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下焦虚寒病用引火归源法四例

 学中医书馆 2013-07-21

1】  若气海元阳大虚,下焦又积有沉寒,锢冷,逼迫元阳如火之将灭,而其焰势上窜者。其脉弦迟细弱,或两寸浮分似有力。其为证:心中烦躁不安,上焦时作灼热,而其下焦转觉凉甚,或常作泄泻。治宜用附子、人参、山药各五钱,胡桃仁、山萸肉各四钱,赭石、白芍、牛膝各三钱,茯苓、甘草各钱半。泄泻者宜去赭石。此方书所谓引火归原之法也。方中用白芍者,非以解上焦之热,以其与参、附并用也。大能收敛元阳,下归其宅。

然引火归源之法,非可概用于火不归源之证,必用此证与脉,然后用引火归源之法。又必须将药晾至微温,然后服之,方与上焦之燥热无碍。

下焦真阴虚损,元阳无所系恋,而浮游者,其脉象多弦数,或重按无力。其证时作灼热,或口苦舌干,或喘咳连连。宜用山药、熟地各一两,玄参、龙骨、牡蛎、龟板、杞子各五钱、白芍、三钱、鸡内金、甘草各钱半,此所谓壮水之主,以制阳光也。

2】  若其下焦阴分既虚,而阳分亦有不足者,其人上焦常热,下焦兼有觉凉之时,治宜《金匮》崔氏八味丸,以生地易(换)熟地(原方干地黄,即是生地)。更宜将茯苓、泽泻分量减三分之二(若不减,为泻火量大),将丸剂一料,分作汤药八剂服之(原方为丸剂量,改为汤剂用法)。

3】  若气海元阳大虚,下焦又积有沉寒,锢冷,逼迫元阳如火之将灭,而其焰势上窜者。其脉弦迟细弱,或两寸浮分似有力。其为证:心中烦躁不安,上焦时作灼热,而其下焦转觉凉甚,或常作泄泻。治宜用附子、人参、山药各五钱,胡桃仁、山萸肉各四钱,赭石、白芍、牛膝各三钱,茯苓、甘草各钱半。泄泻者宜去赭石。此方书所谓引火归原之法也。方中用白芍者,非以解上焦之热,以其与参、附并用也。大能收敛元阳,下归其宅。

然引火归源之法,非可概用于火不归源之证,必用此证与脉,然后用引火归源之法。又必须将药晾至微温,然后服之,方与上焦之燥热无碍。

4】若有因冲气上冲兼胃气上逆,致气海元阳随之浮越者。其脉多弦长有力,右部尤甚,医家李士材的脉诀歌括,所谓直上直下者也。其证觉心中满闷烦热,时作呃逆,多吐痰涎,剧者觉痰火与上冲之气堵塞咽喉,几不能息。治宜降胃镇冲汤,俾冲、胃之气下降,而诸病自愈矣。降胃镇冲汤:龙骨、牡蛎、赭石各24克、山药、芡实各18克,柏子仁、杞子各15克、半夏、白芍各12克、苏子6克、厚朴、甘草各4.5克。龙骨、牡蛎能镇敛冲气,自能引导痰涎下行也。医家陈修园,原谓其能导引逆上之火、泛滥之水,下归其宅,故能治痰。夫火上逆,水泛滥,其中原有冲气上冲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