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奇葩”词义的蜕变

 指间飞歌 2013-07-29

奇葩一词的原义是指奇特美丽的花朵,随着时代变迁和语言的发展,奇葩的语义也在不断变化。如今在网络中还有“离奇的怪物”这一义项,为何会出现这样的变化,请看——

如果有人说:“你真是一个奇葩!”你可不要高兴得太早,在当下这可不是夸人的话。它是时下年轻人对那些行为奇特、超出常规的人的一种具有贬义色彩的称呼。

“奇葩”本义是指奇异而美丽的花朵。后来,“奇葩”一词用于比喻意义,常比喻珍贵奇特或非常出众的事物,只有超乎寻常的美好的事物才配得上这个称呼。例如:“中国古代东北少数民族高句丽的特殊文化,是悠久的华夏文明的一朵奇葩。”“电视纪录片成为荧屏一朵奇葩,日益受到社会各阶层的关注和喜爱。”但不管是最初的本义还是后来的引申义,都用来表示正面的、积极的、美好的事物。我们利用北京大学CCL网络版进行了检索,得到325个用例,都不用于负面意义。

“奇葩”作为一个比较文雅的词语,具有书面语色彩,较少在口语中出现。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奇葩”却频繁出现在网络媒体上,成为吸引受众眼球的耀眼的语词。与以前的语义相比,“奇葩”明显偏离了其所具有的积极和美好的语义色彩,反而变成了奇特和怪胎式的种种现象的代言词。例如:“凝视这样一尊尊奇葩雕塑,只能无奈地感叹,艺术家们真是‘混搭没界限’啊。”“为免洗碗用西瓜皮打饭,奇葩‘西瓜哥’走红网络。”

从一种无可挑剔的完美到一种无以复加的丑陋,“奇葩”到底经历了一种怎样的转变,让人有一种“判若两人”的“穿越”感呢?

“奇葩”一词具有“奇异”“美丽”“事物”三个最基本的义素,该词语义的演变过程,就是这三个义素逐渐丧失的过程。首先,“奇葩”丧失义素“美丽”,由原来“奇异而美丽的事物”,引申为“奇异的事物”。例如:“王祖蓝,你真是一个奇葩!”“英超版《泰囧》!送俩乌龙,踢飞点球,你真是奇葩!”然后,进一步丧失“事物”的义素,表示“罕见的、奇特的”意义。例如:“在‘电竞风云’中,冰雪聪明的电竞主持人郡主,生活工作顺风顺水,春风得意之际却遭遇史上最奇葩的男搭档。”

随着语义的变化,“奇葩”的语法功能也发生了变化,原来它在句中充当主语或宾语,现在经常在定语位置出现,除了以上有关例句,还有“奇葩女、奇葩男、奇葩老板、奇葩黑客”等等。同时,一些程度副词,如“很、太、最”等,也常用来修饰“奇葩”。

一般来说,语义的引申建立在两种事物之间的相似性或相关性上。“奇葩”一词的这三个义项之间能不能建立这种联系呢?“奇异的事物”与“奇异而美丽的事物”具有相似性,因此,词义从“奇异而美丽的事物”引申为“奇异的事物”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奇异的事物”(奇葩)与“罕见的、奇特的”(奇葩)一个表示事物,一个表示事物的属性,这具有相关性,因此,词义的引申同样也符合认知的规律。符合认识规律,就表明有引申的可能性,而社会的大环境,才是触发“奇葩”进行语义引申的直接原因。

“奇葩”引申的社会因素,首先是社会进入了快节奏,人们对“奇葩”的认识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现实生活中比较普遍的价值观被扭曲,社会中出现了让大家瞠目结舌的怪异、罕见之事,其罕见程度足以与美得令人惊叹的“奇葩”相“媲美”。同时,为了吸引大众的眼球,各种各样怪异、荒诞的手段都被用来“博人一笑”。因此,各种“奇葩”大行其道,涌入了各大网络媒介和新闻媒体。

其次,这些奇异的事情,按理也可以用比较规范的词语,比如:奇怪、怪异等词来表示,但却偏偏选择“奇葩”一词,这与网民的用词心理——追求新奇、凸显个性密切相关。由于“奇怪”之类的词语落于俗套,无法彰显“奇葩”事件或行为所要求凸显的怪异性,所以只好另起炉灶,找到“奇葩”一词作为代言。

与其他网络词语“轰轰烈烈”地使用相比,“奇葩”一词的使用,我们只能用一句歌词来形容——“羞答答的玫瑰静悄悄地开”。从“奇异而美丽的花朵”一步一步“蜕变”而成为“奇异的、罕见的”语义的“代言词”,可以说是从“白天鹅”变成了“丑小鸭”。

——摘自《语言文字报》第707期,作者:翟会锋(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