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世界著名宗教建筑——山西洪洞广胜寺

 山乡武侠 2013-07-23

位于洪洞县城东北17公里的霍山南麓,霍泉亦发源于此地,寺区古柏苍翠,山青水秀。广胜寺于东汉建和元年(147)创建,初名俱卢舍寺,唐代改称今名。大历四年(769)重修。元大德七年(1303)地震毁坏后重建。明清两代又予以补葺,始成现状。

世界著名宗教建筑——山西洪洞广胜寺 - hubao.an - hubao.an的博客

广胜寺

广胜寺分上下两寺。上寺由山门、飞虹塔、弥陀殿、大雄宝殿、天中天殿、观音殿、地藏殿及厢房、廊庑等组成。创始于汉,屡经兴废重修,现存为明代重建遗物,形制结构仍具元代风格。山门内为塔院,飞虹塔矗立其中,现存为明嘉靖六年(1527)重建,天启二年(1622)底层增建围廊。塔平面八角形,13 级,高47.31米。塔身青砖砌成,各层皆有出檐。全身用黄、绿、蓝三彩琉璃装饰,一二三层最为精致,檐下有斗拱、倚柱、佛像、菩萨、金刚、花卉、盘龙、鸟兽等各种构件和图案,捏制精巧,彩绘鲜丽,至今色泽如新。塔中空,有踏道翻转,可攀登而上,设计十分巧妙,为中国琉璃塔中的代表作。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临汾盆地八级地震,此塔安然无恙。寺内碑碣甚多,是研究寺史沿革 的重要资料。向后为弥陀殿五间,内施六根大斜梁,减少两缝梁架,在结构上有独到之处。殿内奉弥陀佛和观音大势至菩萨,称“西文三圣”,工艺甚佳。东壁及扇而墙上满绘壁画,内容为三世佛及诸菩萨。金皇统间平水版大藏经原存于此,后移北京图书馆。大雄宝殿五间,悬山式,殿内木雕神龛及佛像,或剔透玲珑,或丰满圆润,工艺俱佳。毗卢殿五间,庑殿式,殿内两山施大爬梁,结构奇特,是元代建筑艺术富有成就的实例,该殿装修上木雕棱花是明代小木作中的精品。殿内奉毗卢、阿闪、弥陀三佛及胁侍菩萨、护法金刚等像,沿壁木雕龛阁,内供铁铸佛像35尊。四周壁画,以后壁十二圆觉技艺最佳。寺内碑碣数十通,对研究广胜寺的历史很有价值。 在山西洪洞县城东北17公里霍山巅。由山门, 飞虹塔、弥陀殿、大雄宝殿、毗卢殿、观音殿、地藏殿及厢房、廊庑等 组成。创始于汉,屡经兴废重修,现存为明代重建遗物, 形制结构仍具元代风格。山门内为塔院,飞虹塔矗立其中, 向后为弥陀殿五间,内施六根大斜梁,减少两缝梁架,在结构上有独到之处。 殿内奉弥陀、观音、大势至西方三圣,工艺甚佳 。 东壁及扇墙上满 绘壁画,内容为三世佛及诸菩萨众。 金皇统间平水版大藏经原存于 此,后移北京图书馆。大雄宝殿五间、悬山式, 殿内木雕神龛及佛像,或剔透玲珑,或丰满圆润,工艺俱佳。毗卢殿五间, 庑殿式, 殿内两山施大爬梁,结构奇特,是元代建筑艺术富有成就的实例, 该殿装修上木雕楼花是明代小木作中的精品。殿内奉毗卢、 阿闪、 弥陀三佛及胁待菩萨、护法金刚等像,沿壁木雕龛阁, 内供铁铸佛像三十五尊。四周壁画,以后壁十二圆觉技艺最佳。

弥陀殿内寺内前殿,明嘉靖十一年(公元1532年)重建,面宽五间,进深六椽,单檐歇山顶。殿内铜铸弥陀大佛一尊,连同“千叶莲花座”,高三米有余,盘坐着的两个大膝盖如同一个很不平坦的小舞台,神态奕奕,栩栩如生。弥陀佛两侧塑有观音,势玉二菩萨,姿态俊俏,体稍前倾,衣带飘洒,近似宋塑,受到古今雕塑家的一致赞赏。弥陀、观音、势玉合称为“西方三圣”。殿内东墙上是幅大型壁画,绘出了天上、人间、地狱的不同行界。殿中扇面墙上也是幅巨型壁画,题为“众菩萨拜三世佛”,画工精细,色彩富丽,为建殿时的作品。壁画下面,在高一米的佛台上塑有大肚弥勒佛,露怀敞胸,喜笑颜开,一幅滑稽相,令人忍俊不已,然又不能不被他那豁达大度、蔑视世俗的博大胸怀所感染。故此明太祖朱元璋为他写了副很好的对联“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慈颜常笑,笑天下可笑之人”。大殿在建筑方面富有创造性,上部用额梁构成了镜口形框架,四侧又使用了六根大斜梁,用以支撑上部梁架的压力。整个大殿,结构巧妙,独到新颖,是我国现存明代建筑的唯一佳作。殿内东西两侧排列着空腹经柜,这些空腹经柜里曾经存放过国内独一无二的稀世珍宝——世界孤本《赵城金藏》,现存放在北京图书馆。 

世界著名宗教建筑——山西洪洞广胜寺 - hubao.an - hubao.an的博客

广胜寺

下寺由山门、前段、后殿、垛殿等建筑组成。山门高耸,三间见方,单檐歇山顶,前后檐加出雨搭,又似重檐楼阁,是一座很别致的元代建筑。前殿五开间,悬山式,殿内仅用两根柱子,梁架施大爬梁承重,形如人字柁站,构造奇特,设计精巧。后殿建于元至大二年(1309),七间单檐,悬山式,殿内塑三世佛及文殊、普贤二菩萨,均属元作。殿内四壁满绘壁画,1928年被盗卖出国,藏于美国堪萨斯城纳尔逊艺术馆。残存于山墙上部16平方米的画面,内容为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画工精细,色彩富丽,为建殿时的作品。两垛殿至正五年(1345)建,前檐插廊,两山出际甚大,悬鱼、惹草秀丽。

目前的下寺还包括有毗邻的水神庙,水神庙是祭祀霍泉神的风俗性祭祀庙宇,包括山门(元代戏台)、仪门、明应王殿等建筑。在水神明应王殿内四壁绘有近二百平米的元代壁画,尤以南壁东一幅戏剧壁画著称于世,被人们誉为广胜寺文物的第三绝,它是目前全国唯一保存的大型元代戏剧壁画。1998年,该画与古壁的打球图同时被编入《中国历史》教科书。

毗卢殿亦称后大殿。明弘治十年(公元1497年)重建,全殿东西五开间,南北进深六椽,为庑殿式建筑。殿顶用琉璃筒瓦覆盖,殿内供奉了三尊如来,高四米有余。中间为毗卢遮那佛,右边为东方琉璃世界消炎延寿药那佛,左边为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三尊大佛形制古朴,表情丰富,眼睛传神,透着智慧,被人称为“慧眼”。佛之间为四大菩萨,左起观音、文殊、普贤、地藏。四菩萨身躯微侧,表情端庄。佛台前铜铸弥陀佛一尊,上有一千个铜佛像,俗称“千佛台”。可惜抗日战争时,一千个铜佛像均被侵略者敲掉偷走,无一幸存。殿内两侧塑有扩世四大天王:持国、增长、多闻、广目。据佛经说,四大天王为管理所属地方的山河森林的神,能呼风唤雨。沿壁木雕龛阁内供奉了铁铸佛像三十五尊,三壁墙上绘有壁画五十三尊佛像。后壁上十二圆觉壁画绚烂多姿,画面开阔,人物线条流畅而刚健,为明正德八年(公元1513年)所绘。殿内仅有金柱四根,上部横置十七余米长的内额两根,长跨近五间,支撑了上部梁架的压力,大胆地首创地使用了大爬梁建筑方法。整个大殿结构奇特,近似元代建筑。大殿围立碑碣数十通,中有唐太宗李世民题广胜寺碑一通:“鹤立蛇行势未休,五天文字鬼神愁。龙蟠梵质层峰峭,凤展翎仪已卷收。正觉印同真圣道,邪魔交闭绝纵由。儒门弟子应难识,穿耳胡僧笑点头。”这些碑碣为研究广胜寺的变迁史提供了很有价值的史料。 

世界著名宗教建筑——山西洪洞广胜寺 - hubao.an - hubao.an的博客

广胜寺

在山西洪洞县城东北17公里广胜上寺。塔身琉璃镶嵌, 俗称琉璃塔。始建于汉,屡经重修,现存为明嘉靖六年(1527 年)重建, 天启二年(1622年)底层增建围廊塔平面八角形, 十三级,高47.31米。塔身青砖砌成,各层皆有出檐,全身用黄 绿蓝三彩琉璃装饰,一二三层最为精致,檐下有斗拱、倚柱、佛像、菩萨、金刚、花卉、盘龙、鸟兽等各种构件和图案,捏制精巧, 彩绘鲜丽,至今色泽如新。塔中空,有踏道翻转,可攀登而上, 设计十分巧妙,为我国琉璃塔中的代表作。 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临汾盆地八级地震,此塔安然无恙。

据佛经《大唐西域记》记载,此塔为全国十九佛塔之一。这座造型别致、设计艺术高超的琉璃塔,为明代建筑。据修碑志记载,此塔始建于唐朝,后因元时大地震毁坏,明正德十年(公元1515年)开始重建,落成于明嘉靖六年(公元1527)年。这座八面玲珑、工程浩大的琉璃塔从动工到竣工历时十二个春秋。九十余年后,天启二年又用了两年的时间增建了围廊(公元1622-1623)。全塔呈八角形,分十三级,高达47.13 米,塔内转折攀登的梯道,设计巧妙,直通塔顶,为国内所罕见。塔身由青砖砌成,层层皆有琉璃出檐,下三层尤其精致,有飞檐凌空下的斗拱,捏制精巧的莲花椅柱,还有佛像、菩萨、金刚盘龙卧虎、奇兽珍禽等色彩艳丽的图案。飞虹塔坚如磐石,虽已经经受了四百余年的风雪侵蚀,但仍完好无损。清康熙三十四年(公元 1695年)平阳盆地发生八级大地震,它也安然无恙。塔顶有当年地震的题记,为研究当年平阳地震情况提供了宝贵资料。据建塔碑记载,塔为一僧人所设计,今襄汾柴村人,法名达连。达连和尚为此塔精心设计了四十余年,后用十二年主持建塔,在过去科学技术不发达的情况下,能建造出这样一座耸入云天的飞虹宝塔,不仅是中国建塔史上一巨大成就,而且充分表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高度的智慧和卓越的才能。因塔全身由土色琉璃装饰,每逢红日高照,塔身金碧辉煌、熠熠闪光,远眺仿佛是一条美丽的彩虹,故此得名“飞虹塔”。微风吹过,全塔上下一百一十二个铁玲发出叮叮当当的响声,好象在奏一曲优美动听的音乐,轻音缭绕,令人心旷神怡。正象明人王翰所题:“一塔玲珑驾碧空,满山翠柏起秋风,云生宝殿常僧定,咫尺虚弥未许通“。

洪洞至广胜寺有两条线路,其中一条为新建的旅游路,票价皆为两元  

世界著名宗教建筑——山西洪洞广胜寺 - hubao.an - hubao.an的博客

广胜寺

馓子,是洪洞县独有的一种油炸食品。据《洪洞县志》载:每年农历二月二,洪洞、赵城两县要在广胜寺进行祭水庙会。逢此日,广胜寺人山人海,两县县令及地方绅士都来参加。但见庙会中有敲锣打鼓的,有放三眼冲的,还有卖油糕、豆腐菜、羊杂烩等各种风味小吃的。在这众多的摊点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两县来的烹饪高手,在此架起油锅炸馓子。这既是一场技术表演比赛,又是祭水前的必要准备。待炸出的馓字在大方桌上堆成了“山”,人们便开始祭水。祭水由“水神庙”的高僧主持,主要内容是向莲花池投馓子。说来奇怪,每投进10个馓子,到了分水亭,必然分成北面7个,南面3个。经过测量,北面的水流量之比为7:3。为什么三、七分水,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很早以前,洪洞、赵城两县人为争夺霍泉水经常发生争斗,甚至出了人命。后来两县达成协议,在滚沸的炸馓子的油锅里,放10个铜钱,每县推选出一个代表用手捞,依据捞出的铜钱数分水。结果赵城代表捞出7枚,洪洞代表捞出3枚,于是便修筑了这个三、七分水的亭子。洪洞县参加祭水炸馓子的最后一位师傅为梁二爷(已去世),现在炸馓子的传人为杨永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