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鱼南充日报?八版

 静观花开 2013-07-21

故乡的老街

2013-07-10 09:23:05 阅读次数: 0 字数: 1380 来源:
◎龙敏

家乡所在的仪陇县石佛乡有3个名字:包包场、旭日、石佛。每一个称呼都包含着一段深刻的历史,3个称呼其实就是它的3个历史阶段。

家乡的老街,其实就叫包包场,位于众多山包之中,又恰在最伟岸的山包尖上。

老街与马鞍、大寅、磨盘、永乐、武棚、周河呈东西南北方位比邻而居,四周是数不清的山头和一望无际的葱绿,这在以山著称的蜀国大地上,平常如地上的落叶,最终会如落叶般融合在泥土的芳香中,成为一段不为人知的往事。500米长呈东西走向的街道,像一条被随意遗弃的腰带缓缓地躺在山尖上,西高东低,街头是一汪浅浅的池塘,街尾是一棵高高的黄桷树。同所有的川北小镇一样,街面由长短不一的青石板懒懒地铺成,长年累月的足踏马走、风吹日晒,让青石板变得光滑无比。街道两边是高高低低的青色瓦屋,泥做的墙,木做的窗,迎街一面全是用形状大小长短一样的木板砌成。每到逢场天,各户人家不厌其烦地一块一块取下木板,于是,商铺、药房、茶肆、酒店等便一字排开,迎接那即将到来的热闹非凡的赶集天。

老街的历史可追溯到清康熙年间湖广填四川时期。三五成群的异乡人,背着行囊,挑着家当,带着妻儿,从湖南湖北、从广东广西顺官道而入蜀。圈地而耕,依时令播种、插秧、施肥,并圈养牲畜;覆草为屋垒石为灶,看日出而作,望日落而息。散居在老街周围山包里的远离家乡的人们,带来的不仅是人丁兴旺的愿望,还带来了各种绝活,打铁、煮酒、唱戏、看病、烧茶等,渐渐地成为了各自的传家绝学,并次第在最高、山头又最开阔的山包上,顺着东西走向或坐南朝北或坐北朝南地建起了各自的铺号,经年累月,不知是谁提议铺了街面,不知是谁提议挖了池塘,更不知是谁提议种下了黄桷树,隔三差五的赶集日子逐渐规范下来,像模像样的街市繁华孕育在众多山包之中,因为居于山包,因为四围都是数不清的山头,朴实的人们便形象地称之为“包包场”。

老街北面山腰中有一块突兀的巨石,活脱脱一站立的佛像,这就是石佛。老街东面的山头上,曾经有一游方僧人因石佛而落脚,用十数载时日修建庙宇,称作阿陀庙。石佛在几十年前修建公路时已被推倒成碎石,并生根在东衔马鞍西接永乐的泥土之中,逐渐形成了一条约老街三倍之长的新的街道。那游方僧人磨破嘴皮、走坏鞋子募化而来的庙宇被岁月冲洗得连一颗瓦砾都找不着踪迹。但关于老街、关于石佛、关于阿陀山最美的传说,却被老街的人们代代相传。

解放后,关帝庙改成了故乡的最高学府,戏楼成了学校老师的宿舍,乡政府和电影院应运而生,老街的格局却始终如一,只是街道向东延伸到黄桷树外,向西绵延到池塘之旁,不见了戏楼里的木偶穿梭,不见了庙宇里缭绕的烟尘。旧时坐南朝北的打铁铺、茶坊酒肆、私塾、中药房,坐北朝南的食店、关帝庙、戏楼,如两条平行线一般,换种姿态依然如昨懒懒地躺在街道两侧。

站在老街上,想象自己穿过时空,于某年某月的某一天,慢卷衣袖,轻拂裙裾,漫步青青石板之上,四围是飘着木香的铺面,擦肩而过的是忙碌的祖先,各种集市应有的景象奔涌而来。闭了眼,“当当”的打铁之声悠扬悦耳,高低起伏的吆喝清新婉转,私塾先生的教鞭落在桌上的声音清脆响亮,茶坊里悠闲的品茶声,酒肆里豪放的饮酒声,戏楼里缠绵的莺歌燕舞,以及那街后的猪牛市场的讨价还价,谱成了一曲又一曲的天籁之音,被勤劳的先人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知疲倦地一代又一代地弹奏着,直至昔日的街市慢慢地老去,老成岁月里抹不去的痕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