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安多合作米拉日巴佛阁

 笑熬浆糊糊 2013-08-10

早晨起来,见天气大为好转。早餐后,我们前往合作市。

车子开出几十分钟,公路边不远处出现了一片大草原,草原上有很多帐篷和大批黑色的牦牛、白色的羊群,这美丽的草原风光极大地刺激了团友们的眼球,大家纷纷要求导游停车,给我们一次近距离接触牧民的机会,导游看时间尚早,就满足了大家的要求,让我们下车拍照。

我们满心欢喜走进草原,我们来到牧民的帐篷前,原来这里是一个草原放牧点,这些帐篷分别属于多个牧民家庭,草原上放养着各个家庭的牦牛和羊,几个女主人正在挤牦牛奶。她们大都能听懂一点汉语,但不会说,靠着手势,相互间也能明白个八、九分,牧民对我们非常友好,团友围着她们拍照,她们也满脸微笑欣然接受。

  我自然被眼前这“风吹草低见牛羊” 朴实自然的美景所陶醉,一边和她们聊天,一边不停地换着角度拍摄,最后还突发奇想,要想来一次挤牛奶体验。我和牧民大姐说了想法,她也很热心地答应让我试一下,告诉我如何操作,当我的手触碰到牦牛的乳房时,让我始料不及的是,牦牛却受惊跳了起来,还差点把牛奶桶打翻,看来牦牛也是很认生的哦。看见牦牛对陌生人如此抗拒,我也只好作罢。

  在草原上开心拍摄了一个小时,大家才心满意足地离开。


  中午到达合作市,下午自由活动。

  在合作市的参观点主要是米拉日巴佛阁,以我经验估计,明天的团队参观时间顶多也就一个多小时,给我们的拍摄时间肯定不多。我就决定下午先去拍摄,免得第二天时间不够,恨得瞪眼跺脚、咬牙切齿。

  邀上同伴,打了个车,几分钟就到了米拉日巴佛阁。米拉日巴佛阁始建于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原建楼阁已毁于“文革”。现存建筑重建于1988年5月,历时四年落成。




跟妈妈来经转的小藏民。

  佛阁建筑范围不大,下午的时间游人很少,只有一些藏民在佛阁院墙外转经,我和同伴进入院子,院墙内只有一幢外观八层高的佛阁,因团队安排了明天进内参观,所以我们只在院子里看看,拍摄佛阁外观,很快就拍完了,正有些失望,打算慢慢往回走。出了佛阁院门,抬头向前后左右几个方向扫视一番,才恍然大悟,原来佛阁只是合作寺其中一个建筑,整个寺院占地范围非常大,连绵几个山头,气派非凡。再向山上看去,只见山上有多处经堂、佛殿、白塔等建筑,僧舍一间接一间,密密麻麻,层层叠叠,山上绿草茵茵,经幡飞舞。我们兴奋死了,沿山坡而上,一边参观经堂、佛殿,一边拍照,不亦乐乎!

修缮一新的大经堂

佛阁顶上的金鹿、法轮

  合作寺创建于1619年,距今已有近400年的历史,寺院的米拉日巴佛阁是安多藏族地区唯一一座供奉藏传佛教各派宗师的建筑名刹。是为纪念米拉日巴而修建的佛阁。

  百度资料:米拉日巴是藏传佛教史上最富传奇色彩的一位大师,是噶举派(白教)创教者之一。他年幼丧父,家产被伯父霸占,随母亲过着贫困生活,饱受凌辱。为报仇雪耻,他修习了苯教咒术,并咒杀了伯父及其亲友30余人。快意恩仇之后,他顿生忏悔之心,于是改宗佛教,拜在玛尔巴译师门下。为了磨炼他的心性,玛尔巴曾让他在连续六年之内修建众多城堡,然后再一一拆毁。后来,米拉日巴又在岗仁波卿雪山上苦修了9年,饮冰雪、食青苔,以至毛发肤色都变成了绿色,最终印证了“大手印”和“拙火定”密法。“拙火定”能够大幅度提高身体温度,因此即便是在冬季,他也只穿一袭布衣,人们称之为“米拉日巴”,意为米拉家族中穿布衣者。米拉日巴终生未建道场,在青藏各地云游传教。他传教的方法独特,常以歌唱教授门徒,对后世藏族诗歌发展产生过影响。米拉日巴修炼过苯教和红教的密法,参与开创了白教,而他对密宗的心得又被后来的黄教所沿袭,所以受到藏传佛教各派的尊崇。

  百度资料:佛阁的每一层都有不同的主题:第一层主供藏传佛教的几位主佛,像强巴佛(即汉传佛教的弥勒佛)、释迦牟尼、文殊、观音、大金刚手、药师、度母、白伞盖等等;第二层主要是黄教创始人宗喀巴及其弟子;第三层是藏传佛教最古老的教派宁玛派(红教)的师君莲花生、希瓦措和法王赤松德赞……每一层都代表了藏传佛教的一个时代或是一个支派,还包括了已经被神化的藏族历代文化名人,比如创制藏文的吞弥·桑布扎,藏戏之祖唐东杰布,藏药鼻祖老宇妥·元丹贡布等等,当然,也少不了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

  佛阁内供奉佛像、菩萨、护法神等各类佛像1720尊,反映藏传佛教内容的各类壁画规模巨大,绘画技法高超,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佛阁外的转经长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