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被误读的李小龙

 相约归渡头 2013-07-25

被误读的李小龙

  被误读的李小龙

    癸巳蛇年夏(2013)是中华功夫的文化符号代表,武之圣者李小龙先生去世四十周年。但我们在纪念这位伟大武术家的时候,还能否避开那些文化的误读和误解呢?

    李小龙成为世界功夫巨星,除了他自己对功夫的创造和灵性的阐释之外,还有一个公众对李小龙的阐释。这其中有不少误读的解释。原因是缺乏细致的考证。如陈国坤演的电视剧《李小龙传奇》中对李小龙的描述就有很多毛病。“李小龙”这个名字是在香港拍片后取的艺名。他家里人是不会这样叫他的。近年香港拍的《李小龙我的兄弟》中,小龙小名是细凤。她奶奶说意思是他生在乱世中,要做人人中之风。这是他家庭里的人经常喊的名字。可见《李小龙传奇》中有很多地方都属于相像成分。而且这部剧把李小龙只是当做一个简单的武夫来对待。灵性和艺术的李小龙消失了。这是一部平庸的电视剧。

    此外,大多数人都在述说李小龙的武打电影巨星的价值,却忽略了他作为一个伟大武术家和武道哲学家的杰出贡献。他将中国传统的花拳绣腿的,不实战的武打套路结合西洋击技改造为实用,简单,至灵,至刚的截拳道。这是对中华武道的重大改变和进步。因此西方国家普遍看重他的功夫,原因就在于此。《黑带》杂志评其为世界七大武术家,也因为他功夫的高度实战性的强悍。当然,李小龙的这种至刚功夫是一种对中华传统武术违背。利弊兼有。中国功夫历来讲究刚柔并济。李小龙一生未习内家功。他也许为此付出了代价,所谓“至刚者折”。

    李小龙和咏春拳的关系也被误读。一般人都看重他是叶问的徒弟。殊不知咏春拳在李小龙之前,名气并不大。恰恰是李小龙发扬广大和振起了咏春拳,而不是相反。他融咏春拳和中国其他拳法,再加上对西洋空手道和各种散打的练习,他创立了截拳道。而截拳道也没有太多玄乎的地方。它的英文发音的最初意义其实就是街头击打法。当然,后来大家加入很多其他的阐释。直接,简练,实战和灵性就是截拳道的灵魂。李小龙的功夫看起来是至刚至烈的,不过,他其实吸取了传统文化的思想。功夫不仅是身体而是体验生命之流。李小龙自己说过,武艺应该是行如水,随物赋形,柔韧自如。完全没有那种套路的束缚。武术是解放肢体,让生命自由自在。是一种特殊的享受。这是中华文化中“上善若水”的武道之追求。

    李小龙杰出的文才也很少有人注意。他是一个生命的悟道者,灵性追随者。他有很多哲学思考,充满对武术的独特理解和发展。他有写给琳达的诗词,文笔较好,思索感悟都很启发人。他去世前写了很多关于武艺的笔记和稿件。这些都被长期忽视。应该把李小龙的这些手稿整理出版,告慰一代武圣之灵。

     截拳道至今未出能够媲美李小龙的大师。这里有点特殊因素。李小龙是一个性情中人的武术家。他并不是完美的。但他追求武之道却是非常完美的。他是天生的灵性的武者,甚至是周星驰《功夫》中所言,是那种“万里挑一”的功夫绝才。武圣并非虚美。截拳道是最适合他的武道方式。这也许是大家忽视的。也就是说并不是人人都可练习截拳道,如果没有李小龙那样的惊人的天资,快速的反应和灵性。截拳道同时也是李小龙特殊生活环境锻炼出来的。就是街头打架。这是一般人不可能做到的。李三脚就是截拳道的本质。截拳道还不完善,这主要是李小龙的早逝。他没有时间去完善它。

     李小龙之死,其实再追究阐释下去,已经没有意义。何妨从历史哲学的高度来看待他的离世。正如黑格尔评价亚历山大大帝在青春年华去世留给世人一个想象力的空间一样。历史留个我们一个永远青春壮年,武术巅峰的李小龙,永不衰老的功夫至尊。这是也许是命定的荣耀。他作为一个美籍华人,最终在故乡去世。象征他对中华文化符号的皈依。他葬在西雅图,代表了中华功夫被世界所接受。

      李小龙的影响不会随着时间的流失和渐弱。恰恰相反,李小龙会继续活在我们中间。为了生命的精纯精进,为了生命的灵性享受,我们都是李小龙。

      李小龙带给了华人社会巨大的荣誉,成为中华武术和功夫的文化符号。这就够了。如今,我们应该以欢欣的态度纪念这位武术大师。我们的武学绝才已经隐居太空上最耀眼的星辰中了。李小龙曾经在美国唐人街三脚踢倒几个流氓,被赞为“李三脚”。这是李小龙功夫的诞生:

三脚三击撼四狂,振藩武馆振术扬。

街头拳道雄天下,套路从此演戏场。

被误读的李小龙被误读的李小龙

分类:历史叙述 | 评论:0 | 浏览:1536 | 举报 | 收藏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