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希望田野的“农机梦”

 汾河图书馆 2013-08-12
希望田野的“农机梦”
时间: 2012-03-09 07:08:33 来源: 广西日报数字报刊 吕 欣  发表评论>>
关键词: 农机专业 农机技术 收获机械化 农机协会 农机部门

内容摘要: 政府一年年加大农机购置补贴力度,铆足了劲儿推动步步艰辛的甘蔗种、收机械化进程。据统计,目前全区种植面积30亩以上的种蔗大户有3700多户,吸引种蔗大户实施全程机械化,是提高全区甘蔗生产机械化水平的一个重要示范阵地。

  本报记者 吕 欣

  3月1日,春寒料峭。阴雨绵绵的甘蔗地里,女人和孩子戴着头巾弯腰收割甘蔗,间或还能看到一两位老人在蔗田里辛苦劳作。一扎扎去梢的蔗条整齐地码放在地里,等待糖厂的大车来收购。

  这是每年榨季广西甘蔗产区最有代表性的劳动场面。

  18-50岁的壮劳力进城打工去了,留守的女人和孩子成了高强度甘蔗收割的主力。

  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是减轻农民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种植、收获环节是全程机械化的瓶颈。“十一五”期末,广西蔗地深耕机械化水平达到70%,但种、收机械仅仅是实现少数突破。这样的滞后,不仅不能将蔗农从繁重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更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农村劳动力匮乏的局面;作为广西最大宗的农业经济作物,甘蔗生产机械化水平低,严重制约了蔗糖产业的升级换代及广西农业现代化水平。

  1 “硬骨头”魅力无穷

  广西甘蔗种植面积1500多万亩,年产甘蔗6000万吨。

  广阔的蔗田,本是机械化大展身手的天地;但特殊的丘陵地势,却又桎梏着机械化的拳脚。

  政府一年年加大农机购置补贴力度,铆足了劲儿推动步步艰辛的甘蔗种、收机械化进程。

  具有研发能力的大农机制造商也摩拳擦掌,前来啃“硬骨头”。

  之前,与中国农机行业有近百年合作历史的美国凯斯农机来过。

  2012年3月,经过充分准备,全球最大的农机制造商、世界500强企业约翰迪尔也来了。

  约翰迪尔的甘蔗收割机在巴西、美国、澳大利亚、印度和泰国等甘蔗产区享有盛誉,占领了全球近七成的甘蔗收割机械市场。在中国,因为甘蔗主产区的特殊地理因素,约翰迪尔拳脚施展不开,在进入中国的36年,都没能来到广西。

  2009年,约翰迪尔开始对中国广西、广东、云南甘蔗产区进行全面调研。2012年,新一代小型甘蔗收割机样机诞生,并被带到广西金光农场的蔗田进行现场作业展示。其中国总裁卢克?盖斯塔特说:“2012年,我们将与广西加强合作,深入开展甘蔗生产机械化试验农场项目,展示先进的农艺及农机技术,并最终推广及应用到广西的甘蔗生产。”

  2 “明细账”令人振奋

  金光农场作业现场,许多农场职工站在田埂上观望,附近村子的农民也兴致勃勃地跑来,从好奇到期待,他们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多。

  农场职工老陆问了洋专家许多问题,对甘蔗收割机充满期待:“不错!小许多,动力足,效率高,转弯半径才3米,小地块也能用。以前我们四个人一天收一亩蔗,现在一台机器一天能收四五十亩,相当人力200个啊!”

  对于价格昂贵的甘蔗收割机,老陆也有自己的设想:“现在我们有政府的购机补贴,农机协会再凑点,就能用机子做服务了。现在请人收蔗一天一吨的工钱是100元左右,收一亩蔗的人工成本是400元。如果机械收割打个对折,一吨收50元服务费,那一台机子一天可以收1万元服务费。机械收割有钱赚啊!”

  按顶级理想粗略一算,如果全区1500多万亩蔗地都实现机械化收割,那就是30多亿的产值空间!

  “现在这台机子还得进一步改造,旁边的农用收蔗车与收割机的配合不够默契。车轮间距与蔗行的间距也要考虑,不然就把甘蔗头压坏,影响了来年的出芽率……”

  面对老陆,约翰迪尔的技术员想到了改进产品,农机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想到了进一步推进甘蔗种植的规模化、标准化。

  3 “十二五”放飞梦想

  记者从《广西甘蔗生产机械化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中了解到:至2015年,广西甘蔗耕作、种植、收获机械化水平要分别达到90%、25%、20%,甘蔗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49.5%,比2010年提高10.5个百分点,跨入中级发展阶段。

  自治区副主席陈章良对甘蔗生产机械化长期高度关注。他认为,甘蔗生产机械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农民传统种植习惯、制糖工艺、土地整理、机具研发、资金保障等方面的因素。只有政府牵头,农垦、工信、发改、科技、财政、农业、农机等部门和农机科研企业、制糖企业等单位之间共同协作,形成合力,才能有效解决机具研发、发展规划、资金保障、农艺改革、制糖企业技改和机收甘蔗入厂扣杂等问题,加快推进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

  国外的实践证明,蔗地必须连片种植100亩以上才能发挥机械化的效益。因此,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要求农民连片规模种植,土地集约化经营。

  据统计,目前全区种植面积30亩以上的种蔗大户有3700多户,吸引种蔗大户实施全程机械化,是提高全区甘蔗生产机械化水平的一个重要示范阵地。2011年,全区农机部门在全面了解掌握本地种蔗大户数量、面积、土地条件、机械化程度及急需引进的机械等情况下,对种植大户购机实行优先补贴,帮助种植大户科学选择、优化配置先进适用的农机化新技术、新设备;组织农机专业合作社等社会化服务组织,帮助种植大户解决全程机械化中遇到的难题和问题,促进种植大户顺利实现全程机械化。

  未来5年,农机部门及各农垦农场、制糖企业将联合起来,积极推进土地整合。制糖企业发挥企业资金优势,通过租用等方式,租赁农民土地建立企业的甘蔗生产基地,引进甘蔗生产机械,推行全程机械化作业,降低原料蔗生产成本,引导蔗农规模种植,从而实现糖企和农民的双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