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人昏厥数十个电话换来的是骗子

 hlhw随意 2013-07-31
 
 
【导语】
为什么信息便捷的当下,最迅捷通话却成了阻碍人们传递真情实感的拦路虎,只要电话铃声一响,第一反应便是“骗子”打来的,甚至一个字都拦着应答便挂掉。

     昨日13时20分许,一名六旬老人因高温中暑昏厥在总府路8号门口,众多路人紧急上前施救。老人被送到医院后,记者试图联系其家人,先后多次拨打老人通讯录中的十多位联系人电话,但无论怎么解释,始终没有一个人肯相信。并破口大骂为“骗子”,无奈在家人始终没出的情况下,由省四医院的医护人员赶到现场将老人带回医院,(2013年07月31日 成都晚报》)

    读到这样报道,恐怕每个读者心中都有被堵说不出话的感觉。即为施救的众人抱屈,也不能过多地指责家属的无理。因为在时下“信任”洒落一定的时候,又岂能简单地是非论过。虽然不少人在这起事件中都被对方的质疑扣上了“骗子”的帽子,不过这些丝毫没有停止对老人的施救与照料,想必到了医院在医护人员的精心照顾下老人也已无大碍。

  然而,让我们不得其解的是,为什么信息便捷的当下,最迅捷通话却成了阻碍人们真情实感的拦路虎,只要电话铃声一响,第一反应便是“骗子”打来的,甚至一个字都懒着应答便挂掉。这种怪象我们习以为常,因为我们自己就无数遍的重复着这个动作,所以也使得外国人大惑不解,他们人认为中国人的接听电话方式太与众不同,“耍酷!但极为不礼貌,”这是不久前笔者的一位国外朋友来京发现我如此这般,发出感言。我向他解释这样做的理由,我告诉他:“十个电话九个骗,另外一个也不例外。”他当然不懂这是为什么,他告诉我:在他们哪里这种情况只有在愚人节那天才会出现。我简单地告诉他在我们这里骗子把365天,天天当成“愚人节”,我还告诉他:在我们这个拥有手机数量第一的国度里,手机的功能就是手表、随身听,再多一点就是看看即时新闻。通话的功能已经被弱化,笔者实在不愿意将“骗子太多”这类家丑外扬,显出民风不正、素质太低等陋习。但是,笔者验证了一个事实,就是我们接听电话更多的时候是惶恐与不安。

    家属接到众多的电话告知老人昏厥,不紧张这与是否孝顺无关,他们不是不牵挂老人,特别今年这“要人命”的暑天谁不担心,又怎么可能不牵挂,然而在面对满世界都是蚊蝇的“骗子”,他们只有躲避的时间,哪里还有时间辨真伪。而且骗子编排的故事可比眼下充斥荧屏的“说狐、话狐、描狐”接地气,暑期就利用孩子出游编“意外”;雪天就利用脚底路滑编“摔倒”;现在正直酷暑编“昏厥”。因此家属第一反应“骗子”也是在情理之中。然而,寻找这种人与人之间最起码的信任都是一种奢望,可见社会信任危机四伏。

    此前,56个电话唤不来亲人,已经让人们体会到了谎言背后的人心冷漠,思维扭曲。因为不怕一万,只怕万一。所以当有人电话告知老人昏厥家人认为这是骗子所为,即便你告诉他我是个“记者”、我是名医生、甚至告诉他自己是天底下最大的“大好人”恐怕也无济于事。因为他坚持着“不听、不信、不传”走自己的路,让骗子无路可走的信条。但同时“信任”这种人际交往最本质的东西也被一点点地吞噬,以致于造成社会少了些许的真诚和坦诚。

    现在如果问有谁没有被电信诈骗过,恐怕没有人理直气壮说“我没有受过骗”,于是大家懂得了“吃一堑长一智”虽然“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的恐慌心理不可取。但就目前社会“临床”来看还是无药可医。不久前远端机入户(这是目前北京许多地方都在做的事)工作人员告诉笔者,该设备有自我防护和保密功能便信誓旦旦的说:不会再有骚扰电话。结果呢?诈骗电话有增无减,而且还是数倍的增加。
  在本事件中笔者相信老人家属本无意伤害施救的好心人,但它的确让不少人寒心,特别是听到对方骂自己是“骗子”也会有被侮辱的感觉。笔者无需放大此事,但不得不说“信任”已经到了千金难买地步。不是老人家属人太执拗,而是现在骗子太猖狂。造成人们被动的防范,完全是相关部门措施不得力,打击力度不够大。
记得不久前针对电信诈骗猖獗现象政府部门和特定行业提出要解决问题就得抓住“牛鼻子”,关键是现在的问题是,牛都不知道在哪里,又如何抓“牛鼻子”?

   笔者相信,现在家属已经了解事件的全部,也许对自己当初电话里的不理智和蛮狠深感内疚,也会通过微博表示歉意,但是人们希望得到是真正干净的电信环境,不仅我们自己不感到怪怪的。也别让外国人附加给我们太多的“中国式......”文/随意【原创】

    原文链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64d61f9a0102ebde.html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