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匮名医验案精选》赤??丸

 陋室书屋2 2013-08-05

《金匮名医验案精选》赤  丸

(2013-08-01 11:50:05)
分类: 经方医案

《金匮名医验案精选》 


   
【方药】茯苓四两( 12 乌头二两()(6 半夏四两()(一方用桂)(12)细辛一两(3)
   
【用法】上四味,末之,内真朱为色,炼蜜丸如麻子大,先食酒饮下三丸,日再夜一服;不知,稍增之,以知为度(现代用法:研末,蜜丸朱砂为衣,每服1,日服二次,不知,稍加)
   
【原文】寒气厥逆,赤丸主之。(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十六)
   
【解说】赤丸主治寒饮腹痛之证,缘由脾肾阳虚,寒饮上逆所致。其临床表现除四肢厥冷外,当有腹痛、呕吐、心下动悸等症。赤丸内用乌头、细辛,以驱散沉寒痼冷;用半夏、茯苓以逐饮宁心;加用朱砂以重镇降逆。方中乌头与半夏相反而同用,是取其相反相成,则散寒逐饮之力更宏。实践证明,服赤丸后腹中多有温热感,而并无不良反应。

    【运用】

    一、风痰内动

    石季竹医案:石某某,男,4岁。患结核性脑膜炎而入院治疗。请石季竹老师中医会诊:患儿昏迷不醒,痰声漉漉,双目斜视,四肢厥冷,时而抽搐。苔白微腻,指纹青黯。乃属痰浊蒙闭心包,肝风内动。宜《金匮》赤丸方损益:制川乌、法半夏、石菖蒲各6,云苓9,细辛1,远志5,生姜汁5滴,竹沥10滴。2帖后,吐出小半碗痰涎,神清厥回,肝风遂平。续经中西药治疗3月而愈。(上海中医药杂志1983(11)39)
   
按语:寒饮内生,饮聚成痰,痰浊上扰,引动肝风,此风内起于寒饮,其辨证眼目为苔白微腻,指纹青黯。若见舌红苔黄,指纹青紫,则为热极生风,断不可用赤丸治之。


   
二、胸痹(急性心肌梗塞)

    贺念曾医案:赵某某,男,63岁,19841113初诊。是日早餐时,突然胸窒暴痛,头汗淋淋,昏倒在地,面苍肢冷,短气不足以息,移时方醒,急送至医院。患者胸痛如揪,脉寸关微弱,尺部小紧而涩,间有结代,唇青,舌淡晦苔薄白,目光晕滞乏神。心电图示:急性心肌梗塞(前间壁)。急给输氧,肌注度冷丁100毫克,参附注射液2支,合服麝香保心丸2粒。针膻中、气海、双内关,得气后加大艾壮灸半小时,同时以《金匮要略》赤丸合人参汤化裁急煎与服。处方:乌头10,细辛10,红参20,半夏15,茯苓15,干姜10,川椒10,炙甘草10,两小时服一煎。
   
下午4时,疼减气匀,肢暖色活。上方易乌头为附子15,减红参为10,去干姜,加白芍12。四小时服一煎。夜12时,疼除,脉不紧,结代少,仍迟涩弱。
    14
日按上方继服1剂,早晚两服。药后脉转缓,稍有散象。处方:红参10,麦冬10,五味子10,附子10,细辛10,半夏15,茯苓15,白芍15,炙甘草63剂,日1剂。
    18
日,脉平缓,神安。继以上方加减出入,调治3月,康复出院。(河南中医1988(4>26)
   
按语:辨证有序,治疗得法,疗效非凡,此中医治急症之典范也。


   
三、心腹寒痛   

    张谷才医案:周某,男,28岁。患者白天因天气炎热,口渴饮大量河水,晚餐又食酸腐食物,夜宿露天乘凉,半夜突然出现心腹绞痛,呕吐饮食,四肢厥冷,脉象沉迟,舌淡苔白。寒湿内伤,中焦阳虚,治当温中散寒,降逆化湿。仿仲景理赤丸方意:制乌头(先煎)、甘草各4,细辛2,半夏、苍术各6,太子参、茯苓各10、生姜汁5(冲服)。煎200毫升,分两次服。1剂痛解呕平,再服1剂病愈。(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83(2)40)
   
按语:本案乃贪凉露宿,食凉饮冷而发,其临证表现符合赤丸汤证,故用之不疑,竞一剂而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