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勾银划 入木三分--冯文祥、冯文寅金银丝镶嵌工艺作品赏析

 苏迷 2013-07-30

金勾银划 入木三分

——冯文祥、冯文寅金银丝镶嵌工艺作品赏析

   ■姑苏繁华图(局部)
  □苏报记者 大 沐 实习生 春 姣

  相对于玉雕、核雕、刺绣这些耳熟能详的传统苏作工艺,金银丝镶嵌是个“大冷门”。这是因为在历史的传承中,金银丝镶嵌都是以成型的工艺品为母体做点缀,如扇子、文房四宝、台屏等,具有一定的依附性,从而遭致冷落。苏州“冯振兴”镶银坊的第三代传人,冯文祥、冯文寅兄弟半生倾注金银丝镶嵌工艺,不甘其为点缀,化点为面,让金银丝镶嵌工艺反客为主,大放异彩。
  “吃煞观前街,穿煞旧学前,做煞河沿街”。“冯振兴”镶银坊就位于河沿街81号,这里曾经是苏州铜器、桃花坞年画等手工艺品的聚集地。走进冯氏兄弟的工作室,不大的空间积聚着一股浓厚的艺术氛围,让人立即就沉静下来。“这是我们以金银丝镶嵌工艺为主体,创造出的第一件作品。”哥哥冯文祥指着眼前一件巨幅扇屏介绍道。这正是斩获江苏省艺博杯金奖的金银丝镶嵌扇屏《太平有象》。《太平有象》从设计到制作耗时三年。材料的选择繁多,金银丝,象牙,白玉,绿松石,玛瑙,珊瑚,蜜蜡,野牛角和螺钿等应有尽有;制作工艺复杂,金银丝镶嵌,银片实填,玉雕,牙雕,木雕,拉丝和大漆等无所不包。
  冯氏兄弟从小随爷爷冯正友学习金银丝镶嵌手艺,因为热爱,所以偏执;更因稀有,责任重大。兄弟俩不忍传承了2000多年的传统工艺永为点缀,或被人遗忘,一直想着要做出一件融合金银丝镶嵌综合工艺、能展现出其一定艺术成就的代表性作品。2007年兄弟俩便开始了《太平有象》的创作。通往艺术大殿的路从来就不是平坦的。弟弟冯文寅前后共做了17份设计稿。灵感来了,大冬天的夜晚不顾寒冷,爬起来就奔向工作台,修改设计稿。
  眼前1.7米高的扇屏古韵十足,一眼瞧见扇顶用玉雕出的蝙蝠和两只寿桃,明其寓意为“福寿双全”,心中不禁一喜,也更加好奇。这件《太平有象》的扇屏还寓含着多少的“喜头”?冯文寅介绍说,中国的民俗文化爱喜庆,平常大家都爱“讨个好口头”,而《太平有象》中就寓含着十几种“好口头”。扇面是以拉丝的技艺做出的“百寿图”,寓意“百寿安康”。扇子的须框是镂雕技术刻成的枝梢和喜鹊,寓意“喜上眉梢”。扇坠是古代乐器罄的形状,和着装饰玉雕而成的双鱼,寓意“年年有余”。扇中最显眼的宝瓶,一面是“和合二仙”。“荷”与“和”、“盒”与“合”同音,取和谐好合之意。另一面是三只神态生动的山羊,寓意“三阳开泰”。值得一提的是,制作和合二仙的衣服褶边用的是粗细金银丝镶嵌法,它是冯氏兄弟在金银丝镶嵌工艺上发明的技术的突破——银片实填。银片实填制作出的线条具有中国书画的笔墨韵味,蕴涵着落笔、走笔、收笔,甚至还有飞白的效果。利用粗细不等的银片来表现线条在绘画中的粗细变化,目前这项技术正在专利申请中。在扇坠的下面,还有用野牛角制作的链子连着的象牙球,网球般大小,内含22层小球,寓意“路路通”,万事顺利。
  从已完工的金银丝镶嵌漆器版《姑苏繁华图》“阊门”局部作品到正在谋划的与原作相同尺寸的全貌图,冯氏兄弟一再耗时心力创此巨作,真是担心金银丝镶嵌工艺的流失,也想有更多的人愿意继承这门工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