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导向觉悟之路——七觉支

 自我觉察监控 2013-07-21

七觉支巴利语Satta Bojjha?ga, Satta Sambojjha?ga),或称七菩提分,即七种导向正觉(菩提)的条件或因素。

目录

 [隐藏

概述

“正觉”是指可以清晰地觉察到四圣谛。“觉支”是指出世间道的智慧,智慧之道的构成因素。[1]

经藏·相应部·第二·觉支相应》:

诸比库!象依雪山使其身增大,获得其力;于彼处使身增大,以获得其力已,入于小池,入小池已,入大池,入大池已,入小河,入小河已,入大河,入大河已,入大海洋,于彼处其身得广大。

诸比库!如是比库,依于戒而立于戒,以修习七觉支,多修七觉支者,则于诸法得广大。诸比库!为何说比库依于戒而立于戒,以修习七觉支,多修七觉支者,则于诸法得广大呢?

诸比库!于此有比库,

依远离、依离贪、依灭尽,回向于舍以修习念觉支;

依远离、依离贪、依灭尽,回向于舍以修习择法觉支;

依远离、依离贪、依灭尽,回向于舍以修习精进觉支;

依远离、依离贪、依灭尽,回向于舍以修习喜觉支;

依远离、依离贪、依灭尽,回向于舍以修习经安觉支;

依远离、依离贪、依灭尽,回向于舍以修习定觉支;

依远离,依离贪,依灭尽,回向于舍以修习舍觉支。

诸比库!如是比库,依于戒而立于戒,以修习七觉支,多习七觉支者,则于诸法得广大。

论教

七觉支(七菩提分)是:

一、 念觉支sati)是把心投入到所缘当中,沉入到所缘当中而不动,不会忘失禅修的对象;
二、 择法觉支dhammavicaya)是正见,亦是的一个名称,即如实知见名色法的观智
三、 精进觉支viriya)是为了达成目标付出的努力;
四、 喜觉支piti)是对于所缘要有兴趣,对修行的目标有兴趣,或者说我们喜欢禅修;
五、 轻安觉支passaddhi)是身心的轻安、轻快、舒适,是指心所两者的轻安;
六、 定觉支samādhi)是心的平静、心一境性、心的单纯、专一;
七、 舍觉支upekkhā)是心的平等,内心处于一种中舍的状态,不会偏于任何一边,既不会过紧也不会过松,既不会过动也不会过静、不会极端、不会过度、恰到好处。[2]在此是指属于遍一切美心心所的中舍性心所,而不是舍受

择法、精进与喜三觉支对治心的软弱无力;轻安、定与舍三觉支则对治心的激动;念觉支则确保这两组平衡,不会有其中一者强过另一者。[3]

经教

经藏·小部·法句经·第六·智者品·89》:

心已圆满地培育了七觉支,以及舍弃了一切贪欲的人,乐于自己已舍弃了执著。

此人已根除了一切烦恼,拥有阿拉汉道智明亮之光,在此界已证得了涅槃。

经藏·长部·大般涅槃经》:

“诸比库,还有七种兴盛法,我将宣说,请专心谛听!”

“是,世尊。”诸比库回答说。

世尊说:“诸比库,当诸比库仍修七菩提分:念菩提分,择法菩提分,精进菩提分,喜菩提分,轻安菩提分,禅定菩提分,舍菩提分,则彼等是只会兴盛,不会衰微。当此七兴盛法尚存在于诸比库中,当彼等仍谆谆以此相训,则彼等是只会兴盛,不会衰微。”

经藏·中部·第七十七·善生伍达夷大经》:

再次,伍达夷!依我而为诸弟子说行道、如是实行,我诸弟子修习七觉支。

伍达夷!于此,比库修习依止远离、依止离贪、依止灭、回向弃舍等,而修习念觉支;

于此,比库修习依止远离、依止离贪、依止灭、回向弃舍等,而修习择法觉支、精进觉支、喜觉支、轻安觉支、定觉支;

于此,比库修习依止远离,依止离贪,依止灭、回向弃舍等而修习舍觉支。

于此,我众多诸弟子达于通智圆满究竟而住。

《小部.醍醐味论》:

念觉支是近住醍醐,放逸是滓浊,吐去放逸之滓浊,吞入念觉支近住醍醐是醍醐味。择法觉支是思择醍醐,无明是滓浊,吐去无明之滓浊,吞入择法觉支之思择醍醐是醍醐味。精进觉支是精勤醍醐,懈怠是滓浊,吐去懈怠之滓浊,吞入精进觉支之精勤醍醐是醍醐味。喜觉支是遍满醍醐,热烦是滓浊,吐去热烦之滓浊,吞入喜觉支之遍满醍醐是醍醐味。轻安觉支是寂静醍醐,粗重是滓浊,吐去粗重之滓浊,吞入轻安觉支寂静醍醐是醍醐味。定觉支是无散乱醍醐,悼举是滓浊,吐去悼举之滓浊,吞入定觉支无散乱醍醐是醍醐味。舍觉支是简择醍醐,无简择是滓浊,吐去无简择之滓浊,吞入舍觉支简择醍醐是醍醐味。

如何摄七觉支

《小部.经典十八 无碍解道.入出息论》:

摄[七]觉支,如何而为摄[七]觉支?

近住之义摄念觉支,依思择之义摄择法觉支,依精勤之义摄精进觉支,依遍满之义摄喜觉支,依寂止之义摄轻安觉支,依无散乱之义摄定觉支,依简择之义摄舍觉支。此人于此所缘摄此之[七]觉支,故云“摄[七]觉支”。

修习七觉支之功德

诸比库!如是修习七觉支,如是多修者,则可期有七果、七功德。何为七果、七功德呢?

(1)于现法已得开悟。

(2)若于现法中,未得开悟者,则于命终时亦得开悟。

(3)若于现法未得开悟,命终时亦未得开悟者,则依终尽五下分结得中般涅槃。

(4)若于现法未得开悟,命终时亦未得开悟,依终尽五下分结尽未得中般涅槃者,则依终尽五下分结,以得生般涅槃。

(5)若于现法未得开悟,命终时亦未得开悟,依终尽五下分结未得中般涅槃,依终尽五下分结,未得生般涅槃者,则依终尽五下分结,而得无行般涅槃。

(6)若于现法未得开悟,于命终时未得开悟,依终尽五下分结未得中般涅槃,依终尽五下分结,未得生般涅槃,依终尽五下分结未得无行般涅槃者,则依终尽五下分结,得有行般涅槃。

(7)若于现法未得开悟,命终时未得开悟,依终尽五下分结,未得中般涅槃,依终尽五下分结,未得生般涅槃,依终尽五下分结,未得无行般涅槃,依终尽五下分结,未得有行般涅槃者,则依终尽五下分结,为上流以至于色究竟天。

诸比库!如是修习,如是多修七觉支,则可期得此七果、七功德。[4]

其他

汉传佛教或译为:七等觉支、七遍觉支、七菩提分、七菩提分宝、七觉分、七觉意、七觉志、七觉支法、七觉意法等,所述不完全相同。

注释与引用

  1. 《三十七道品导引手册》雷迪长老
  2. 《阿毗达摩讲要》玛欣德尊者
  3. 阿毗达摩概要精解·第七章·类别之概要》:在七觉支当中,择法觉支是慧的一个名称,即如实知见名色法的观智。轻安是指心与心所两者的轻安。舍在此是指属于遍一切美心心所的中舍性心所,而不是舍受。择法、精进与喜三觉支对治心的软弱无力;轻安、定与舍三觉支则对治心的激动。念觉支则确保这两组平衡,不会有其中一者强过另一者。
  4. 《经藏·相应部·觉支相应·第三经——戒》,S.46.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