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城市旅游化对新型城镇化的推进

 智慧旅游519 2013-08-10
城市旅游化对新型城镇化的推进(2013-01-25 10:03:20)

摘要:“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是世界发展的主题,但中国城市经过30余年快速建设之后的失衡问题,引起了越来越强烈的反应。基于从传统城市化向新型城镇化转型升级的思考,我们发现旅游在推动城市建设的机理与价值取向方面,拥有明显的动力性和未来性,即旅游能够引导消费、形成聚集、改善环境、提高幸福值,具有新型城镇化优选推进产业的典型特征。

 

一、新型城镇化要求下大中型城市升级的“六原则”

“新型城镇化”是中国城市建设模式的2.0版,是从国家社会经济发展高度上,以城镇化建设为核心的综合发展路径选择。在新型城镇化的理念下,大中型城市建设的转型升级,应遵循以人为本、生态宜居、城乡共荣、文化繁盛、服务综合、有效管理”六原则。

1、以人为本前提:“经济发展”民生福祉”转型,以满足居住者、商务者、旅游者的各种生活、就业、商务交流和旅游需求为前提,是城市质量提高的推动因素,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根基。

2、生态宜居建设: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整治、文化、社会建设各方面,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宜居城市,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肌理。

3、城乡共荣发展:改变以“城市为中心先城市后乡村”的发展思维,发挥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产业支撑,产城互动,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4、城市文化繁盛:尊重城市历史延续,创新文化产业,表现城市性格与生活方式,塑造城市品牌,形成城市的差异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5、城市综合服务:提高生活型、生产型服务职能,完善公共设施、服务设施、科技设施,增强集聚与扩散程度,增加城市对内对外的综合服务功能。

6、管理制度转型:建设与管理并重,转变粗放型管理观念,具有系统的城市运营管理架构。

二、城市旅游化对新型城镇化的推进作用

城市旅游化,是以旅游为引导,泛旅游产业推进城市产业聚集、经济协调,文化表现向文化体验转变,城市服务向旅游、商务及居民生活服务完善,从而引起城市性质、经济结构、城市风貌、城市品牌调整的过程。

1、旅游推动城市生态文明建设

原生态自然与文化资源,是旅游的基本要素,景观、绿化体系的搭建,是旅游的重要内容。通过对生态的保护与开发,把城镇发展与资源合理利用、环境保护有机协调起来,积极倡导和发展低碳旅游、生态旅游,探索绿色系统方式,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全面贯彻生态文明理念,促进城市生态内涵发展

2、旅游塑造城市文化品牌

旅游具有充分挖掘历史文化、创新现代文化、弘扬先进文化、展现时代特色,突出城市性格的特征,其对文化的强调与极强的表现形式,可以促进城市“国际化”与传统民居、生活习俗等原真城市特色的融合,甚至可以以旅游特色重新定位城市形象,通过旅游营销与推介,提升城市知名度。

3、旅游带动城市品质提升

新型城镇化的一个重要转型即由提高城市化水平,向关注城市质量的提高转变。旅游引导下的城市建设,应以人为本,在城市基本功能需要的基础上,注入旅游元素,带动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服务环境、人文环境的规范和打造,提高城市软硬件系统升级。

4、旅游导入城乡统筹结构

旅游发展带来人流量的增加、游客需求的多样化,近郊旅游、乡村旅游、休闲农业旅游的创新性发展,着力解决城乡建设与资源环境的突出矛盾,促进农产品种植的多样化、加工的产业化和精细化,吸纳劳动力实现就地城镇化,可以较好的导入城乡统筹发展结构,以实现城乡建设方式的根本转变为目标,实现集约发展。

5、旅游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旅游产业引导,对于田园城市、花园城市、森林城市、卫生城市的创建,都可以起到巨大促进作用,使很多以保障城市生活需求为主的城市,转变为领略田园、森林风光,兼顾生态、娱乐、文化等多种综合功能的旅游城市,实现了城市的经济转型和功能的多元化。

以旅游产业与优势产业为核心,以其他产业为关联延伸,以城市配套要素为支撑,形成泛旅游产业聚集结构,发挥泛旅游与传统产业的关联和改造提升作用,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以旅游化推动需求结构的改善,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有关新型城镇化、城市旅游的更多研究,详见www.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