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旭《郎官石柱記》 亦稱《郎官廳壁記》,唐陳九言撰文,張旭書。唐開元二十九年(公元741年)立,在陝西西安。 ![]()
![]()
![]()
![]()
![]()
![]()
有關張旭的詳細經歷不詳,只知道他曾在朝廷任職,在長安及上京當官,並與同樣當官的顏真卿及杜甫相識。 張旭以豪飲而知名。在杜甫的詩作「飲中八仙歌」裡,張旭亦是其中一位被描寫的人物之一,與其他人被稱為「飲中八仙」。張旭以書法中最為奔放自由的草書聞名,據《新唐書》記載,張旭喜歡在酒醉之後書寫作品,稱之為「狂草」。他的書法多以奇形怪狀、粗細對比誇張、以及充滿情感的線條相連,在《舊唐書》中讚譽為「變化無窮、若有神助」[1]。然而張旭並非只寫草書,對於楷書、國畫等也相當精通.他是唐朝另一個知名書法家陸柬之的外甥! 陸柬之(585年-638年),唐朝吳郡吳縣(今江蘇蘇州)人,書法家。傳世的書法作品有行書《文賦》。官至朝散大夫、太子司議郎、崇文侍書學士。初唐著名書法家虞世南的外甥,「草聖」張旭的外祖父! 虞世南(558年-638年7月11日,字伯施)是唐朝政治人物、文學家、詩人、書法家。越州(浙江省)餘姚人。善書法,與歐陽詢、褚遂良、薛稷合稱「初唐四大家」。日本學界稱歐陽詢、褚遂良、虞世南為「初唐三大家」。其所編的《北堂書鈔》被譽為唐代四大類書之一,是中國現存最早的類書之一[1]。 沉靜寡慾,博聞強記。過繼給叔父虞寄,與兄長虞世基受業於顧野王。在隋朝做過秘書郎,自編《北堂書鈔》,又參與編寫《長洲玉鏡》[1]。後來成為唐太宗身邊的重臣,任弘文館學士兼著作郎,官至秘書監,封永興縣子(故世稱虞永興)。貞觀八年(634年)進封永興縣公。貞觀十二年(638年),致仕,授銀青光祿大夫,弘文館學士如故,祿賜防閤視京官職事者。同年卒,年八十一,陪葬昭陵,追贈禮部尚書,繪像列於凌煙閣,為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卒諡文懿。 年輕時學書於當時著名書法家智永(王羲之七世孫),得其真傳,深得「二王」妙旨和智永筆法。
《唐人摹蘭亭序三種》之一傳為虞世南真跡。 虞世南亦是初唐大詩人,代表作有《出塞》、《結客少年場行》、《怨歌行》、《賦得臨池竹應制》、《蟬》、《奉和詠風應魏王教》等。
蟬
唐太宗稱他德行、忠直、博學、文詞、書翰為五絕(「世南一人,有出世之才,遂兼五絕。一曰忠讜,二曰友悌,三曰博文,四曰詞藻,五曰書翰。」)。
父﹕虞荔 叔父﹕虞寄,南陳中書侍郎。 子:虞昶,工部侍郎。 陸機《文賦》 陸柬之
《文賦》 - 書法藝術 此帖筆法直逼大王,深得晉人韻味。元代書法家揭溪斯曾評論此帖說:“右陸柬之之行書《文賦》一卷,唐人法書結體遒勁有晉人風格者,惟見此卷耳。雖若隋僧智永,猶恨嫵媚太多、齊整太過也。獨於此卷為之三嘆。”元趙孟頫評價更高,曰:“唐初善書者稱歐虞褚薛,以書法論之,豈在四子下耶。然世罕有其跡,故知之者希耳。”(見趙孟頫《文賦》跋)
《文賦》 - 文學價值 一是對詩歌特征作了新的理論概括。先秦時代提出詩言誌,詩通過語言表達思想感情,抒發懷抱,沒有提到詩歌的抒情特點,突出了文學的政治教化功能。到了漢代,對詩歌特征的論述比較全面,將情誌並舉,比較明確地指出了詩歌通過抒情來言誌。但把情誌圈定在儒家倫理道德和禮制範圍內。陸機吸取前人的研究成果,結合自己的創作體會,對詩歌特點做出新的理論概括,提出詩緣情而綺靡,第一次明確地揭示了文學的基本特征在於抒發情感和具有美的形式,突破了儒家禮義之束縛,要求自由地抒發自己的感情、願望與要求。陸機這種理論概括,對後世影響非常大。劉勰、鐘嶸、白居易、韓愈等人的文學情感論,都可以從這裏找到淵源。 二是提出了以想象為中心的藝術構思論,突出了想象的作用。《文賦》形象地描述了藝術構思的全過程,在整個過程中離不開想象,想象自始至終起著重要作用,描述作家思維活動的特點,即構思開始時,要沈思虛靜,收視反聽,耽思傍訊,構思活動極其活躍,想象具有無限的廣闊性與豐富性、獨創性,作家思維活動伴隨著情感和形象,作家思維活動有時文思流暢,有時卻艱澀阻滯。陸機的藝術想象論對劉勰的《文心雕龍》產生了重要影響,劉勰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發揮,對想象作了全面系統的論述。論述了想象的心態論、想象的特點論、想象的功能論,並對思維活動中的靈感問題提出了解決的辦法。 三是重視文體研究,對各種文體的基本特征在理論概括方而更趨於縝密。正是由於這些貢獻和對後人的影響,才使《文賦》中國文論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但《文賦》的局限性也是很大的,主要表現在:陸機所說的客觀事物很狹隘,僅指自然景物,現實生活中的重要事物沒有觸及。對文學和現實生活的關系缺乏應有的重視。對創作中的靈感問題,陸機只強調作家的主觀作用。對文學的社會作用,沒有提出獨到的見解。 《文賦》 - 創作背景 《文賦》 - 原文內容 余每觀才士之所作,竊有以得其用心。夫放言遣辭,良多變矣,妍蚩好惡,可得而言。每自屬文,尤見其情,恒患意不稱物,文不逮意,蓋非知之難,能之難也。故作文賦,以述先士之盛藻,因論作文之利害所由,佗日殆可謂曲盡其妙。至於操斧伐柯,雖取則不遠,若夫隨手之變,良難以辭逮,蓋所能言者,具於此云。 其始也,皆收視反聽,耽思傍訊,精騖八極,心遊萬仞。其致也,情曈昽而彌鮮,物昭晣而互進。傾群言之瀝液,漱六藝之芳潤。浮天淵以安流,濯下泉而潛浸。於是沈辭怫悅,若遊魚銜鉤,而出重淵之深;浮藻聯翩,若翰鳥纓繳,而墜曾雲之峻。收百世之闕文,采千載之遺韻。謝朝華於已披,啟夕秀於未振。觀古今於須臾,撫四海於一瞬。 然後選義按部,考辭就班。抱暑者咸叩,懷響者畢彈。或因枝以振葉,或沿波而討源。或本隱以之顯,或求易而得難。或虎變而獸擾,或龍見而鳥瀾。或妥帖而易施,或岨峿而不安。罄澄心以凝思,眇眾慮而為言。籠天地於形內,挫萬物於筆端。始躑躅於燥吻,終流離於濡翰。理扶質以立幹,文垂條而結繁。信情貌之不差,故每變而在顏。思涉樂其必笑,方言哀而已嘆。或操觚以率爾,或含毫而邈然。 伊茲事之可樂,固聖賢之所欽。課虛無以責有,叩寂寞而求音。函綿邈於尺素,吐滂沛乎寸心。言恢之而彌廣,思按之而逾深。播芳蕤之馥馥,發青條之森森。粲風飛而猋豎,郁雲起乎翰林。 體有萬殊,物無一量。紛紜揮霍,形難為狀。辭程才以效伎,意司契而為匠。在有無而黽勉,當淺深而不讓。雖離方而遯員,期窮形而盡相。故夫誇目者尚奢,愜心者貴當。言窮者無隘,論達者唯曠。 詩緣情而綺靡,賦體物而瀏亮。碑披文以相質,誄纏綿而淒愴。銘博約而溫潤,箴頓挫而清壯。頌優遊以彬蔚,論精微而朗暢。奏平徹以閑雅,說煒曄而譎誑。雖區分之在茲,亦禁邪而制放。要辭達而理舉,故無取乎冗長。 其為物也多姿,其為體也屢遷。其會意也尚巧,其遣言也貴妍。暨音聲之叠代,若五色之相宣。雖逝止之無常,固崎锜而難便。茍達變而識次,猶開流以納泉。如失機而後會,恒操末以續顛。謬玄黃之袟敘,故淟涊而不鮮。 或仰逼於先條,或俯侵於後章。或辭害而理比,或言順而義妨。離之則雙美,合之則兩傷。考殿最於錙銖,定去留於毫芒。茍銓衡之所裁,固應繩其必當。或文繁理富,而意不指適。極無兩致,盡不可益。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雖眾辭之有條,必待茲而效績。亮功多而累寡,故取足而不易。 或藻思綺合,清麗千眠。炳若縟繡,淒若繁弦。必所擬之不殊,乃暗合乎曩篇。雖杼軸於予懷,怵佗人之我先。茍傷廉而愆義,亦雖愛而必捐。 或苕發穎豎,離眾絕致。形不可逐,響難為系。塊孤立而特峙,非常音之所緯。心牢落而無偶,意徘徊而不能揥。石韞玉而山輝,水懷珠而川媚。彼榛楛之勿翦,亦蒙榮於集翠。綴下裏於白雪,吾亦濟夫所偉。 或讬言於短韻,對窮跡而孤興。俯寂寞而無友,仰寥廓而莫承。譬偏弦之獨張,含清唱而靡應。或寄辭於瘁音,徒靡言而弗華。混妍蚩而成體,累良質而為瑕。象下管之偏疾,故雖應而不和。或遺理以存異,徒尋虛以逐微。言寡情而鮮愛,辭浮漂而不歸。猶弦麽而徽急,故雖和而不悲。或奔放以諧合,務嘈囋而妖冶。徒悅目而偶俗,固高聲而曲下。寤防露與桑間,又雖悲而不雅。或清虛以婉約,每除煩而去濫。闕大羹之遺味,同朱弦之清汜。雖一唱而三嘆,固既雅而不艷。 若夫豐約之裁,俯仰之形。因宜適變,曲有微情。或言拙而喻巧,或理樸而辭輕。或襲故而彌新,或沿濁而更清。或覽之而必察,或研之而後精。譬猶舞者赴節以投袂,歌者應弦而遣聲。是蓋輪扁所不得言,故亦非華說之所能精。 普辭條與文律,良余膺之所服。練世情之常尤,識前修之所淑。雖浚發於巧心,或受欠於拙目。彼瓊敷與玉藻,若中原之有菽。同橐龠之罔窮,與天地乎並育。雖紛藹於此世,嗟不盈於予掬。患挈瓶之屢空,病昌言之難屬。故踸踔於短垣,放庸音以足曲。恒遺恨以終篇,豈懷盈而自足。懼蒙塵於叩缶,顧取笑乎鳴玉。 若夫應感之會,通塞之紀。來不可遏,去不可止。藏若景滅,行猶響起。方天機之駿利,夫何紛而不理。思風發於胸臆,言泉流於唇齒。紛威蕤以馺鹓,唯毫素之所擬。文徽徽以溢目,音泠泠而盈耳。及其六情底滯,誌往神留。兀若枯木,豁若涸流。攬營魂以探賾,頓精爽於自求。理翳翳而愈伏,思乙乙其若抽。是以或竭情而多悔,或率意而寡尤。雖茲物之在我,非余力之所戮。故時撫空懷而自惋,吾未識夫開塞之所由。 伊茲文之為用,固眾理之所因。恢萬里而無閡,通億載而為津。俯貽則於來葉,仰觀象乎古人。濟文武於將墜,宣風聲於不泯。塗無遠而不彌,理無微而弗綸。配霑潤於雲雨,象變化乎鬼神。被金石而德廣,流管弦而日新。
==================
跳到: 導覽、 搜尋
昭陵,是唐太宗李世民(599年—649年)的陵墓,位於咸陽市禮泉縣九嵕山,是關中「唐十八陵」中規模最大的一座。昭陵開始營建於貞觀十年(636年),是為埋葬臨終前要求因山而葬,不起墳墓的長孫皇后而開鑿。陵墓依山而建,開創了唐代帝王陵寢依山為陵的先例。陵前的陪葬墓群為扇形,大概有200多座,其中有初唐諸王、公主的墓葬,以及魏徵、李靖、李世勣、房玄齡、尉遲恭等功臣陪葬墓。著名的「昭陵六駿」浮雕原置於陵園北面祭壇司馬門內東西兩廡,現有四駿陳列於西安碑林,另外二駿流落美國。1979年昭陵博物館建成。昭陵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蘭亭八柱”第一
僅供個人參考____
|
|
来自: 昵称13246341 > 《張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