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韩愈《原性》

 昵称12149590 2013-07-23

韩愈《原性》

(2011-02-19 01:17:34)
标签:

杂谈

     《原性》:性之品有上中下三,上焉者,善焉而已,中焉者,可导而上下也,下焉者,恶焉而已矣。孟子曰:人之性善,荀子曰:人之性恶,扬子曰:人之性善恶混。上之性亲学而愈明,下之性畏威而寡罪,是故上者可教,而下者可制也。其品则孔子所谓不移者也,情之品有上中下三,其所以为情者七,曰喜怒哀惧爱恶欲。上焉者之于七也,动而处其中,中焉者之于七也,有所甚,有所亡,然而求合其中者也,下焉者之于七也,无亡与甚,直情而行者也。李翱响应韩愈,吹捧孟子,且云: 我友韩愈,非兹世之文,古之文也,非兹世之人,古之人也,其词与其意适,则孟轲既没亦不见有过于斯者。韩李二人,共同注解《论语》,推崇《礼记》之大学中庸两篇。到了宋明,儒家将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尊为四书。李翱《复性书》:人之所以为圣人者,性也,人之所以惑其性者,情也,情既昏,性斯匿矣,非性之过也,七者循环而交来,故性不能充也,情不作,性斯充矣,百姓之性与圣人之性弗差也,桀纣之性,犹尧舜之心也,其所以不睹其性,嗜欲好恶之昏也,非性之罪也,乃情所为也,情有善有不善,而性无不善焉,情者,妄也,邪也,妄情灭息,本性清明,邪既为明所觉矣,觉则无邪,邪无由生也。孟轲曰: 我四十不动心,《大学》曰:致知在格物,《中庸》曰:诚则明矣。唐懿宗咸通年中,皮日休上书,请以《孟子》为学科,废《庄子》《列子》之书,韩愈推重孟轲,士大夫反应热烈,毋怪到北宋神宗之世,科举《论语》《孟子》并列,孟子之书,从子部提升至经部,元文宗时,且尊孟子为亚圣矣。

     《原性》:性之品有上中下三,上焉者,善焉而已,中焉者,可导而上下也,下焉者,恶焉而已矣。孟子曰:人之性善,荀子曰:人之性恶,扬子曰:人之性善恶混。上之性亲学而愈明,下之性畏威而寡罪,是故上者可教,而下者可制也。其品则孔子所谓不移者也,情之品有上中下三,其所以为情者七,曰喜怒哀惧爱恶欲。上焉者之于七也,动而处其中,中焉者之于七也,有所甚,有所亡,然而求合其中者也,下焉者之于七也,无亡与甚,直情而行者也。李翱响应韩愈,吹捧孟子,且云: 我友韩愈,非兹世之文,古之文也,非兹世之人,古之人也,其词与其意适,则孟轲既没亦不见有过于斯者。韩李二人,共同注解《论语》,推崇《礼记》之大学中庸两篇。到了宋明,儒家将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尊为四书。李翱《复性书》:人之所以为圣人者,性也,人之所以惑其性者,情也,情既昏,性斯匿矣,非性之过也,七者循环而交来,故性不能充也,情不作,性斯充矣,百姓之性与圣人之性弗差也,桀纣之性,犹尧舜之心也,其所以不睹其性,嗜欲好恶之昏也,非性之罪也,乃情所为也,情有善有不善,而性无不善焉,情者,妄也,邪也,妄情灭息,本性清明,邪既为明所觉矣,觉则无邪,邪无由生也。孟轲曰: 我四十不动心,《大学》曰:致知在格物,《中庸》曰:诚则明矣。唐懿宗咸通年中,皮日休上书,请以《孟子》为学科,废《庄子》《列子》之书,韩愈推重孟轲,士大夫反应热烈,毋怪到北宋神宗之世,科举《论语》《孟子》并列,孟子之书,从子部提升至经部,元文宗时,且尊孟子为亚圣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