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镇上的风风雨雨

 xghuang163 2013-08-07

3)小镇上的风风雨雨

**G204国道公路是百姓的汗水筑起来的。

我童年读书的大义中心小学,创办于一九一二年,是一所悠久历史的世纪老校。中心小学大门口是一条“浪澄塘”河,大跃进年代,兴修水利,将这河床清理深挖,正式定名为张家港河。河面宽约有千米,河水碧波透清,夏天与同学们常在这河里游泳。

学校南面(右侧),傍靠一条G204国道公路,也称义虞路,大义镇到虞山镇之路。虞山镇就是常熟市所在镇,百姓通称县城。

公路东至常熟县城,现改为市,约12公里路程。西通往压路机,经过港口,直达张家港市,及长江口岸。公路是东西交通要道。

这条公路就横跨在张家港河(扬子江)上面,架起了一座桥。这条桥,过去是一条松木板桥,叫大义桥,当地人称扬桥;现在是哪年改建的是一条水泥桥,称张家港大桥。常熟到大义的这段公路。想当年是一条粗砂子马(),路面又窄,大货车交叉险象旦生。汽车在公路上行驶,车后卷起一团尘土,(像龙卷风一样,)坐在客车后面的人,又颠又占上一身土灰。现在是一条全程平坦光滑的柏油水泥路面。又开通了公交车,10分种一班车,非常方便。不管你搭乘公交车,还是自驾车,行驶在公路上,不颠无尘,舒舒服服,是种享受。

常熟市地处长江下游,离上海100公里,与苏州、无锡成三角位置。苏南大桥南端,有得天独厚的经济区优势。因年年丰收而得名“常熟”,素有“江南鱼米之乡”的美誉。那年月陆地还没有公路时,依靠常熟境内水网交织优势,北面通长江,南连接西湖,水上四通八达。交通只有水路,运输工具落伍,主流是轮船、帆船、手摇木船,阻塞流动货物,限制了经济的发展。

你可知道,开辟这条公路和建造这条大桥,都有它的历史故事,经受太多的风风雨雨。

据父辈们平时闲讲,我所另星听到的,将其收集归纳整理。

修筑和开通这条公路,是1936年(民国25年)开始修筑,第二年(1937年)初的时候通车。哪个年头,修筑公路是件不容易的事,政府财政有否拨款,百姓是不知道的。这条公路是百姓义务出工修筑成的,是老百姓的汗水筑起来的。

当年,县政府负责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分配修筑任务,将公路修筑划段分割,分到所属各个乡。国民党第87师驻在大义小镇上,负责监督各乡、各保和百姓的出工。

就拿从县城到大义小镇这段公路修筑,层层分配。县政府分配给城内商家和二个乡,其中城郊乡和大义乡。再由各乡政府分摊派到各个保的任务。保是最基层,推不了责任。保长与百姓直接打交道。

保长接受到的这些修筑公路的任务,保里没有得到分文,全部要义务的劳工。保长祗能派到本保老百姓头上,一家一户每天出一人去修筑公路。老百姓出工,还要自带劳动工具,被迫义务劳动。

常熟县城里(内)的商家,同样分配了修筑一段公路的任务。但是,城里老百姓无法派出人来修路,祗好出钱给乡政府,由乡政府替城里商家去修筑。

当年就有二个乡政府即城郊乡和大义乡承接了修筑公路的任务。乡政府收了承接任务的钱,任务分到各个保里去,一级压一级。钱一分也不向下面分。(这两个乡的保里,)第二次再叫老百姓去修路,老百姓知道第二次修路有工钱,可是百姓完工了,没有得到工钱。群众就找到一个保长家里,要扒掉保长家的屋,经人说和,赔出了200个大洋,才平息了这件事。

城里商家的确给了钱到乡里,钱被乡老爷侵贪,没有下发。这个保长受了委曲赔了钱,在这样世道里,无处申诉。既得罪不起乡老爷,又不能得罪群众。事后群众知道实情,在这样世道里,也无能为力。

同时,城区内第一条南北干道马路从南门城门口起,直串大街小巷,用碎石铺砌,宽十公尺路面,直达北门城门口,于1937年(民国26年)夏初筑成。北门口外接义虞公路,大大方便旅客,繁荣昌盛常熟经济,田定基础。

公路要横跨扬子江上,架起了一条松木板桥梁(当地人称扬桥),

**大义桥(扬桥)的灾难。

修筑公路完成通车后不久,国民党军队换防,由国民党第56师接防,替换了国民党军队第87师。第87师的去向不清。

日本军队侵华占领小镇前夕,为了不留日本军队使用,国民党军队第56师撤走时,将大义桥(扬桥),第一次给烧了,烧得不能通车。日本军占领了小镇,抓人修路修桥梁,建造营房调堡。横征暴敛,奸淫烧杀。老人们常说不把老百姓当人,常把行人当活耙子打。听母亲讲过,那年老家沦陷,日本人占领期间,抱着我(374月出生)离家到处逃难,避开刚来的日本军强盗,我家的院墙门,也是哪时被日本人烧的。我懂事时,还能看到院墙门木横楞被烧黑的遗迹。

邻近的居民,宅基上的乡邻乡亲的,还乘虚而入,偷走了我家不少的财物。我们回家后,有的归还回来了一些,有的心安理得地自巳使用,光天化日还拿到太阳底下日晒,献跃偷来的本领。都是邻里乡亲的,"难得糊涂"一回,就算了,不去说"穿浜"了,真是乱世之时见人心。

日本人投降时,大义桥(扬桥),又被日本人第二次烧了一个晚上。

解放战争,百万雄师过大江, 渡江的炮声隆隆响,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从长江过来的败兵,径过大义到处抓挑夫。为了阻止解放军追击,国民党的败兵不忘烧桥,又烧了这第三次。被国民党的军队临败退经过时,浇上汽油,点上火烧了一天两夜,逃难赶回来的老百姓将火泼灭。

这条小小的"扬桥"。据老人们讲:这条"扬桥"巳被烧扬桥过三次,二次是国民党军队烧,一次是日本人烧,深深留下了战火的遗迹。

现在彻头彻尾的改建了水泥大桥,但老一辈人的脑里还有记忆。随着时间过去,慢慢地遗忘消失,祗见美好的前景。

**黄家场是历史的见证

黄家宅基自然村与大义小镇,中间隔着个黄家场。(不要小看这个场,)原本不是场,是黄姓一个大宅院,1936年(民国25年),被国民党军队87师占据,驻扎在这里。经常抓壮丁,短期训练壮丁,成了壮丁集结地。管理过修筑公路,常熟至张家港长江边的公路,现在是G204国道公路,就是那时候修通的。

国民党军队87师调防开拨(土话称调走),是国民党军队的56师接防。56师接防后,到处挖壕溝,有劳力出劳力,无劳力出钱买劳力,捞民伤财,乘机搜刮百姓血汗钱。就是师部驻守的黄家场,四周挖了二米深一米五宽的壕溝,将驻军与百姓用壕溝分隔开来。日本鬼子打过来了,采取不抵抗的政策,倡促逃跑,临逃时把G204国道公路上的"扬桥"烧了,不能通车。

日本鬼子侵占时期, 将黄家场的四个方向的边角上修成炮楼,住着畜性的日本鬼子。时不时从炮楼上放冷枪,把过路的人当活靶子打死。不定期的从炮楼放出来的畜性日本鬼子,到处烧杀奸淫, 处在苦难的火热之中老百姓过着提心吊胆的日子。

日本人无条件投降了,又换上国民党军人。这个时候,我挎上书包,上小学了。家人千叮嘱万嘱咐,要绕道避开炮楼走,视国军军人是豺狼心,时不时把你"吃了",小孩童心好奇,天不怕地不怕,也会与小伙伴,去看热闹,看到穿老百姓衣服的人,混在国民党军人里面,问大人:为什么?回答:哪是上面来人捡查,清点人数,临时抓壮丁去顶名额,多算个数,可以向上面冒领响银,怕我不明白,添了一句,多得钞票么。

解放后,炮楼木砖瓦拆卖,才成了一片空矿场地。这场地成了乡下的露天电影场。场地南边挖两个深坑,埋上两根长毛竹竿,竹竿上挂着两个黑色的箱子,再在这两根长毛竹竿上扯上一块白色的四方幕布,在离幕布正面不远的地方,放着小方桌子,桌子上放着电影放映机,有二个解放军放映员操纵,在左边有个小间屋旁,仃一部放映队的汽车,车上带有发电机,发着电供放映机用,这是解放军的流动放映队。为驻在这个镇上的一个连队战士放映电影,一个月2-3次,农村的文艺生活很苦燥,周围8-10里的老百姓,特别是年轻人,都会赶来占光,看免费电影。那时候,正片前面放个"新闻简报",工农业新气象、国家领导人活动等情景。正片电影看过有<地道战><地雷战><铁道游击队><列宁在1918><列宁在10><山本--->、等等。

我们村里的年轻人,农闲时,经常结伴,14公里路,夜晚去县城看电影,返回到家就要夜深了。或赶庙会,一去就玩一整天,摸黑才会到家。农民自娱自乐,还会自发性组织划龙船,祝家庄的人,抬了泥菩萨游街。现在好了,村村通了电,家家户户有了电视机,农民不出门,能见天下事。

那种在一盏煤油灯下拉呱、妇女做针线活的日子,一去不复反了。人民公社时期,黄家场上盖上了大礼堂,为附近大队小队的社员,成为公共误乐场所;周围建有仓库,仓库大门用挖坟的官材扳做成;还建造过公社医院;又变成了农贸市场即菜市场;农贸市场改地点,新建商品房屋出售。
     
是历史的见证,它经历了几个朝代,血泪斑斑,喜怒哀乐,喜闻乐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