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手工冷制皂(二)水量的计算

 玫瑰钢琴9 2013-07-22



要做一块好皂,或者说,要做出一块成功的皂,三个要点缺一不可:

1、  水量的计算;

2、  水相的选择;

3、  油脂的搭配。

 

咱们这一节,就来讨论水量的计算。网上流行许多制皂的碱量计算表,里边都有固定的水量计算公式,但很多初学者根据算式配方做出的皂,有成功的,但更多的是或者软得不能脱模,或者出现松糕坏皂,这是什么原因呢?

 

在浪费了无数的油与碱之后,终于明白,水量的计算,不是一个固定的,不能变化的公式,必须根据当地的温度、湿度变化而进行调整。当你记录的数据越多,越详细,找到的水量计算基准点就越接近完美,制作出的皂就越好用,失败率就越低,甚至为零,根据设计配方所制作出的皂,更容易能达到预期效果。

 

我所提供的碱量计算表里,不设置水量的计算,需要MM们根据当地的温湿度进行调整计量。比如在我这儿,广西(此基准点亦适合广东的同学,福建的同学应该也可以使用):

两广雨水偏多,湿度相当高,有时甚至达到120,因此,我做的皂,是2.0为水量基准点计算的,即:

所需水量 = 计算出的氢氧化钠重量 * 2.0(水量基准点)

 

当湿度处于50时(即刚刚处于人体舒适湿度),以标准2.0计水量;

湿度每提高10,则水量基准点降低0.05,例如湿度为60时,水量基准点即为2.0-0.05=1.95;

湿度每降低5,则水量基准点提高0.15,例如湿度为40时,水量基准点即为2.0+0.15=2.15。

 

做皂室温度以20度为标准,

室温每升高10度,水量基准点降低0.05;如室温为30℃,水量基准点即为2.0-0.05=1.95;

室温每降低10度,水量基准点提高0.1;例如室温为10℃,水量基准点即为2.0+0.1=2.1;

 

在设计配方时,温湿度是需要同时计算的,

例如:

 

冬季某天做皂,当日记录室温9℃,湿度45,

分析:冬季一般偏干,室温9℃,与设置的标准室温20度-11,水量基准点应提高0.11;

相对湿度为45,与设置的标准50相差5,水量基准点应提高0.15;

水量基准点的计算即:

2.0 + 0.11 + 0.15 = 2.26

那么,所需水量 = 氢氧化钠重量 * 2.26

 

怎样才能找到合适当地的水量基准点呢?也许会有更好的办法,若水只在这儿说说自己的笨方法:

步骤:

1、找一段时间(大约1周),温湿度变化不是十分明显的天气,不下雨即可,记录出当日的室温及湿度。

2、使用澳洲胡桃油或澳州坚果油做试用油脂,因为它的INS值域为119,与基本硬度数值120最为接近,计算出氢氧化钠使用量;

3、设定一个水量的基准点,然后分别以基准点、基准点+0.2、基准点-0.2,进行计算所需水量,做出水量不同的三块皂;

4、仔细观察并记录三块皂的脱模时间,软硬程度,晾皂时间,同时,也注意观察在不同温湿度下皂的变化。

皂块如果产生以下变化,基准点都必须进行大幅度调整再制:

1、  倒模三天后,仍无法脱模,则用水量过高,原先设定的基准点至少要降低0.4;

2、  倒模保湿24小时皂化完成,可立即脱模,一周后如果皂块发粉,或出现松糕状态,则用水量过低,原先设定的基准点至少要提高0.5。

 

寻找基准点的过程也许较麻烦,但若水以为,一但找到了它,那么,在以后的做皂过程中,将会大大降低失败率。我在四年的做皂中,花了将近一年的时间才想明白了这个道理,在以后的三年里,再也没有做过失败的皂块。如果有心要做出好皂来,也请MM们在最初的试制中不要厌烦,为日后打下坚实之基。

 

以下是我对全国各地区水量基准点的估计,提供给大家,以做参考:

 

广东广西:2.0

福建湖南江西:2.0-2.1

长三角地区:2.2

湖北及云贵川:2.3

河南河北及山东:2.4

东三省及山西:2.6

内蒙及新疆:2.7-3.0

 

这是我在出差到当地时,凭自已的感受估计的数值,并不准确,同时以区域设计显得大而化之,但MM们可根据它设置一个最初的基准点,以方便找出真正适合自己的基数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