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激发村干部的积极性

 太阳下的森林 2013-07-22

村干部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如何建立村干部培养、选拔、教育、管理和保障激励等机制,有效激发在职村干部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激起后备村干部有想头、有名头、有干头,激励离任干部离岗不离责、离任不离心的长效内动力,这是长期摆在基层党组织面前的一道复杂课题。

一、解忧愁,清障碍,增动力,管好用活在职村干部

1、建立保障激励机制,让村干部想干事。一是建立经费最低保障制度。将村组干部报酬、村干部养老保险待遇和村级后备干部待遇、离职村干部生活补助、村办公经费作为村级运转经费保障重点,合理确定村级组织运转经费最低保障标准。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完善村级组织运转保障办法》,全区村平均运转经费达到9万元以上、社区平均11万元以上。二是建立完善财政转移支付体制。积极争取中央和地方财政加大支持力度,调整自2003年农村税费改革时核定后至今未作调整的村级财政转移支付标准,提高对各村的转移支付资金额度,建立和完善以中央和省级财政转移支付为主,地方财政适当配套补助的方式,配套补助资金向山区贫困村、边远村重点倾斜。三是建立村干部报酬正常增长机制。根据各地实际, 本着“按劳付酬、绩效统一”的原则,按照村域大小、人口数量、工作任务及难易程度等综合确定报酬标准, 2011年村干部平均工资达到11998元,是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7倍,做到村干部的平均待遇适当高于当地劳平纯收入水平。四是建立村干部养老保险机制。比照城镇企业员工水平和缴费比例,为在职村干部购买社会养老保险,鼓励有条件的乡村,落实村干部医疗保险、意外伤害保险。2011年对全区855名在职村干部发放养老保险补贴专项资金102万余元。五是建立政策激励机制。对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有重大贡献者,可从当年新增集体经济收入中拿出一定比例资金用于奖励村干部;对村干部家属优先推荐就业,优先解决村干部子女就业;将贫困村主职干部补贴纳入财政预算,以充足的投入为村干部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六是建立阵地配套建设机制。区、乡、村三级共投入5000多万元,全面完成了所有村级阵地新建或改扩建任务,将卫生室、农村超市与村阵地建设统筹规划、一体建设,改善办公条件,提供舒适的学习、工作环境,为党员群众服务提供舞台。

2、建立教育培训机制,让村干部能干事。一是建立村干部教育培训规划。编制“十二.五”村干部培训规划,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使40岁以下的村干部达到专科学历,通过2-3年对所有的村干部普遍轮训一遍,采取外训、挂训、跟班培训等方式,在上海、青岛等地建立村干部外训基地,依托湖北稻花香集团,投资8000万元,建成了9405平方米的省级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基地。二是实行学习奖励政策。鼓励村干部提升自身素质,对参加继续教育取得学历的村干部给予资金补助,全区共为56名取得大专以上文凭的村干部进行了奖励补助,补助资金22万多元。截至目前,全区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村干部累计达到96人。三是突出村干部创业培训。以带头富、带领群众富为着力点,在不与民争利的前提下,鼓励村干部成为致富典型、经营能人,打造创业开拓的“老板型”村干部,让村班子成为能人班子。全区58名村干部带头创办、领班基地和公司,76%以上的村干部家庭年收入在5万元以上。四是培训教育农民。开展农民教育活动,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明政策、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能致富的新型农民,为村干部干事创业提供和谐环境。

3、建立监督管理机制,让村干部勤干事。一是全面推行“两推一选”制度。选优村“两委”班子,配强村党组织书记,实行村书记、主任一肩挑、“两委”成员交叉任职,有效规避以往分设容易产生的“两张皮”和内耗现象,提高班子的整体战斗力。二是建立村干部“双述双评“制度。村党组织书记每年要向乡镇党委书面述职,每年要向本村党员、村民代表或村民述职报告履职情况,接受上级党组织的考核和党员、村民的监督评议。三是建立动态管理制度。每个村干部包1—2个村民小组,负责包组的常规工作、中心工作以及临时性工作,每项工作都及时进行总结、考核,考核结果与奖励补助直接挂钩,形成“纵向一条线、横向一盘棋”的整体推进工作格局。四是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修订完善《村干部行为准则》、《村干部会务和请假制度》、《村级财务管理制度》、《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村干部党风廉政责任制》等一系列制度,用以监管、督促村干部勤干事。

4、建立考核评价机制,让村干部干成事。一是建立目标责任管理体系。结合乡村实际,乡镇党委每年年初为村党组织拟定工作目标,设定考核标准,科学制定村干部目标考核责任制,村级党组织书记现场与乡镇党委书记签订目标管理责任状,实现工作责任明确化、工作任务目标化、日常管理制度化。二是建立考核评价体系。考核以年终考核与平时考查相结合,由乡镇党委组织党员、村民代表和各职能部门进行评议考核,考核结果与村干部的报酬、奖惩直接挂钩。评定为优秀的,给予一定表彰奖励,评定为不合格的,对其进行批评教育、诫勉谈话,并按比例扣发绩效待遇;对连续两次评为不合格的,按程序依法罢免;村内无合适人选的,乡镇党委选派干部到村任职。2010年选派27名优秀青年机关党员干部到村担任第一书记,异地交流10名村党组织书记任职。三是建立通报表彰机制。全区每年按照2%的比例组织评选出优秀村干部,在工作大会上大张旗鼓地予以宣传表彰,组成宣讲团开展巡回演讲。四是建立政治激励机制。创造村干部选拔提升通道,坚持从优秀村主职干部中招录乡镇公务员,拓展村干部的成长空间;选举产生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时适当向村干部倾斜,逐步形成尊重村干部、爱护村干部的良好风气。全区从优秀村书记中招录5名乡镇公务员,其中3名提拔为副乡镇长

二、给舞台,给岗位,给待遇,配强用好村后备干部

1、在“选”字上下功夫,网络村优秀后备人才。按照科技明白人-致富带头人-合格接班人的“三步走” 培养模式和步骤,分类分层次确定重点培养的优秀分子。各村建立农村青年人才信息库,对35左右、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年青人登记造册,全面、准确地掌握他们的基本情况。采取个人自荐、群众举荐、组织推荐相结合的办法报名推荐,由村党组织书记主持召开党员和村民代表大会讨论表决,将群众公认的优秀人才推选成村干部后备干部候选对象,乡镇党委统一组织考试(笔试和面试),确定考察对象,组织专班通过走访座谈、群众测评等方式进行考察,确定预录对象,并在全村进行公示。公示期满无异议后由乡镇党委下发聘用文件,发放聘任证书,确保将年青有为、群众基础好、自愿扎根农村的优秀青年选拨进村干部后备人才队伍。376名村干部助理成为今年村级班子换届的后备军。

2、在“育”上促提高,壮大村后备干部实力。区、乡、村三级共同安排村级后备干部培训专项资金,加强对村干部后备队伍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培训。一是定单培训。由区、乡党成校按农村经营管理、工作方法、实用技术等多个方面,精心制作培训菜单,村级后备干部依“单”选择培训内容后,采取集中封闭培训、挂职跟班锻炼、外出考察和选派高校深造等多种形式进行培训,帮助村级后备干部把握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和要求,学习做好新时期农村工作和群众工作的有效方法。二是压岗锻炼。 本着“放手、放心、放权”的原则将村级后备干部大胆推到工作一线,根据工作需要和各自的特长,合理安排岗位,明确具体工作职责,使村级后备干部一上岗就有目标、有任务、有压力。经常性安排一些考验他们能力和水平的明确而具体的工作任务,帮助他们增强管理社会事务、协调利益关系、处理内部矛盾、开展群众工作、维护社会稳定、激发社会创造活力等“六种本领”和语言表达、组织协调、文字写作等“三种能力”,促使他们在奋发有为中建功立业,在服务新农村建设中体现价值。

3、在“爱”字上动真格,促进村后备干部成长。一是建立帮带制度。把村级后备干部的培养纳入乡村两级目标责任管理范畴进行考核,做到村党组织书记重点帮带,乡镇党委经常性地跟踪考核,形成乡镇党委班子成员结对帮带、村党组织书记重点帮带、村班子其他成员责任帮带的机制。二是强化政策激励。对实绩突出的村级后备干部在入党、评先、提名候选人和扶持创业发展中给予优先考虑,让其快速成为科技明白人、致富带头人,逐步历练成合格接班人。三是落实岗位待遇。村级后备干部补贴待遇纳入县(市、区)、乡(镇)、村三级支出预算,基础补贴按月发放,绩效补贴由乡镇党委综合考核后一次性兑现;乡镇或有集体经济收入村采取“以奖代补”形式,拿出一定数量的资金对工作成效显著的村级后备干部给予适当奖励补助。2008年以来,全区2名从村级后备干部成长起来的优秀村主职干部,被破格招录为乡镇公务员并进入乡镇领导班子。

4、在“管”字上做文章,规范村后备干部管理。一是建立动态考核机制。分季度由乡镇党委负责,采取走访座谈、群众测评等方式,对村级后备干部的工作表现情况进行量化考核,考核结果与待遇挂钩;对考核“不称职”的或任期内有违法违纪行为的,取消村级后备干部资格,按“缺一补一”的办法进行调整补充。二是建立动态任职机制。根据村级后备干部各自的成长需要,让他们在不同阶段担任不同职务,或者临时承担阶段性中心工作,使他们能多角色、多角度、多渠道地接触和熟悉农村工作,更好地参与村级事务管理,使一些有潜质的后备干部在参与处理村政事务、服务群众中得到锻炼和成长。三是完善考察评定机制。乡镇党委对村级后备干部跟踪培养一年期满后,相关联系责任人从德、能、勤、绩、廉方面写出综合评定,乡镇党委据此作为选拔任用村干部的主要依据。

三、有所养,有所靠,有所为,关爱关心村离任干部

1、建立健全村干部离任保障制度,让其“老有所养”。一是建立保障体系。采取财政补贴、村集体补助与个人负担相结合的方式,制定村干部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离任补偿的具体办法,每年直接进入个人账户。二是落实保障待遇。采取“摸底、核实、公示、核查、审定”等程序,根据累计任职年限长短,按政策全面落实离任村干部待遇。夷陵区2011年对全区1974名离任村干部发放生活补助专项资金近130万元。

2、重点帮扶困难离任村干部,让其“老有所靠”。 一是建立党内帮扶机制。通过党费划拨、党建经费注入、党员和党组织捐赠、社会赞助等途径,建立党内互助帮扶“关爱基金”,重点帮扶丧失劳动能力或生活十分困难的离任村干部。二是启动临时救助机制。对患重大疾病、遭遇灾难的离任村干部,与民政部门建立困难退职村干部帮扶绿色通道,优先实行临时救助,帮其渡过难关。三是给予重点关注。对因病、因灾致贫的支出型离任村干部,采取社会救助方式帮助他们走出困境。

3、为离任村干部发挥余热营造环境,让其“老有所为”。建立定期慰问制度。每逢重大节日,坚持开展对离任村干部的看望慰问活动。建立决策咨询制度。在村“两委”对党务、村务工作做出重大决策之前,主动邀请离任村干部列席村班子会,征求他们的意见。建立学习培训制度。定期组织离任村干部参加党组织的各项学习活动,使其及时更新观念和技能。建立设岗定责制度。根据离任村干部的实际情况和农村工作需要,将那些在群众中威信高、议事能力强、愿意为群众奉献余热的离任村干部推荐到群众诉求代理岗、党风廉政监督岗、民事调解岗、公益服务岗等重要岗位上,继续担任群众身边的贴心人,让离任村干部找到发挥作用的新舞台,真正实现离任村干部离岗不离心和有所作为。同时还充分发挥其能说会道、善于管理的优势,凝集广大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