只有人类的共同价值,才最有价值。[详细]

没有人类情怀 文化走不出去

中国文化真正“走得出去”,形成国际影响力,不单是语言问题,甚至可以说主要不是语言问题,而关键是在文化交流、文化创造过程中如何将民族特色与人类情怀有机结合起来的问题。[详细]

人类社会发展至今,互相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不同文明之间的核心价值实际上在日渐趋同,因此,文化要走出去就必须与其他文化进行交流和融合。民族文化可以保留自己的核心与特色,但绝不能以“国情”与“特色”为由拒绝交流,否则,文化永远只能在狭小的圈子内打转,国家与民族的前途也只能日趋渺茫,而非壮烈辉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