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效促进师生沟通的基本条件

 乔乃强阅览 2013-08-14
 所有的人际关系理论,都强调良好的沟通取决于两个前提:

一是沟通双方所拥有的对人际关系的理解和理念,

一是双方沟通技巧运用的有效性。

要尊重学生,要发扬学生身上的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

(一)同理心——与学生沟通的前提

同理心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最重要的一个条件,也是师生之间建立良好沟通的首要条件。

1.什么是同理心?

同理心是沟通方暂时放弃自身的主观参照标准,尝试设身处地地从对方的参照标准来看事物,使我们能够从对方的处境来体察他的思想行为,了解他因此而产生的独特感受。

同理心包括三个条件:1)站在对方的角度看待问题;2)了解导致这种情形的因素;3)把这种对对方设身处地的了解让对方了解。

关于同理心要避免的三种误解

1)同理心不等于了解

了解是以个人的主观参照标准看事物。

同理心是一种设身处地的感受状态。

2)同理心不等于认同和赞同对方。

认同和赞同中包括沟通双方对一些问题的看法和价值观等方面有一致性,都带入了自己主观的参照评价系统。同理心是对对方有一种亲密的了解,像感受自己一样去感受对方的内心世界,由此产生共鸣同感。

3)同理心不等于同情。

同情往往体现出双方存在高低、尊卑地位的差别。

同理心体现的是双方地位的平等性,使得对方感到获得了理解和尊重,从而产生温暖感和舒畅的满足感。

在人际关系中,如果沟通双方能够从同理心的角度,去感受对方的感受、信念和态度,并有效地将这些感受传递给对方,对方会感到得到理解和尊重,从而产生温暖感和舒畅的满足感。这种感受可以诱发出彼此充满体谅和关心爱护的沟通氛围。

2.同理对方是一种沟通立场和能力

同理的过程包括对对方理性和情感状态的感受。

在沟通中,越是有能力去清晰感受对方的内心世界的种种感受和态度,就越能了解对方,越有能力与对方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同理的过程也是吸住对方进行自我表达、自我探索和自我了解的过程。

教师关怀学生的过程就是同理学生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能够进入学生的情绪和思想的参照系统中,以学生的眼光去看“他的世界”,以学生的心情去体会学生的心情,而且,以学生的思想推理来思想他的一切。

3.教师对学生不能同理的不良后果

1)学生觉得老师不能理解自己时,就会觉得老师并不关心自己,随之会感到很失望、沮丧,对老师的信任度会降低、向老师敞开心扉的欲望会很快消失和终止。

2)老师无法真正接纳学生,造成对学生的无端的指责和批评,形成对立。

3)老师不能正确对待学生,作出积极的回应,无法提供建设性的帮助。

4)由于缺乏对学生的正确了解与判断,会给学生提供不合适的教育影响,甚至会误导学生。

4.老师对学生同理心的传递

1)懂得“意译”学生传达出的信息

这段对话中,老师的第一个反馈没有准确的反射出对学生“担心”,所以学生觉得有重新进行较为详细对老师表述“担心什么”的必要,直至老师能真正理解为止。

下面在看几个“有效反馈”的例子:

这几个案例中的教师对学生的“意译”是很准确的,知道学生的真正意思。

但是要注意的是,老师的责任是帮助学生了解他们自身地感受,帮助他们探索他们自己地真正地问题,并能做到自行解决。

而不是越俎代庖地用自己地价值观直接代替学生作出判断和决定。

老师根本没有留意这个学生所说的话,她问学生为什么如此悲伤,是个十分不适合的问题,说明老师根本没有去感受这个学生的内心状态。

老师的回应虽然在内容上是和学生表面所说的一致,但他只领会了学生十分表面的感受,所以在回应上救只有内容上的表达,缺乏情感要素,显得了解的不够。

老师要与学生产生积极的沟通效应,最低限度要达到这样同理。周围老师的回应显示了他对学生表达的表面感受有正确的了解,但他仍然没有对学生较深的感受做出回应。但是这样的沟通已经能够带来正面效应了。

这位老师由于她所达到的同感相当深,因此在她的回应中,她表达了学生表面言语后面更深的感受,可以引导学生去表达更深和本来还没有察觉到的感受。

老师做到了正确的同理,无论在表面或深入的感受上都很准确,她不仅同感到了学生很失望很难过等表面感受,甚至连很深入的,如气愤、不甘心和矛盾等也做了回应。在这个层次上能够做出回应的老师完全能够设身处地感受显示的内心世界了。

3)老师在同理心地交谈中所应基于的立场

同理心的沟通,真正地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增进对自己地了解和接纳,是为了引导学生增强自己来解决问题地能力和自觉性。

A.教师对学生自行解决问题的能力,应抱有信任感。

这种信任应当是发自内心的。信任可以给与学生以信心和勇气!

B.同理感受的过程中,教师应能“由衷接受”学生所表现的情感,不管这种情感如何对教师心目中的尺度不相符合。在学生向教师无掩饰的表露自己的时候,往往就是其摆脱内心困扰的时候。

C.教师必须由衷愿意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并为此安排时间。

D.教师在对学生的烦恼感同身受的同时,又应当能保持适当的距离,不能卷入其中,使得自己也真正烦恼。

E.同理心的目的是要在同理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能更为深刻的了解问题的症结所在,而不是“为了同理而同理”!

5.如何促进教师对学生的同理心

1)教师对学生向教师所传递的看法和感受持接受的态度。

2)教师站在学生的立场,设身处地地从学生地立场来看待他们。

3)透过语言或非语言地形式,向学生表达出教师对他们地了解。

6.同理敏感度的训练

同理敏感度的训练在心理辅导中被称为“观察力训练”。主要包括一些一些方法:

1)从学生的行为观察,包括对方表现出的语言和非语言形式。

2)从学生的说话特别是用词方面着手,进入这些词汇的含义中、语境中去体会学生的内心本意。

3)加强和丰富个人的词汇,对各种感受更加有清楚的分辨和体会

4)留意学生说话语调的缓急高低,体会这些语调所表达出的情绪和心态。

如:愤怒时声音会很大、吐气急甚至喊叫。忧郁时会轻柔无力、吐气很弱等。

5)透过学生的面部表情、眼神、手部动作、坐姿等非语言行为,增强对学生的了解。

6)学会进行逻辑判断。

例如,一个中学生告诉他的老师说他的父母吸毒,他很痛苦。老师在听了这几句话后,光凭逻辑的判断,就能够想像这个学生必然是感到恐惧、失望、伤心和愤恨孤独。

7)尽量多的接触社会,加深自己对生活体会的广度和深度,理解个人的生活经历和背景对人性的塑造作用。

(二)用真诚唤起学生的信任感

1、什么是真诚?

真诚是:由衷表达、真实、可靠、诚实、不戴面具、

建立真实的关系、真情流露、坦诚、真实面对自我……

2、真诚的意义

马斯洛:当人际关系缺乏真诚的时候,就无可避免地会产生疾病。

真诚带给人温暖、体谅、宽容、心情舒畅。

真诚的反面是掩饰与虚伪,这些会消耗掉人的许多精力,难以进行建设性的成长。造成人际的紧张、矛盾、烦恼恐惧、疲惫、焦虑与悲哀。

3、教师对学生的真诚是一种教育的力量

学生在与教师的交往中,只有感到被信任、可以充分展示自己的生命全貌后,才愿意去回应给老师以信任感老师生命的接受

学生对老师的信任度和接纳度有多高,对老师所传递的教育影响的接受度就有多高。

4、教师向学生表达真诚的技巧

1)自我接纳和自信

自我接纳是指教师自己有勇气面对自己的内心世界,了解自己内心中软弱、阴暗和脆弱的地方。

由此,可以体验到每个人都有脆弱、阴暗、软弱的一面,每个人都需要得到外界的支持和宽容。

自信来源于对自己的了解和由此产生的安全感、自在感。自信使人不再需要伪装和防御,从而给学生带来安全的沟通氛围。

2)在恰当的时候勇于向学生承认自己也有无知、犯错误、存在偏见的时候,有分寸的向学生承认自己不是一个完美瑕的人。

这种表达可以缩短与学生的沟通距离。

3)在与学生相处,为学生制定事先制定教育计划时,要有教师的高度,又要能把自己当作是与学生平等沟通的朋友。

4)向学生表达真诚的自我体验,不是无条件的自由向学生“倾诉”自己的心态。如果说出来的感受对学生没有帮助,不必说出来。

(三)接纳和尊重学生

尊重和接纳学生的内涵

1)对学生的尊重和接纳并不等于赞同学生的不良行为。

2)学生可以拥有自己的价值观和思考模式。

3)对于学生未来的良性成长持积极的态度。

4)不要轻易下判断和结论,而是充分地聆听,宽容地接受学生的自我表达和自我觉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