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姓氏调查结果表明漳州地区也是畲族发祥地

 民族地志 2013-08-08
发布时间:2006-10-27    来源:海峡网   作者:刘丽英   
        漳州市政协近日在姓氏调查时发现,全市共有蓝姓34114人,钟姓24045人,雷姓651人,盘姓23人,印证了畲族起源于闽粤交界处的漳潮地区之说。
    畲族民间传说,始祖盤瓠因为平番有功受到高辛帝的褒奖,并将三公主许配给他为妻。盤瓠定居潮州凤凰山,生下三子一女,三子分别被皇帝赐姓盘、蓝、雷,女儿因为嫁给姓钟的,其裔孙就姓钟。尽管传说带有神话色彩,但畲族世代只传盘、蓝、雷、钟四大姓,却是事实。畲族史诗《高皇歌》也表明:“当初出朝在广东,原来都是同祖宗,现在搬到各县去,讲出话语都相同。”至今潮州凤凰山上还保留着盘瓠的祖坟。
    漳潮两地虽然分属不同省份,在地理上却是一个整体。早在公元七世纪,史书就以“畲”指称生活在这一带的土著民。“畲民”一词最早见于南宋莆田人刘克庄的《漳州谕畲》:“畲民不悦(役),畲田不税,其来久矣。”这与《高皇歌》的讲述相同。刘克庄还指出漳州畲民与蛮、瑶、黎、蛋等其他民族不同,“凡溪洞种类不一:曰蛮、曰徭、曰黎、曰蛋,在漳者曰畲。西畲隶龙溪,犹是龙溪人也。南畲隶漳浦。其他西通潮、梅,北通汀、赣。”嘉庆《云霄县志》所载“高宗总章二年(669年),泉、潮间蛮獠啸乱”,指的就是畲民等土著民族不服朝廷统治引发的战乱。陈政、陈元光父子率中原五十八姓将士南下平乱,才有了汉族大量进入,使这一带由畲民聚居区变成“民獠杂处”之地。
    此次调查显示,至今诏安、漳浦、龙海、华安等地都分布着畲族同胞。其中蓝姓主要分布在漳浦赤岭、湖西,龙海隆教,华安官畲村等地;钟姓主要分布在漳州郊区茶铺村、松州村、宏道村及华安坪水村等地;雷姓主要分布在华安、平和、东山等地。
    过去,有学者认为畲胞中盘姓已经不存,其他省市也没有姓盘的畲民;畲族族谱也有“被风漂流,不知去向,故盘姓于今无存”的说法。此次调查却发现漳州有23人姓盘,他们的存在为研究盘姓的播迁过程提供了线索。
    据专家考证,早在陈元光入漳前,居住在漳潮一带的畲民就迁往中原地区居住,加紧与汉族往来。唐朝中后期,有大批畲民及第为仕。中原甚至黄河以北许多地方都有畲民居住并发展到一定的规模。如蓝姓氏族曾在涿州(北京)、长安(西安)、河南汝南居住。宋末为避元兵,部分畲民望族又回到东南地区,成为当地畲民的始祖。现全国惟一的畲族自治县在浙江景宁,我省畲族人口最多的地方是宁德。
    漳州至今留有不少体现古代畲民生活的遗迹。华安汰内仙字潭石刻被认为是畲族先民的杰作。《闽中记》记载,“南安郡西南有汰溪,古畲邦之域也。”明代陈天定的《北溪纪胜》写道:“汰水西汇大江,以小舟入,古称桃源洞,蓝、雷所居,今号汰内。”畲族民歌也唱道:“桃源洞里是我家”。可见仙字潭所在的九龙江北溪是古畲民居住地。除仙字潭石刻外,华安还有新圩镇蕉林群蛇图腾石刻、湖林乡石井放牧图石刻、马坑草仔山岩刻、高安星像图石刻等出自古畲民之手的文化遗迹。
    据华安县政协原副主席、畲胞蓝贤介绍,当地畲民有独特的节日习俗。每年农历十五闹元宵,畲民祭祖完毕,年轻人时常到子孙兴旺的人家“填水缸”,悄悄地拿人家的灶灰填其水缸,祈求自己长寿不老,儿孙兴旺发达。如果被主人逮住,要被灌酒,以此保佑两家兴旺。畲民还有吃“长寿菜”的习俗,正月初一晚,年轻人要在下半夜到本村最长寿者的菜地采摘鲜嫩芥菜,不经切断放到锅内煮后供全家食用,据说这样可以延年益寿。
    畲族中还流传着一套联系暗语和辨亲法。如“汝”字的三点水代表先祖生下的三个儿子,加上“女”字旁,恰好是先祖所生的三子一女。如果同是畲族,一定能够准确解释。还有:“一根竹劈几片?”“三片半”,也是相同的意思,三男一女中,女算半子,所以称“三片半”。漳州浦南镇松川村钟姓珍藏手抄古本《钟姓族谱》记载:“钟姓皆是朝一脉,有图书所载作证,俱要相认,若不识汀州府所传图书者,是为冒名混入的,不认为一家人。”又说:“祖有遗训:山有来龙水有源,后代子孙凭祖先,不认祖先便雷打,千世万代永产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