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经 http://www./wiki/%E8%84%BE%E7%BB%8F
足太阴脾经 - 概述
足少阴脾经是十二正经之一,与足阳明胃经相表里。足太阴脾经,流注时辰为已时(9点至11点)。
足太阴脾经 - 腧穴
本经脉腧穴共有21個腧穴,左右合42穴。
- 隐白
- 大都
- 太白
- 公孙
- 商丘
- 三阴交
- 漏谷
- 地机
- 阴陵泉
- 血海
- 箕门
- 冲门
- 府舍
- 腹结
- 大横
- 腹哀
- 食窦
- 天溪
- 胸乡
- 周荣
- 大包
足太阴脾经 - 循行
起于足大趾内侧端(隐白穴) .沿内侧赤白肉际,上行过内踝前缘,沿小腿内侧正中线上行,在内踝上8寸处,交出足厥阴肝经之前,上行沿大腿内侧前缘,入腹中,属脾,络胃。复向上行过膈,沿食道两旁,连舌本,散舌下。
外行者,从腹股沟处旁开4寸直上至肋缘,再距胸中线6寸,行至第二肋间,散布于胸胁部。
分支:从胃别出,上行过膈肌,注人心中,交于手少阴心经。
足太阴脾经的循行路线动画如下:
脾 http://baike.39.net/2000-2600-2605-61/
脾的部位
脾位于左季肋区,胃左侧与膈之间,相当左侧第9~第11肋的深面,其长轴与第10肋方向基本一致。正常人在左肋弓下不能触到脾。脾的位置可因体位、呼吸及胃的充盈程度而有所变化,平卧比站立时高约2.5cm。脾色暗红,质脆易破,左季肋区受暴力时,常导致脾破裂。
脾的形态
脾为扁椭圆形或扁三角形的实质性器官,可分为前、后两端,上、下两缘,脏面和膈面。脾前端较宽朝向前外方;后端圆钝朝向后内方。脾下缘较钝向后下方;上缘锐利朝前上方并有2~3个深陷的脾切迹,是触诊时辨认脾的标志。脾的膈面平滑隆凸,贴于膈穹窿下面;脏面凹陷,其中央有脾门,是神经、血管等出、入脾之处。
脾—结构
脾脏为密集的淋巴组织,由围绕中央动脉而分布的动脉周围淋巴鞘、淋巴小结和边缘区组成,脾动脉入脾后,分支随小梁走行,称小梁动脉,小梁动脉进入脾实质,称为中央动脉。中央动脉周围有厚层弥散淋巴组织,称为动脉周围淋巴鞘(PALS),主要有密集的T细胞构成,含有少量DC和MΦ,为T细胞区。在PALS旁侧有淋巴小结,又称脾小结,为B细胞区,内含大量B细胞及少量MΦ和滤泡树突状细胞,受抗原刺激时为初级淋巴细胞,受抗原刺激后中央部出现生发中心为次级淋巴滤泡。
1、白髓
分布于红随交界的狭窄区称为边缘区,内含T细胞、B细胞和较多MΦ。中央的侧枝末端在此处膨大成边缘窦,内含少量血细胞。边缘窦内皮细胞间存在间隙,血细胞可经该间隙不断进入边缘区的淋巴组织内,是淋巴细胞由血液进入淋巴组织的重要通道。T细胞经边缘窦迁入PALS,而B细胞则迁入脾小结、脾索或脾血窦。白髓内的淋巴细胞也可进入边缘窦,参与淋巴细胞再循环。
2、红髓
分布于被摸下、小梁周围及白髓边缘区外侧的广大区域,由脾索和脾血窦组成,脾索为索条状组织,主要含B细胞、浆细胞、MΦ和DC。脾索之间为脾血窦,其内充满血液。脾索和脾血窦中的MΦ能吞噬和清除衰老的血细胞抗原复合体或其它异物,并具有抗原提呈的作用
脾与周围脏器的关系
1)脾脏内侧(凹面)
胃压迹:脾门偏前方凹面与胃底、体贴近
肾压迹:脾门偏后方凹面与肾及肾上腺相邻
结肠压迹:脾门下部靠近结肠脾曲
2)脾脏凸面:在横膈后方与左侧胸膜左肺和 9-11肋相邻
功能
脾是具有多种功能的器官,它的主要功能有4种。
① 造血。脾是胚胎阶段重要的造血器官,胚后成为淋巴器官。但在成体脾中仍有少量造血干细胞,当动物体严重缺血或在某些病理状态下,可以恢复造血功能,产生红细胞、粒细胞及血小板。
② 储血。脾是血液,尤其是血细胞的重要的储存库,将血细胞浓集于脾索、脾窦之中。当某些紧急状态(如急性大失血),脾会收缩将血细胞释放到循环血液之中。
③ 滤血。脾还是血液有效的过滤器官。血液中的细菌、异物、抗原抗体复合物及衰老的血细胞在流经脾脏时,被大量的巨噬细胞吞噬和消化。
④ 免疫。脾有产生免疫反应的重要功能,血液中抗原在脾中可引起有力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反应。边缘区是免疫反应启动的重要部位。细胞免疫反应引起围动脉淋巴鞘明显的增大和免疫活性细胞输出的增多。体液免疫反应引起白髓淋巴小结和脾索中浆细胞的增多,同时在脾脏输出血液中抗体的浓度增加。与淋巴结比较,脾中B淋巴细胞的比例更大,还存在有许多抗体依赖细胞毒性淋巴细胞,在特异抗体存在下可实现对靶细胞的直接杀伤作用。脾还能产生对免疫反应有调节作用的活性物质。
总之,脾脏的免疫功能在机体的淋巴器官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见淋巴细胞)。
脾病常见症状
虚症
1、脾气虚 由于素体虚弱、劳倦与饮食不节等内伤脾气,以致脾气虚弱。临床上常可见三类脾虚症候:
(1)脾不健运 食纳减少,食后作胀,或肢体浮肿,小便不利,或大便溏泻,时息时发。并伴有身倦无力,气短懒言,面色萎黄,原因:脾气不足,不能健运,故纳少,食后腹胀。水湿不运则肢体浮肿,小便不利,大便溏泻。脾失健运,生化不足,故身倦无力,面色萎黄。
(2)脾气下陷 子宫脱垂,脱肛,胃下垂,慢性腹泻,并见食纳减少,食后作胀,小腹下坠,体倦少气,气短懒言,面色萎黄,原因:脾气不升,故食后作胀,或腹泻、腹坠,以及影响其他内脏而下垂。脾气不足,运化无权,气血亏虚,故食纳减少,倦怠乏力,面色萎黄。
(3)脾不统血 面色苍白或萎黄,饮食减少,倦怠乏力,气短,肌衄,便血以及妇女月经过多、崩漏,原因:脾气虚弱.
脾的保养
1.适当加强锻炼,增强体质;
2.尽量少食多餐;营养均衡;
3.保持维生素C在一定水平,可降低感冒的发生;
4.注意身体的保暖.
5.并不建议随便买补品(现在市面上补品良莠不齐),可慎重选择有信誉厂家的调养肝脏的产品.
以下的食物可有效保护肝脏,并且促进肝脏机能正常,建议适量摄取。
维生素B群:可达到保护肝脏预防脂肪肝的发生。维生素B群含量多的食物有:蘑菇、酵母、蛋类、全谷类、牛奶、大豆、番茄等。
维生素C:能够直接改善肝功能,促进新陈代谢,并促进抗体形成,加强白血球的吞噬作用,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减轻肝脏脂肪变性,促进肝细胞的修复、再生。因此,肝炎病人应当经常服用维生素C。食物有:柳橙、草莓、奇异果、番石榴、高丽菜、花椰菜及青椒等。
维他命E:能清除体内自由基,具有抗氧化的功能,并保护肝脏细胞不被自由基攻击破坏。
食物有:
葵花油、芝麻酱、小麦胚芽及全麦制品等。
矿物质锌、硒、钙:有助修复肝脏细胞,及协助肝脏解毒,以及减轻肝脏负担的效果;含有锌的食物有牡蛎、南瓜子、葵瓜子、芝麻及腰果等,含硒的食物有食用菌类、紫菜、芝麻、全榖类、小麦胚粉、坚果类等。含钙丰富的食物有牛奶、乳制品、豆腐、鲑鱼、小虾及小鱼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