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对探究式教学的几点认识

 jiu_jie 2013-07-21

在一次创新教育课堂展示活动中,有一个话题引起了比较广泛的争议:“我们要进行探究式的课堂教学,预习要不要呢”?对于这个话题,我个人认为,没有争议的必要。尽管有很多人认为,学生预习了,知道了教师所要讲授的内容,不利于教师探究式教学活动的开展。我认为这是一种舍本逐末的想法?要想理清这个问题,我们首先应追问为什么我们要进行探究式的课堂教学?而预习作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环节,它对于学生的学习素养究竟起着一种什么样的作用?我们认为,探究式的课堂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预习应是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课下的自然延伸。也是我们进行探究式课堂教学的目的之所在,在实践中,我们越发深刻的认识到,课堂教学的各种活动存在的意义就是把学生的兴趣引向课堂之外。因此,活动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我们要通过探究性的活动来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并用这种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来指导自己以后的学习和工作。进而形成永久性的探究性格。我们知道科学家、文学家等学者们的创造过程,都是在这种性格的基础上,经直觉、学科的结构,综合的素质达到的创新。老师带领启发下的探究和学生独立自主下的探究,都是实现该性格习惯的一个途径。在实践中发现,要组织学生进行真正意义上的探究式学习,需要注意以下五个方面的有机结合。

1      探究式教学与反思教学的结合

在我们的教学中,往往局限于仅把问题方法探究出来,却没有问题方法将进行提升,再应用到实践中去的过程。我们的教学流程应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即自主探究----问题方法----反思领悟----有序思维----验证完善。因此,没有对探究出来的问题进一步的领悟与反思。学生得不到真正意义上的学科知识。反思是探究得以深化的保证,只有把探究式教学与反思教学进行有机的结合,才能体现探究式教学过程的完整性,功效性。

2      探究式教学与接受式教学的结合

在前期,对于正确的数学认知观念的知识,比方说,数学知识学习应遵循的系统性、联系性、渗透性、归纳性等原理。需要我们用接受式的教学方式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明白数学知识的规律性和学习原理。这样,可以加大学生学习的速度。然后,我们再用探究式的教学方式去让学生反复领会这些原理。最后,形成一种正确的学习观念。从而达到学生学习的快速、高效的目的。因此,我们不要“望灌生畏”,实践证明,只有把二者有机的结合,才符合事物的辨证性。才能实现学生认知能力的快速发展,进而到达成功的彼岸。

3      探究式教学与合作教学的结合

当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学习时,首先应该表现的是个体式的自主探究。它是学生将知识内化的过程。表现在课堂上可能是沉静的,表面上不是那么热烈。但在这学习过程中学生肯定会有所得,有所惑。必然会产生想交流的欲望。因此,合作与交流必然成为探究式学习的一个重要特征。但前提一定是充分的让学生自主探究。因此,就必然要抛弃课堂模式化,教学环节的完整性,以及教学进度对教师的束缚,形成一个开放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在课堂中,它们不是孤立的,而是具有互补性。合作教学的目的是把个体不同思想进行优化整合,把个别的学习成果转化成共有成果,以集体智慧解决问题。但它必须是建立在学生“个体需要”的基础上,只有经过个体独立探究后的合作,才是有价值、有成效的。

4      探究式教学与整体预习的结合

大象是什么模样?这个连孩子都能回答的问题对于一群盲人来说却不会那么简单,他们有的说像柱子,有的说像扇子,有的说像一堵墙等等。诚然,用柱子、扇子、墙分别来描述大象的腿、耳朵和身躯是没有错的,然而大象身上的部分特征并不能代表它的完整面貌。只有把零散的感知信息综合起来才能形成一个整体的印象。我们学习和认识知识世界,同样需要着眼全局,用相互联系的观点来全面判断。可以这么说,任何知识,只有通过相互联系,形成整体结构,才能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反之,好比是人中找人,瞎子摸象,学生能力的发展,纯粹是一句空话。而整体预习,是学生形成整体思维意识和培养探究能力的重要方式,也是我们探究式教学的目的之所在。

5      探究式教学的过程与归宿的结合

探究式的教学过程对学生来讲有三个阶段,即指导探究,学会探究,形成稳固的探究学习的学力。对学生而言,我们要通过这三个阶段来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包括学习的兴趣和信心,以及学习的责任。独立性:能够自主学习;独特性:每层学生都具备各自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方法。当然,以上还包括学生各种有效学习观念的建立。如解决问题需要反思,反思需要归一,归一需要探寻学科原理的观念等。            需要强调的是:不管什么能力的培养,必须落实到学生观察、归纳、动手、反思的习惯中去。教师要让每一天的教学、学习变成自己教学改革的一种目的行为,变成学生学习计划的一种实施行为,且在这种行为实施的过程中去不断完善、补充、发展。

任何模式的教学,做的应该只是开始,而不是始终如一。我们应该赋予它一种教是为了不教的内涵。它应该体现学生情感、方法、智慧的生成。因此,它们都是有时间限制的。在我们的教学流程中决不是一种模式的始终如一的再现。如果那样,等于是牵着学生鼻子走,学生不可能达到学习能力的逐步深化。学生想学、会学也就成了一句空话。在探究式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把我们做的每一步,每一个环节都朝学生想学、会学的方向上引,即使一个微小的细节,也是这种行为的有力促进。唯有如此,我们的课堂才能真正成为学生依恋的港湾!也唯有如此,我们的课堂才能焕发出永久的生命的活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