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用金银作画的苏州工匠

 傻猪猪的窝 2017-11-12

苏州老话说“做煞河沿街”

但这条老街却出了两位金银丝镶嵌的能工巧匠

穿过桃花坞大街,走进窄窄弯弯的河沿街,在这不起眼的81号手工艺作坊内,坐着两位金银丝镶嵌大师。哥哥叫冯文祥,弟弟叫冯文寅,他们是金银丝镶嵌的第三代传人。

河沿街

这两位年龄加起来过百的兄弟俩告诉我们,很早时候的沿河街,手工艺铺相当多:铸做青铜器的、制作蒸锅的、加工卷轴的……但如今,这里只剩下了这一间当年爷爷传下来的“冯振兴”镶银坊。于是,这传承的使命让兄弟俩随着历史的长河不断进步,也不断创新。

由左向右,依次:弟弟冯文祥,哥哥冯文寅

镶金嵌银

“祥寅”即“镶银”

兄弟俩曾经也是一边工作一边坚持祖业

当读到兄弟俩名字的时候,两人哈哈大笑,因为“祥寅”即“镶银”,父辈从一开始就希望他们能好好经营、好好传承这金银丝镶嵌的手艺。

金银丝镶嵌所需工具

兄弟俩从小就耳濡目染这门手艺,可以说,金银丝镶嵌是伴随着两人成长的。等到兄弟俩工作了,他们还不忘帮衬父亲接单干活,渐渐地,手艺就接到他们手里了。

可是俩人还是要工作的呀,于是这份坚持持续了好多年,白天上班,晚上干活。那时候订单又多,时间又紧,兄弟俩明显体力不支,俩人合计了一下,索性辞职创业。现在我们看到的“冯氏镶银”招牌,便是位于相城区珍珠湖路的珠宝国际交易中心内。

“冯氏镶银”招牌

非遗技艺传承百年

制作工艺复杂,每处工艺都有一个愿景

弟弟介绍:“我们采用的银丝是制作秤杆刻度线的那种,买回来后要加工压扁,形成最细0.23毫米、最粗0.3毫米的银丝,纯粹靠银丝来表现画面的密和疏、虚和实。”

乌木背面割开使用

金丝,就用此镶嵌

说完,弟弟给我展示了他们最近创作的屏风摆饰。这处屏风由四片乌木组成,里边融入了金丝、银丝、螺钿、樱木、象牙等材料,每幅乌木屏风都有一段美好愿景。

乌木屏风的底板,半成品

乌木屏风成品

第一幅金鱼,意为金玉满堂,第二幅热带鱼,意为悠然若仙;第三幅桂鱼,意为富贵有余;最后一幅鲤鱼,意为鱼跃龙门。这些刻画及镶嵌,都使这项非遗技艺有了十足的内涵。

兄弟俩的作品金银镶嵌《四海祥和》获中国民间艺术博览会金奖

受邀镶嵌鸟笼纹饰

兄弟携手打造,传统工艺开启创新

近期,兄弟俩受邀镶嵌鸟笼纹饰,他们将金银丝作为吉祥纹饰,融入了“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江南水乡元素,这些纹饰或文字,或图案,开启了金银丝镶嵌的创新模式。

鸟笼底部的字样,金片镶嵌而成

鸟笼底部花纹,金丝镶嵌

弟弟说:“鸟笼顶部的盖板,我们打算先在翡翠上面镶刻,再把翡翠镶在木头上,是一次新的尝试。”虽然难度增加了好多倍,但兄弟俩信心十足。他们希望通过各种尝试和创新,把这门手工艺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获得更多人的关注和喜爱,让这项非遗技艺传承下去。

鸟笼盖板的雏形,翡翠上镶金,翡翠再镶红木初步有型

金银丝镶嵌后继有人

90后接手祖辈生意,传承非遗文化

在采访现场,我们还见到了金银丝镶嵌的第四代传承人——冯文祥的儿子冯佳玮。这个内向的大男孩有些害羞,但干起活来却非常认真。

冯佳玮正在进行最后的磨砂工艺

谈及这非遗文化,他感触颇深:“开始我对这门手艺是不感兴趣的,甚至因为一坐要坐很久有些反感,但父亲很耐心,他说他也是这么过来的。现在,我可以独立完成银丝镶嵌作品并且成功把它卖出去了,虽然现在我只能做简单的镶嵌,但我却非常高兴,我希望这门手艺能被更多人熟悉,这是我们冯家老祖宗留下来的文化遗产,也是我们苏州文化的不断传承。”

90后冯佳玮(第四代传承人)的镶银作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