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调理宝宝“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体质

 成为亨特 2013-08-05

你的宝宝是否有手脚发热,大便干燥,痰多呼吸道易感染的症状呢?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你的宝宝属于内热的体质,俗称内热宝宝,这种宝宝需要进行调整才能更健康少生病。那么如何调节宝宝内热确保母婴健康呢?

宝宝的内热体质,不是天生的,也不是因为遗传,而是由儿童期的生理和病理特点所决定的。从生理特点说,中医称儿童为“纯阳之体”,生机旺盛,发育迅速,阳气较旺;从病理特点说,中医认为,宝宝的身体“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一旦生病,就非常容易从“热”的方面转化,也就产生了内热。除此之外,现在的宝宝吃热性的肉多、吃甜食多,有的还会吃些补品(人参、桂圆等)或温热性中药(黄芪、麻黄等),这些都是导致宝宝体热的原因之一。

一、“实热”和“虚热”

实热宝宝的表现:面红目赤、大便很硬、小便色黄、口气较重、爱喝凉水、爱吃冷饮、脾气急躁、有时口舌会溃疡等,如果感冒则会看到宝宝的鼻涕和痰较浓黄。舌苔较黄、舌头较红

虚热宝宝的表现:面色潮红、睡觉时多汗、口干、大便干硬、小便偏黄、手足心热等。这些宝宝一般脸色比较苍白、 体格瘦小、食欲不好。少舌苔或无舌苔、舌头较红。

处在生长发育阶段的宝宝,任何营养都不能缺乏,所以宝宝的食谱应该丰富多彩。现在很多父母是什么贵就给宝宝吃什么,很多宝宝顿顿不离鱼、虾、肉。民间有句话:“鱼生火、肉生痰,青菜豆腐保平安。”这有一定道理,热性食物高蛋白高脂肪吃多了,蔬菜瓜果吃少了,宝宝会内热大,容易出汗。

总的来说,体热重的宝宝选择凉性的食物比较适宜(寒性食物太过寒凉,不适合宝宝的体质,不建议吃)性平的食物也可以,但不适宜吃温热性食物,以免加重体热。食物随着辅食添加的规律而逐渐加入就可以。在烹调方法上,宜以口味清淡为主。

二、自制去热饮品

下面这些饮品都是用家庭常用的食材和药店能买到的药材制成,制作方法非常简单,没有特殊的味道,非常适合体热的小宝宝饮用。

1、梨藕汁:将生梨、藕、荸荠、芦根这几种凉性食物可以在一起打成汁给宝宝喝,食材可以就地取材,随机组合,可以起到清热降火的作用。(适合年龄:3个月以上)

2、石膏生地汤:在中药店可以买石膏生地(各30克)烧水给宝宝喝。适合发热、咽喉疼痛、口腔溃疡的宝宝。(适合年龄:1岁以上)

3、白菊花茶:杭白菊泡茶给宝宝喝,可以清实热。(适合年龄:3个月以上)

其他像荷叶粥、绿豆粥、莲子百合粥、芦根粥、菊花粥、金银花粥、大麦茶、决明子茶、银耳粥都适合内热的宝宝食用。

三、注意生活方式上

帮内热的宝宝调理体质,在生活方式上也需要父母注意。民间有句古话:“若要宝宝安,常带三分饥和寒。”就是这个道理。

保证宝宝充足的睡眠:睡眠充足很重要,儿童在睡眠中时,各方面机能可以得到充分的修复和调整,也是分泌生长激素最多的时候。

控制宝宝吃零食:平时多注意控制宝宝的零食,不购买或给宝宝少吃易上火的食物。比如油炸、烧烤的食物。少吃瓜子、花生、荔枝;尽量少喝甜度高的饮料,最好多喝白开水。

让宝宝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每日定时排便1~2次。肠道是人体排出糟粕的通道,肠道通畅有利于体内毒素的排出。

衣被不要太多:宝宝要比老年人少穿一件衣,比年青人多穿一件衣。

当然这些调节宝宝的措施要做到因人而异,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妈妈们快来尝试一下,为你的宝宝降降火气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