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精神病罪犯也有同理心吗?

 昵称535749 2013-07-27

精神病罪犯也有同理心吗?

荷兰科学家研究发现,精神病罪犯并不是没有同理心,只是无法正常地使用它们。

Calo 2013-07-26 19:41

布下圈套时仿佛知道你心中所想,折磨你时又完全体会不到你的痛苦——精神病罪犯往往具有这样看似矛盾的性格特点。精神病患者究竟能不能体会他人感受?昨天,神经学期刊《大脑》上发表的一篇论文中,荷兰科学家研究发现,精神病犯罪者并不是没有同理心,只是通常不用它们。

“此前关于精神病患者无法产生同理心的观点可能是错误的。”文章的通讯作者、荷兰格罗宁根大学医学中心教授、荷兰皇家艺术与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社会大脑实验室负责人、克里斯蒂安?凯瑟斯(Christian Keysers)告诉果壳网:“我们的研究表明,他们能够产生同理心,但不能正常地运用它们。”

利用磁共振成像技术,研究者分析了精神病罪犯脑部与换位思考功能相关的神经活动。他们发现,精神病患者在目睹他人承受疼痛时,唤起的同理心比一般人要弱,但当被明确要求进行换位思考时,他们也能够激发同理心。

同理心是一种设身处地、体会他人在既定事件上的逻辑及感受的能力。以往的研究结果表明,在观察到他人的动作或情绪时,前运动皮层、初级及刺激躯体感觉皮层、脑岛等区域会被激活,让我们体会到他人的感受。有理论认为,我们能克制反社会行为的原因之一,是伤害他人会带给我们如同身受的痛苦感。这种“镜像系统”在换位思考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常认为,精神病患者的“镜像系统”是缺损的,所以他们无法切身体会受害者的感受。

对精神病患者进行科学研究是出了名的困难。将仪器部署到戒备森严的关押场所并不可行,将罪犯带到科研机构,则需要保证运输过程足够安全,大多数司法机关也不愿意为此投入资金。所幸,荷兰的司法机构愿意与学术界协力。在2006年至2009年期间,18名精神病罪犯被转移到荷兰格罗宁根大学医学中心的社会大脑实验室,研究者对他们及26位无神经精神病史的对照受试者进行了研究。

实验示意图:(A) 代表中立(Neutral)、爱意(Love)、疼痛(Pain)、排斥(Exclusion)情绪的视频截图,每个视频中都包括承受方①和主动方②(B)第三部分实验的互动方式。来源:Royal Netherlands Academy of Arts and Sciences

研究由三部分组成。所有受试者首先观看四种情绪基调不同的短片。短片中,两个人通过手部动作进行互动,呈现爱意、痛苦、礼节性排斥及中立四种状态(图A)。随后,受试者被要求再次观看影片。这一次,研究者明确要求他们换位思考,尝试通过影片中手的动作去体会这个人的感受。最后,研究者将与受试者进行相似的手部互动,同时对受试者进行脑部扫描(图B)。

在第一项实验中,精神病罪犯脑部与自身行动、情绪与知觉相关的区域,激活情况的确不如对照组强烈。但第二项实验的结果表明,当这些罪犯被明确要求进行换位思考时,他们与对照组的同理心差异显著减小。这些结果表明,在通常情况下,精神病患者有着比一般人更弱的同理心,但只要他们尝试换位思考,就能切换到“设身处地模式”。这表明,精神病患者也具有“镜像系统”,只是并不会自发地将其激活。

那么,当受到精神病罪犯伤害时,受害者是否应该试图唤醒罪犯的同理心?“原则上是值得一试的。”凯瑟斯对果壳网说:“当然,问题是,光是恳求这些精神病患者,是否足以激励他们去换位思考。”

有鉴于此,我们需要面对一个坏消息和一个好消息——坏消息是,精神病患者能够换位思考,也就意味着他们能机敏狡诈地诱导受害者,并且能冷酷无情地伤害受害者,这使精神病罪犯对社会更具威胁。好消息是,精神病患者保留了换位思考的能力,这对疾病的治疗有所帮助。凯瑟斯表示:“治疗的目标不再在于‘创造’精神病患者的同理心,而只要让他们更自动地唤起同理心。” 

相关论文

Meffert H, Gazzola V, den Boer JA, Bartels AA, Keysers C.Reduced spontaneous but relatively normal deliberate vicarious representations in psychopathy.Brain.2013;136(Pt 8):2550-62.

 

信息来源:EurekAlert!
文章图片:荷兰皇家艺术与科学院;(小图)?alexlod.com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