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社区管理网格化再造

 笨鳥先飛龍 2013-08-09

■本刊记者/李楠  通讯员/周小莉  发自广州越秀

   

1∶2295,这是广州市越秀区六榕街道盘福社区居委会一名计生专员需要负责的住户比例。也就是说,由于人手所限,治安、计生、民政等一系列专项工作仅各由一人负责,管理难度足以窥见。如此悬殊的比例背后,折射的是当前社区服务管理中普遍存在的瓶颈问题。
    在现行情况之下,如何实现社区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
    越秀区六榕街道用“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予以作答,即打破过去“分条管理”的固化模式,科学划分网格并实现分区管理。同时围绕“建网格、促党建、惠民生”的工作思路,把推进试点建设工作与加强基层社区党建有机结合起来。至此,六榕街道社区服务管理实现了一轮科学的流程再造,“党建带网建,网建促党建”的基层党建新模式已现雏形。

“条”到“块”的转变
    六榕街道盘福社区第九网格员小梁在例行巡查时发现,西华二巷3号之一的下水道堵塞,小路上污水横流,狼藉一片。小梁当下迅速请来工程队进行维修,同时联系环卫工人及志愿者做好路面清洁,故障很快得以排除。记者来到现场时,只见水泥路面平整干净,恶臭味早已散去。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了解到,这种“宅急送”式的主动服务在盘福社区已成常态,在推行网格化社会管理模式的半年间,12个网格各自出击,成效显著。
    事实上,网格化管理并非一项新鲜冒出的事物,如何在一个繁华城区构建现代化社会管理机制,已有相当的经验可资借鉴。
    去年下半年,越秀区主要领导曾率队到成都市温江区学习借鉴网格化管理经验,随后,一套具体实施方案经过几易其稿,最终谋划形成。越秀区六榕街道盘福社区成为广州“第一个吃螃蟹”的试点。
    六榕街道党工委书记潘二华告诉记者,越秀区之所以选择六榕街作为推行网格化管理的试点,正是着眼于当地实际而做出的现实选择。身处广州市中心老城区交通要道的六榕街,人口构成复杂、治安压力大,社会管理的压力可见一斑。“网格化管理,就是要细化社会管理服务,将过去的以'条’为主的管理模式转变为以'块’为主,用活资源。这对于我们来说,正好是对症下药。”
    得益于网格化管理的有益尝试,六榕街道盘福社区被划分为12个网格,1∶2295的服务管理比例已被刷新为1∶191。潘二华将其形容为——社区化网格化管理后由“条”到“块”的转变。
    见证着变化的盘福社区居民最有发言权。王桂歆老人是盘福社区的老住户,如今他已经习惯了每天携带一张卡——智慧盘福联系卡,为了便于随时联系到第三网格员“俊仔”。
    “过去我都是上门去找居委会的,现在,俊仔每天上门两次,有些事务还能找他直接代办,就像有一个全面小管家一样,家里有事,认准这个人就行了。不像以前,计生找这个,民政找那个,我们年纪大了分不清楚。”王桂歆笑着说。
    “其实,就是从被动到主动,网格化把社区服务管理的流程再造了。”潘二华总结道。

“哨子队”变成“准网格员”
    由“条”到“块”后,社区的行政架构和编制数目虽未发生变化,但包罗万象的各类社区事务均转移至网格员一人身上,每个网格员需要负责的事务种类骤然增加,囊括社区治安、出租屋管理等12大项121小项城市管理事务,以及民政、计生、人社等10大项78小项社会管理事务……如此庞杂的服务管理内容,网格员们能灵活应对吗?
    “这就需要补课。”盘福社区第二网格的网格员张思君告诉记者。经过几个月的实战演练,她已将大部分事务的工作流程熟记于心,包括出租屋如何申请、养老保险如何办理等等。
    “实在拿不准,我们还有这个。”说话间,张思君从记录本中神秘地抽出一台袖珍的平板电脑。她告诉记者,盘福社区给每个网格员都配备了一台平板电脑,随机装配的“社区宝典”查询功能,涵盖了社区内涉及居民服务的各类具体事项及流程,全部以表格和文档的形式呈现,简洁易懂。“不仅我们自己可以利用'宝典’随时充电学习,当群众遇到问题时,'宝典’也可随时帮助他们查询和解答,一举两得。”张思君说。
    潘二华告诉记者,在网格化管理成熟的机制及有序的运作背后,有一点绝对不容忽视,即坚强的领导核心。盘福社区共有党员265人,早在网格化服务管理尚未推开的2006年,社区党委就组织了几十名身体力行的社区退休党员,成立由社区党员组成的义务治安巡逻“哨子队”,多年来在居民中有着良好的口碑。推行网格化管理后,过去的“哨子队”成员,如今成了“准网格员”,他们按照网格划分进行治安巡查,范围更明晰了,成效倍增。
    梁玉群大妈是盘福社区党员义工“哨子队”的元老,在社区义务巡逻了6年有余。但她告诉记者,成效最显著的是最近这半年。“我们也划分了网格,我在第8网格,主要巡查网格区域内的社区治安,巡到问题后我都第一时间找到网格员小梁来解决。你看,我们也是网格员的好帮手。”梁大妈说。
    记者还了解到,根据网格化服务管理相关工作流程,社区已将党建工作“入网”,结合网格内党建分布情况和管理需要,建立起了“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楼门党小组”四级党建工作体系,由社区党组织书记担任网格长。同时,每个网格除配备一名网格员负责社区基础性工作外,还通过整合资源,为每个网格都配备了一支以党员骨干为主,涵盖居民楼长、环卫工人、联防队员等社区力量的信息员队伍,对网格员的服务管理进行有效补充,一支以党员作为领头雁的社区管理队伍悄然成型。

社区居民当“评委”
    记者跟随张思君巡查,眼尖的她突然发现不远处一路口有袋垃圾未清理,于是,她迅速拿出平板电脑开始埋头打字。
    “是在记录这个情况?”“是呀,巡视到的所有情况我们都会记录下来,并通过平板电脑,第一时间反映到社区网格化管理指挥中心,便于及时进行下一步处理。”
    张思君告诉记者,按照六榕街道网格员守则规定,网格员每个工作日至少要在责任区内巡查一次,搜集群众的意见建议。而相关任务的完成情况,都将在定期的评价考核中呈现。
    记者在六榕街道居委会找到一份《六榕街道社区网格化管理人员工作考核细则》,文件显示,具体的评价体系涵盖三部分:系统考评、社区街道考评及群众满意度评价。
    其中,系统考评由电脑系统自动生成分数,参考指标就是社区网格化管理指挥中心及个人平板电脑中所反映的工作情况;社区街道考评主要是分管上级所给的评价分数;群众满意度评价则主要通过问卷、电话、短信调查及第三方评价来形成综合分数。
    张思君坦言,考评的压力不小,但只要严格遵守网格员守则,拿到高分并不难。在上一季度的网格员考评中,张思君的分数就在95分以上。而据她所知,位于此分数段的网格员至少占到了总人数70%以上。
    今年1月,盘福社区党委组织发动120名社区居民担任“公众评委”,开展了一次别开生面的竞赛活动——最叻网格员。李富强还记得,那天,他给自己所在的11网格的网格员打了个高分。“社区建泰丰文化广场的时候,他可没少出力给我们排忧解困,该给高分!”
    潘二华告诉记者,科学的评价机制的建立,是确保网格化服务管理取得长效的重要保障。同时,网格化管理也是一种服务观念的变革。被分配到各个网格的街道、社区干部由以前的朝九晚五变为轮班制、全天候服务。“可以说,网格化也倒逼了我们的服务改善。”
    (本文责编/张蓓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