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谈对中学生的理想教育

 zhuzhe781 2013-08-08

浅谈对中学生的理想教育

                沁园中学          李福霞

中学阶段是确立人生理想的重要时期,对中学生的理想教育必须引起教师和家长的高度重视。但现实中不少老师和家长对中学生的理想教育存在认识上的误区,以升学为理想教育内容者有之,以发财、做官为理想教育内容者有之,以出国镀金为理想教育内容者也有之。有些家长和老师甚至认为理想教育搞不搞无关大局,只要升学率搞上去就可以了。上述做法和观点,显然是十分错误的。在此,我就如何加强对中学生的理想教育谈点自己粗浅的看法。

一、当前中学生中存在的信仰危机

有资料显示,当前部分中学生的信仰危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信仰的多元化。当今中学生在信仰的选择上已不再是单一的信仰,而是呈现多元化的特点。一个有关中学生信仰的调查显示,当今中学生的信仰选择,既有马克思主义信仰,又有非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既有科学的信仰,又有非科学的信仰,既有理性信仰,又有非理性信仰等等。这说明中学生在信仰上出现了追求个性自由的倾向,信仰的多元化是难以改变的现实。

2、信仰的非理性化。非理性主义对中学生的影响虽不大,但还是存在的。在中学生的信仰世界里,部分学生还存在着迷信、盲从、盲目信仰的倾向,他们对一些现实问题,不会加以理性思考,要么肯定一切,要么否定一切。

3信仰的非科学化。部分中学生对激烈的升学竞争难以适应,因而对现实感到失望,甚至厌学,转而向神灵求庇护,使神秘主义和有神论在中学生中蔓延,中学生对星相学、预测学很有兴趣,荒废了学业。

4.信仰的世俗化。由于过去学校与家庭在进行理想教育中的悬空化,导致部分中学生对理想教育反感,只重视个人物质生活利益的追求。他们不谈理想,不要信仰,更不愿为伟大理想而献身,他们奉行事不关已、高高挂起的处事原则,遇危不扶,有难不帮,见死不救,见义勇为被视为傻子。特别是在市场经济的消极因素刺激下,世俗化的心态使部分学生变得自私,他们崇尚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把金钱和利益看得至高无上,理想信念趋于淡化。

    二、中学生产生信仰危机的原因

中学生产生信仰危机的原因是复杂的,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教育原因。由于学生大部分的时间在学校度过,教师举止言行在学生心目中有很高的威信,教师在信仰问题上的暧昧态度,使家庭和社会对学生的一些不良影响没有一个强大的对抗力量,无形中放弃了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的机会。

同时,对中学生评价比较看中学习成绩或中考成绩,而相应对学生的政治素质、思想道德方面的要求有所降低。这样就对学生造成了误导,使部分学生只埋头文化知识的学习,而忽视个人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

其次是社会原因。改革开放以后,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不断出现的大兴佛堂庙宇、相信风水,无不是封建迷信抬头的表现。社会上有一些人极力推崇、追求“吉利”的数目字,一些人风水观念盛行,看相、占卜,大建坟墓。由于长期存在的封建主义文化残余的影响,一些封建愚昧和迷信落后在群众中还有一定的市场,一些新形态的迷信、伪科学时有泛起,使中学生无形中受到影响。

再次是中学生自身的主观因素。当裹挟着商品浪潮而来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等给个体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心理冲击之时,处在价值迷惑中的中学生,特别容易受到蒙蔽。

  三、注重理想教育的实效性,重建中学生的精神家园

毛泽东曾说:“一切事情都是要人做的,做就必须有人根据客观事实,引出思想、道理、意见,提出计划、方针、政策、战略、战术,方能做得好”。这当中也包括人的理想与信念。没有理想信念,人就不会有精神支柱,在行动中遇到困难时就不会产生不畏艰苦的斗志。如今,社会上的“主义”多起来了,中学生也不再那么单纯了,理想教育显然不能完全照般当年那一套了。

首先,对中学生进行理想教育要有层次性。只有有实现可能性的理想才是科学的理想,只有符合历史规律,具有现实根据的理想才是有实现可能性的理想。例如,做个好公民,即起码做个遵纪守法、有道德的好人,这个“理想”看来似乎很低,其实也颇不容易。当今青少年犯罪率越来越高,犯罪者越来越低龄化,不正是说明了这一层次教育的现实性和艰巨性吗?理想教育要符合中学生的实际情况,才更容易被广大中学生及其家长所接受,并能够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第二,要坚持正面的灌输。在当前社会思潮眼花缭乱的情况下,正面的灌输更为重要。列宁在19023月发表的《怎么办》论著中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不可能从自发的工人运动中产生出来,必须通过无产阶级政党从外边把社会主义思想灌输到工人运动中去,才能实现以先进的理论武装群众并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因此,“对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任何轻视和任何脱离,都意味着资产阶级思想体系的加强”。这些论述,为确立中学生理想教育的方针和政策提供了充分的理论依据。所以,对中学生加强理想教育也必须强调灌输。要坚持正面教育为主,告诉学生不要做什么,应该做什么和怎样去做,使中学生有所遵循。要勤于疏导,切忌硬堵。同时,理想教育还要同德育的其他内容如爱国主义教育、品德教育、时事政策教育等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之相得益彰。

  第三,理想教育要渗透到学科教学、课外活动等学校的一切领域和家庭教育中去。除了正面的、有意义的理想教育之外,还要有大量的“无形”的,为中学生所喜闻乐见、有潜移默化之效的教育方式,多管齐下。如在各学科的教学、优秀文学作品的欣赏讨论、参观、访问、旅游、社会调查、知识竞赛、兴趣小组、文艺演出等各种活动中,都要重视理想教育内容的渗透。

  第四,教师和家长要以身作则,身体力行,给中学生以熏陶和影响。如果教师只是在课堂上讲“理想”,而自己在日常工作、生活、言谈举止中却是另外一套,那么,理想教育便毫无意义。一个事业心很强,对工作对学生认真负责的教师,他的言行,他的形象本身就是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的生动教材,家长也是同样。

  中学生的理想教育是一项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多方努力的系统工程。而我们教师和家长的工作更是这个伟大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只要我们怀着一颗爱心,悉心钻研,就一定能使中学生的理想教育取得实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