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坛之源——后土祠

 茶香飘万里 2013-08-02

  汾阴后土祠位于山西省万荣县西南40公里处黄河岸边庙前村北,是神州大地上最古老的祭祀后土女娲氏的祠庙。后土圣母是中华最古之祖,土地最尊之神;后土祠还是海内祠庙之冠,北京天坛之源。它作为华夏根祖文化的源头,已越来越显现出其深邃的历史文化内涵。据祠中保存完好的《历朝立庙致祠实迹》碑记和《蒲州府记》记载:“轩辕氏祀地祈扫地为坛于睢上,二帝八员有司,三王泽岁举”。到汉代,进而形成制度,每三年皇帝都要来这里举行一次大祀。汉武帝刘彻时更是东岳封禅,汾阴祀土,于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扩建汾阴后土祠,定为国家祠庙,作为巡行之地。他一生曾六次祭祀后土,仪式隆重无比,在此留下了脍炙人口的千古绝赋《秋风辞》。汉宣帝、元帝、成帝、哀帝和东汉光武帝等先后来此祭祀达11次之多。唐时,玄宗李隆基于开元年间三次来此祭祀,并扩建祠庙。宋真宗赵桓大中祥符四年也来此祭祀,为这次祭祀活动,拨款对后土祠进行了修葺,并御制御书了《汾阴二圣配飨之铭》碑。从汉代至宋代历朝皇帝先后24次在万荣汾阴祭祀后土。明清时皇帝祭祀后土的仪式,迁徙于北京天坛。

 

 

后土祠柱雕

  北宋时期的万荣汾阴后土祠,庄严弘钜,为海内祠庙之冠。后土祠庙貌图碑所记,庙南北长732步,东西阔320步,约合南北长1204.14米,东西宽526.4米,面积为 633859.29平方米,是现存后土祠面积的25倍,比北京故宫还要大。所以说后土祠是海内祠庙之冠,中华之最。

 

 

 

墙雕

  明万历年间,由于黄河冲刷,脽丘塌陷,后土祠择地迁建。清顺治十二年(公元1655年)黄河泛滥,后土祠被淹,只留下门殿及秋风楼。到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秋,黄河决口,后土祠建筑荡然无存。清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荣河知县戴儒珍将此祠移迁于庙前村北的高崖上,这就是现在的后土祠。庙内现存建筑有山门、井台、献殿、香亭、正殿、秋风楼、东西五虎配殿等,建筑宏伟,结构精巧。山门与井台组成国内罕见的“品”字戏台,对研究中国古代舞台形制提供了重要例证,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价值。正殿琉璃饰件光彩夺目,极为珍贵。各建筑物上的悬雕,玲珑剔透,栩栩如生。

 

 

 

石雕

  主要建筑秋风楼,位于祠的最后,凭河而立,崇峻壮丽。楼身分三层,砖木结构,十字歇山顶,高32.6米,下部筑以高大的台阶,东西贯通,其上各雕横额一方,东曰 “瞻鲁”,西曰“望秦”。正面门额嵌有“汉武帝得鼎”和“宋真宗祈祠”石刻图。线条流畅、形象逼真,全楼结构玲巧,形制劲秀,因三层藏有元至元八年(公元1271年)镌刻汉武帝《秋风辞》碑而得名。

  现存后土祠,虽不及唐宋时之壮观,但其布局严谨完整,仍为国内最具规模的后土祠庙之冠。近年国内各界人士,港、澳、台胞及海外华侨,寻根问祖,慕名而来,祭祀后土,络绎不绝。祈祷后土圣母所辖九州,五谷丰登、国泰民安、世道升平、物阜民丰;保佑全家健康平安,兴旺发达,万事如意。尤其在后土圣母诞辰之日(农历三月十八)和十月初五庙会期间,善男信女,商旅游客,摩肩接踵热闹非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