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舒圣祥:“容易暴怒”是种社会病

 弟朱三千 2013-07-27
网易评论

舒圣祥:“容易暴怒”是种社会病

2013-07-26

418人参与讨论

社会戾气的来源,可以找到很多的分析角度。但真正重要的是,我们必须达成反对暴力的共识,而不只是这样要求自己之外的“他们”。

23日晚,北京大兴区某公交车站旁发生触目惊心的一幕,一名年轻母亲推着孩子经过时与一辆轿车内的两名男子发生冲突,车内男子下车动手打了女子,并突然将童车里的孩子举过头顶,重摔在地。截至昨日晚间,被摔的孩子仍在医院抢救,但情况并不乐观,曾多次呼吸中断。

因为停车发生争吵,竟将在童车中熟睡的无辜幼儿,高高举过头顶重摔在地,这样暴戾的场面,最近已被媒体集中报道过多起了。在网上搜索一下,类似无缘无故的“随机的暴怒”还有很多,为什么?为什么我们的脾气越来越坏?为什么我们如此崇尚暴力?

在这里,我要特别强调“我们”,强调“自己”,而不是“他们”、“那些坏蛋”;因为我坚信,这个世界上绝对的坏人和绝对的好人一样少,很可能在另一起暴戾事件中,他是和我们一样为之愤愤不平的“网友”。我们旁观新闻事件时的正义感,在自己成为当事人后往往成为点燃愤怒的导火索,驱使自己去作恶。所以,满屏都是诸如“立即枪毙”等弥漫着“暴力崇拜”的网友留言,看似很正义很道德,实则恰恰证明我们的脾气已经变得很坏。

其实,在任何国家,类似暴力事件也都存在。对此,我们既无需过度阐释,但也必须警醒。既然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成为社会的一部分,“随机的暴怒”自然也是一种社会病。社会戾气的来源,可以找到很多的分析角度。但真正重要的是,我们必须达成反对暴力的共识,而不只是这样要求自己之外的“他们”。

面对重摔女童的惨剧,我们当然要谴责,并且相信法律会给出严厉的惩处,因为我们反对暴力,反对“随机的暴怒”;但与此同时,我们也要警惕“以暴制暴”这样的固化思维,不要让心中的正义感悄悄变异为发泄的快感。借他人“随机的暴怒”反躬自省,这要远比喊“杀”喊“枪毙”,更能荡涤我们社会越来越重的暴戾之气。

网易评论长期接受投稿和读者来信 电邮view163#vip.163.com(将#替换为@)

来源 >  潇湘晨报

分享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