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再论生命在于运动

 真素时空 2013-07-23
再论生命在于运动
    【生命在于运动】,不知从什么时候被某些人开始质疑的。
    最近看到“风水大师”郑伟建“博士”一些荒谬绝伦的骗人论调,也看到有不少的人上当受骗,我个人认为有必要对这种无知的言论,在这个时候,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郑伟建认为:“人的命运是注定的,但注定的命运是可以改变的,改变后的命运还是注定的。”
    大家看看这句话本身是即可笑,又前后矛盾。既然命运注定了,那还改变什么?要是命运改变了,还能叫注定吗?
    在现今的社会中科学已经是主流,却还在讲什么“风水”甚至谎称“风水大师”,还自誉为“博士”,不知这位“博士”是由哪个国家认证的“风水”大学毕业的?我为现今社会的倒退而感到悲哀,科学没人相信,却重新回到愚昧的迷信时代。就是这位“博士”大讲生肖相克,大讲“相面”,大讲封建迷信,就是这样一个骗吃骗喝的人居然还蒙蔽了不少善男信女们。
    凡是自称高职称、高职位的人,十有九是无能之辈。真正有能力的人是不会,也不善于张扬。
    好,让我们言归正传,再谈谈【生命在于运动】,这个命题不是几个人、几十个人、几百个人实践得出的结论,这是由有人类以来,由世界各国的现代科学家们所证实的一个确定无疑的命题,就是这样一个再明白不过的命题,却被封建迷信的风水大师居心叵测地给歪曲了。
    先弄清楚长寿和健康的关系,这两者有联系,但没有必须的联系。长寿的人不一定健康。我们在生活中看到有不少长寿的人,但却不健康,靠药物维持生命,躺在床上,完全靠别人来照理。同样“健康”的人并不一定长寿,我们也经常看到有些人身体很不错,却突然间人就没了。
    先从宏观来看,自然界的高级哺乳动物,绝大多数都是在正常地运动之中,没有运动,它们就不可能生存下去,为了生存就要在自然界中寻找食物的来源,要不停地找。要在自然界中不断地奋争,争取一切生存下来的机会,这就是自然法则。
    这个郑“博士”提出:《“生命在于运动”有误导》、《特别建议:少些运动、多些静养!静养是长寿之本
    “人”是站在哺乳动物的高端,同样更具备哺乳动物的这一切特点。你不运动,不可能生长,不可能生存,大家可以用头脑分析一下,一个正常人从小到大,有谁是在“少运动多静养”中长大的?没有,一个都没有,除非他是脑瘫。
     从动物的寿命来看,基本规律是成熟期×7=正常寿命,按照这个规律,人类应该至少活到120岁以上,可是人类却没有符合这一规律,为什么?就因为人类运动量大减。不必每天去为觅食而运动,还学会了躲在“窝”中“享受”,造成人类的各部分机能迅速衰减,“富贵病”应运而生,不能再适应生活运动的需要,这就会造成一些人“猝死”。
     有人说《乌龟长寿就是因为它很少运动》,这话要是古人不懂科学,只是用乌龟寓意长寿图个吉利还有情可说,如果现代人连科学的对比都不懂,是不是一种悲哀?乌龟首先不是高级动物,而且是低级的卵生冷血动物,能拿人和乌龟进行对比吗?这有可比性吗?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基因有本质的不同。
    乌龟的长寿是一种误解,根据科学家长期的研究,对发现1万多只龟类能活25年以上的仅占3.4%;活20~24年的个体占7.3%,能活15~21年的占21.4%。能活15年以下的占68%左右。而活到上百年的龟类是极个别的特例,而且对那些“高寿”龟类判定年龄也没有充足的科学根据,仅凭口述,根本无法考证。比如中国就传说彭祖活到800岁,你能相信吗?
    这个郑“博士”,只是举出了少数人由于“健康”而早亡的部分实例(这里就有许多是伪造,在胡说)
    而且郑“博士”列举出《一个著名的长寿村,大于100岁的老人比比皆是,最长命的竟然120多岁,看看这些长者,发现他们无一人是由于运动长寿的,反而都是从年轻的时候就是静养》有点头脑的人,很容易就判断这一段话就是谎言,他连这个所谓著名长寿村的名字都不敢提及,而且极端地说“
无一人
是由于运动长寿的,反而都是从年轻的时候就是静养”。很遗憾这种没有任何调查数据和对比实验实例,只是笼统概念化,明显是在骗人,如果一个人真从年轻时就静养,那他靠什么生活?难道有人专门供他们静养?这不是在胡扯蛋吗!
    我在众多长寿村中的调查报告中,有一位长寿双流老人付素清下月满116岁,上月刚被世界认证为世界最长寿者,她的女儿说母亲的长寿秘诀很简单:心地好、终身爱劳动。
    几乎所有高长寿者都有一个共同特点:终身劳动(是运动的一种形态,但绝对不是静养),不休闲。从这里就能看出这些长寿老人与这位郑伟建的静养有着天壤之别。
    最有意思的是我在七、八年前与我的一个老同学左淮(双胞胎的另外叫右淮)在聚会上进行争论时,恰恰是这个话题:他的观点和这个姓郑的观点完全一致,其实他的父亲是北京协和医院的耳鼻喉科的老专家,不知为什么他却产生这种没有科学道理的理念:“人活多少岁是固定的,与运动无关。”就这样我们二人各持己见,没有再继续争论下去了。但过了两年后,听别的同学说,他心脏做了三个支架。
    最后在去年离世了。而另外一个双胞胎也做了心脏支架。可我始终坚持运动,到现在我的身体仍然健壮,同学们都认可了我的观点:生命在于运动!
    我的观点是,我不期望长寿,但却要求每一天的生活质量。
    最后我把我自己的体验告诉给大家,身体健康是需要:
1、每日运动或活动
2、保持良好的心态
3、合理的吃素饮食
4、正常的生活规律
5、优良的居住环境
6、莫要有不良习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