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纪实

 一生真爱888 2013-08-13

文化铸就安全路

——通化矿业集团公司安全文化建设纪实

《吉林工人报》(2012年11月13日 03版)本报通讯员 李永刚 岳树国 摄影 刘忠利 记者 管玉秀

 

    

吉林省煤业集团通化矿业公司是一个有着64年厚重企业文化底蕴的大型国有企业。前身是成立于1948年的通化矿务局,2005年末改制为国有独资企业。

近年来,通矿公司以打造本质安全型、安全高效型矿井为目标,以塑造本质安全人为核心,不断创新、不断丰富,扎实推进安全文化建设,成功构建了安全文化建设“五五”工作格局,即发挥宣传作用,宣传声势立体化;发挥亲情作用,思想教育人性化;发挥机制作用,安全活动经常化;发挥模范作用,选树典型示范化;发挥整体作用,齐抓共管网络化。使安全文化内化于心、融化于情、强化于行,充分发挥了安全文化的影响力、感染力和引导力,使通矿公司的全体干部员工,始终牢记并认真践行“生命至上,安全第一”、“安全是各级组织的第一政治,各级干部的第一责任,是广大员工家属的第一福祉”和“违章作业就是违法,违章指挥就是犯罪”等安全工作理念,始终保持着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状态抓安全,认真做到任何事情都不能冲击安全、任何时候都不放松安全、任何地点都不忘记安全、任何人员都不忽视安全,为通矿公司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地好转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2008年以来,通矿公司安全周期不断创历史新纪录,质量标准化国家一级矿井达标率为100%。安全生产创出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最好水平,连续三年被吉煤集团授予“安全生产先进单位”。连续六年被国家安监总局、中华全国总工会评为全国“安康杯”竞赛优胜企业。八宝煤业公司被国家安监总局授予“全国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荣誉称号。松树镇煤矿、道清煤矿被吉林煤矿安全监察局授予“吉林省煤矿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 荣誉称号。

文化引领:构建安全大格局

通矿公司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空间,多方位开展安全思想宣传教育,使广大员工置身于浓厚的安全氛围之中。

通矿公司充分运用立体化、全覆盖的“三多”宣传网络,即“多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大力强化安全思想宣传教育,使“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安全理念根植于员工的思想之中,融入到员工的心灵深处,使其内化为员工的自觉意识和行动准则。

几年来,通矿公司党委、通矿公司每年下发的第一个文件都是关于安全工作的文件,召开的第一个会议都是安全工作的会议,策划的第一项活动都是安全思想教育宣传活动。公司党委结合不同时期工作实际情况,统一编写宣传口号,印刷宣传单,报纸、电视开辟专题、专栏,刊登安全文章和安全知识,播放安全教育专题片,做到了报纸期期有专栏,电视天天有报道。各原煤生产单位都利用入井候车大厅电子屏和井下小广播播放领导安全生产动员讲话、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知识。

全矿区各级党群组织通过印发宣传单,悬挂条幅标语,更新板报画廊和安全知识答卷、安全演讲、安全征文、发送短信等形式宣传安全知识。每年的“安全生产月”和“咨询日”活动,全矿区各单位都分别举行“咨询日”仪式和安全宣传一条街活动,全矿区几千人参加活动,开展安全宣誓、签名传递、安全挂图、安全长跑、百辆摩托车铁骑宣传队环城区矿区宣传、安全大篷车进集市、进社区等活动,广泛宣传,大造声势。全矿区从电视到广播,从报纸到牌板,从流动车辆到安全条幅,从街道到社区,从地面到井下,安全宣传举目可见,侧耳可闻,形成了多方位、立体化、网络化,铺天盖地、声势浩大的宣传态势。

同时,通矿公司还把不断创新深化安全活动载体作为推进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手段,整体有规划、年年有主题、活动求创新,步步深入,强势推进。从2009年开始,相继开展了“安全生产年”、“安全生产巩固年”、“安全生产提升年”和“争创安全生产最佳年”活动。各基层单位结合实际,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系列安全活动,以活动营造氛围、以活动助推理念渗透、以理念提升安全意识。

八宝煤业公司党委组织开展的“安全大道”知识竞赛,经过日赛、周赛、月赛、季赛,最后进行年终总决赛,时间长、竞争性强,充满悬念和娱乐性,充分调动了员工学习安全知识、安全规程的积极性。松树镇煤矿党委开展的安全文化入“五室”(候车室、会议室、更衣室、活动室、办公室)、进“三店”(商店、饭店、理发店)、到“一家”(员工家庭)活动,使安全理念、安全常识随处可见,矿区安全文化氛围浓厚。道清煤矿“黑小伙”服务队,定期深入到井下,在掌子头利用工人休息的间隙,为一线员工送文艺节目、送安全书籍,开展安全知识竞赛,强化安全思想教育。离退休管理中心的老干部为一线将士送去安全信,用今昔的变化对比嘱托和期盼一线将士珍爱生命,保证安全。培训中心将煤矿10个工种的应知应会安全常识,编成数来宝,到井口进行宣传表演。

今年以来,通矿公司党委创新安全教育方式,在通矿电视台开展了“安全短剧展播”活动。组织矿区员工家属自创、自编、自导、自演安全短剧,用身边的人演身边的事,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新颖的安全教育方式,在矿区引起了强烈反响,同时也在员工中掀起了创作安全短剧、参演安全短剧的热潮,进一步推动了安全文化建设的深入开展。

据不完全统计,仅2012年“安全生产月”期间全公司就开展了12个系列的84项活动。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的安全活动,使员工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了对安全理念的认知,受到了安全文化的熏陶和启迪,推动了安全文化建设不断深入。

通矿公司充分调动方方面面的力量,发挥各方面的作用,形成了党、政、工、青、妇齐抓共管的“大安全”、“大文化”格局。各级党组织开展了以“召开一次安全专题生活会、上好一堂安全专题党课、开展一次反‘三违’查隐患活动、开展一次安全攻关奉献活动、提一项安全合理化建议”为内容的“五个一”活动。各生产单位的矿长、党委书记亲自上安全党课,讲解事故案例,进行安全责任警示教育。各级党组织以“亮出党员身份,彰显先锋作用”活动为载体,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深入开展党组织创“三最佳”、党员身边“三无”活动,做到了党员身边无隐患、无违章、无事故。

各级安监部门充分发挥培训中心和四级培训站的作用,对“三项”人员和井下作业人员进行全员培训。加强对各专业岗位员工进行岗前、转岗、复岗的安全培训和新设备、新工艺操作人员的培训。每月开展一次有针对性的事故模拟演练活动,大力宣传、普及生产安全事故预防、避险、自救和互救知识,牢记应急职责、程序、应急方案,切实提高干部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各级工会组织以“金头盔在行动”群众安全竞赛活动为载体,开展系列了安全教育活动。“金头盔”安全监督员不定期进行隐患排查治理,反“三违”,查隐患、保安全。组织职工代表定期进行安全视察,了解员工关心、关注的安全生产问题。各级团组织充分发挥共青团的生力军作用,分别成立了“篮盾”青年安全督查队、“小螺号”文艺宣传队、“黑小伙”青年安全服务队等青年志愿者队伍,经常、持久地开展安全思想教育活动。“红丝巾”家属协管员积极开展“红丝巾在飘动”活动,她们一年四季,冬送温暖,夏送清凉,一杯热牛奶、一个平安果、热腾腾的饺子、饱含深情的粽子,让一线员工时刻感受到亲人的关注和支持。面对面、实打实、心贴心的服务理念,贴近一线,贴近员工的话安全、送亲情活动,筑起了安全思想教育的第二道防线。

文化感染:安全长城情筑成

企业安全文化是安全价值和安全行为准则的总和。体现为每一个群体对安全的态度、思维程度及采取的行为方式。因此,安全管理需要制度的“严”,更需要人文的“情”。通矿公司采取“三动”方法,即亲情打动、关爱感动、事例触动,充分发挥亲情感化的作用,着力营造情深意浓的安全文化氛围。

为了增强安全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活化安全教育的方式方法,各级党群组织充分发挥“家”在安全生产中不可替代的作用,深入开展了“爱妻爱子爱家庭,离开安全等于零”、“安全你我他,幸福连千家”活动。松树镇煤矿党委开展的“关爱丈夫,快乐一天”“五个一”活动,即妻子为丈夫“说一句真情的祝福、送一个甜蜜的微笑、换一身干净的衣服、做一顿可口的饭菜、营造一个舒适的环境”,为一线员工营造了温馨幸福的家庭氛围。道清煤矿组织父子、兄弟同在矿区工作的员工举行了“父子共同话安全”座谈会和“矿工亲兄弟联手保安全”座谈会,儿子为父亲献花祝福,父亲为儿子戴安全毛巾,兄弟互签安全承诺书,浓浓父子情、兄弟谊,使矿工深刻感受到,只有保证安全才能享受幸福的亲情。各单位组织家属写安全家书,利用宣传牌板和《通化矿工报》展出和登载,并组织退休老工人和矿工子女到井口宣读安全家书,用亲情打动和感染员工。各单位还充分利用各种节日开展特色活动,端午节开展了“粽香飘煤海、亲情系安全”为主题的家属安全叮嘱活动;父亲节开展“父爱暖如日、安全大于天”为主题的员工子女安全期盼活动。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充分发挥了“家”在安全思想教育中的亲情感化作用,增强了安全思想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通矿公司各级组织和领导干部始终牢记“安全是各级组织的第一政治,各级干部的第一责任,是广大员工家属的第一福祉”,把关爱生命、关注安全做为对员工的最大关爱。自2009年以来,通矿公司以“关爱员工,感恩企业”主题教育活动为契机,在安全上对员工倾注了极大的关爱。通矿公司坚持科技兴安,加大安全投入,淘汰落后设备,推广应用先进技术,狠抓矿井质量标准化建设,为一线员工创造安全、舒适的工作条件和环境。公司党委不断深化“关爱员工,感恩企业”活动,对广大员工“政治上关怀、生活上关爱、家庭上关心、人格上尊重”,让矿工工作和生活的更加文明、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矿工切身体验到企业的真情关爱。

各生产单位注重从源头上关爱员工,结合实际开展了深入细致、有针对性的安全关爱活动。各单位都建立了“员工安全状态跟踪信息档案”,根据每名员工在日常工作中所表现出的性格特点进行定位,划分出安全工作中的放心人、聪明人、疲倦人、急性人、蛮干人、斗气人、麻痹人、逞能人、异常人、危险人等“十种人”。针对每名员工的性格特点进行手牵手、心贴心,“一对一”的安全教育、安全培训和家访,从源头消除人的不安全因素。针对节日期间,有些员工容易出现人心思节,精力分散的倾向;上夜班容易出现身体因困乏萎靡不振的倾向;放假检修容易出现思想麻痹大意的倾向和安全生产持续稳定容易出现盲目乐观、骄傲自满的倾向,有针对性进行诚心嘱托、热心呵护、超前提醒、耐心帮教,用真诚的关爱做实、做细安全思想教育,提高员工的自我保安意识。

通矿公司在安全文化创建中,注重选树和总结安全生产中正反两方面的典型人物、典型事例,对员工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思想教育。各生产单位每年都进行安全明星、安全卫士的评选活动,通过报纸、电视,演讲会、报告会等形式,大力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好经验、好作法,使员工学有榜样,赶有目标,教育引导员工争做安全生产的模范。同时,认真总结以往工作中发生的事故案例,进行安全警示教育。通矿公司党委整理编印了《事故案例教育(汇编)》,各单位也结合实际编印了《安全漫画手册》。组织员工对典型事例进行点评,并提出本单位各工种应注意的安全事项。在此基础上,还组织安全事故中的工伤人员或家属进行现身说法,讲述自己亲身经历的教训和事故带来的不幸和痛苦,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用以往的事故案例教训,震憾员工的心灵,警示员工勿忘安全,强化“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安全理念。

文化带动:本质安全成体系

在长期的安全文化管理实践中,通矿公司归纳整理、总结提炼了“三全五零”的安全文化管理理念。即全员、全过程、全覆盖,员工零违章、设备零缺陷、管理零漏洞、安全零事故、再从零起步。将安全文化管理理念的要求渗透到制度中,落实到员工的行动上,通过狠抓“三全”管理,实现“五零”目标,充分发挥了安全文化的引导力。

通矿公司坚持以铁的纪律、铁的手腕、铁的措施严格实施“三全五零”安全文化管理理念。翻开通矿公司的标准制度,关于安全管理的就达214项,涵盖了安全生产的各个岗位、各个环节和整个生产过程。一系列规章制度,紧扣工作范围和管理对象,岗位职责清楚、安全规章明白、操作规范清晰,具有可操作性和连贯性,易于贯彻执行。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专管成线,群管成网的安全管理体系。

各级组织、各部门严格执行“一岗双责”制度,把安全工作做为绩效考核重要的否决指标,进一步增强了各级领导和全员安全第一理念的认识。

各生产单位都与全员签订了安全承诺书、安全包保和安全联保责任书,认真落实和执行员工全员的安全责任,有效地促进了员工之间互相提示、互相监督、互相保安,增强了员工之间合作解决安全生产问题的自觉性。

刚性的标准、健全的措施、全员的积极性,为安全生产持续稳定好转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通矿公司狠抓生产全过程管理,严格执行质量标准化检查考核制度,坚持动态验收和静态验收相结合,狠抓动态达标,倡导常态达标,全面推广应用矿井质量标准化信息评价管理体系。紧紧抓住“四化”即“人的行为规范化、设施标准化、环境整洁化、管理严细化”为主体的四个关健环节,推动“人、机、环、管”的协调发展,不断打造标准化“精品”工作,促进质量标准化的逐级提升。

各生产单位严格执行干部入井带班制度,带班领导在井下交接班,保证了矿井24小时有领导干部在现场指挥安全生产。做到班班有领导、处处见干部,加强对重点部位、关键环节的检查巡视,及时制止违章违纪行为。

各生产单位以实行准军事化管理为契机,狠抓员工的安全行为养成。通过开展准军事化训练,提升员工的执行力,做到有令则行、有禁则止;通过实行“手指口述”安全确认法,使全体员工养成了“眼看、心想、手指、口述”安全操作习惯,提升了本质安全水平。

公司党委在生产单位班组中开展了以“手指口述标准化,隐患处理及时化,现场管理有序化,安全生产规范化,班前会议持久化,创班组最佳业绩”为主要内容的“五化一创”班组竞赛活动和“班前警醒、班中提醒、班后反省”班组安全教育活动,筑牢了安全生产最基础、最前沿的阵地。

从入井宣誓到井下工作面,从动态达标到常态达标,从“手指口述”到“三醒(省)活动,安全文化融进了矿井、段队、班组,融入到了安全生产管理的全过程,确保了全过程实现安全生产。

在实践中,通矿公司全力打造全覆盖、无缺漏的安全文化网络,使安全文化进矿井、进区队、进班组、进社区、进家庭,形成了全面的、系统的安全文化体系。八宝煤业公司大力实施以“三化、三进、三实”为内容的安全文化“三三”工程,即安全制度系统化、安全教育亲情化、安全操作规范化;安全文化走进班组、挺进社区、融进家庭;安全阵地坚实、安全责任落实、安全活动充实,有效地提升了安全文化建设水平。道清煤矿总结提炼出了以“三为、三化、六重” 为内容的“三三六”安全文化建设系统工程,即“以人为本、以教为主、以防为先”,“精细化管理、准军事化养成、规范化操作”和“重宣传阵地建设、重宣传网络传播、重科技兴安保障、重安全监督检查、重“家”亲情文化感染、重安全活动造势”。打造了“理念渗透与活动造势相结合,刚性管理与柔性约束相促进”的具有道清煤矿特色的安全文化体系。松树镇煤矿充分发挥“金头盔督察队、红丝巾服务队、小螺号文艺队、青安岗侦察队、铁骑宣传队”五支队伍的安全宣传监管作用,构建了“五员联动保安全”的安全工作机制,构成强大的安全宣传监管网络,有效地确保了企业的安全生产。

全覆盖、大网络的安全文化建设体系,夯实了安全生产的基础,形成“人人想安全、人人做安全、人人能安全”的良好格局。

独具通矿特色的安全文化,已经悄然转化为强大的企业凝聚力、生产力和发展力,渗透到了生产的各个环节,用文化推动了企业的安全发展。我们相信,在文化阳光的照耀下,通矿的明天一定会更加安全更加美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