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课题研究 微型课题研究,也称作“微型科研”,是指把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梳理、筛选和提炼,使之成为一个课题,并展开扎实的研究,是教师基于解决自身的教育教学困惑而进行的一种微观的应用研究。 微型课题研究是一种有别于“学术派”的非正式的教育研究活动,它不囿于科研机构所提供的选题指南,它关注自身教育教学中有意义的事件,关注日常教育教学中有价值的困惑。它不一定要经过立项审批即发生研究,也不需要固守着3年或5年的研究周期,什么时候眼明心亮了,就可以结题。很显然,这样一种短平快的研究形态应当是教师专业发展和应对新课程的一条捷径。 微型课题源于教师教育教学面临的困境,来自同伴的(年级组、学科组、班级)共同感兴趣的话题;是教师自身在读书、学习后对某种新理念、新方法在自己教育教学中的嫁接与应用;也可以是教师围绕学校主课题研究而结合自身实际确立的具体可行的子课题研究。 微型课题研究的基本流程是:确立问题(提出解决什么问题)——预设目标(期望获得什么结果)——设计步骤(设计研究的步骤方法)——主题阅读(围绕问题查找资料)——研究实施(在教学中应用验证)——总结提高(提供经验和成果)。 微型课题结题报告的一般格式为:问题的提出——研究目的——国内外究现状,本研究的特色(可略)——理论与实践的依据(可略)——研究内容——研究过程及方法——研究结果及分析——研究的主要结论——问题讨论与建议。 |
|
来自: 昵称503199 > 《课堂教学+觅北心语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