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佛珠
蓝精灵佛珠表面有一层悠悠的蓝光,更神奇的是在强光的照射下,内部的爆芯竟然是美丽的紫色,又带着点点的蓝光,实在是美不胜收!!!蓝精灵好象深海静静的幽蓝,昭示着一种神秘的力量。
民间有句老话说:“千年琥珀、万年蜜蜡”,实际上很多人并不明白琥珀蜜蜡,常见的误解很多,一是什么都不太懂,张嘴就问,是不是里面带虫子的就是琥珀?或是“是不是撮撮带香的是天然的?”不然就是很内行地说“千年琥珀,万年蜜蜡”,是不是万年以上的蜜蜡比千年的琥珀好?专业的说法如果往复杂了说,琥珀蜜蜡是什么,是可以写出一本书来的,但简而言之,就是至少是两千万甚至上亿年前的松柏类树脂经过漫长的地质变动而成的化石。而蜜蜡是琥珀的一种,在物理成分和化学成分上都和琥珀没有太大区别,只是琥珀酸含量较高,呈现不透明状态,因其"色如蜜,光如蜡"而得名。
蓝精灵是蜜蜡之王,有着无上的尊贵。内含石灰及氧化钛,具有神奇的力量。皮肤吸收后,使身体发出第六讯号波段,与人体产生共震,会产生一种无形蓝色的保护罩,一切幽灵妖精不敢绕身,能镇宅、护身、祓魔、祛鬼,佩戴后更精神百倍。
蜜蜡是自然界中最奇幻的珠宝之一。它的成因众说纷纭,各界研究者提供共30多种关于蜜蜡形成的说法,其中一种指出:蜜蜡是几千万年前树脂的化石,在形成的过程中与空气,水源,土壤中的各种矿物质等等接触融合,形成了千变万化的颜色和神秘莫测的特性。更有灵修人士认为蜜蜡被远古的先知赋予了灵性力量,这种力量往往形成一种莫名的吸引力,使灵性修行之人士不约而同的对蜜蜡产生浓厚的兴趣,所以蜜蜡被尊为佛家七大法物之一也是对它所携带的灵性力量的认同。
蜜蜡对特别修习YOGA的人特别有好处,能帮助修习者在冥想时更快的贯通气轮。每件蜜蜡都是蕴涵不同灵性的活化珠宝,最好的养护方法就是经常的佩带。人气的呵护会唤醒蜜蜡,它将变的润泽通透,富于变化,否则便暗淡无光。拥有蜜蜡的人应用爱心收藏,不能用化学物品擦拭或随意丢弃。
如同玉代表着中国的宝石文化一样,自古以来在欧洲,人们称为“北方之金”的琥珀被视为吉祥物,多为贵族阶层拥有,是 欧洲宝石文化的代表 。 琥珀是11 月份的生辰石,另外凡属狮子座、巨蟹座、双鱼座及天蝎座的人都适合佩戴,因为这些星座是和琥珀相关联的。
蜜蜡被佛教界视为圣物,与金、银、珍珠、珊瑚、车渠、琉璃一起列为 佛教七宝 。
古希腊传说中,琥珀是女神赫丽提斯的眼泪 变化而成的。在我国则认为,琥珀是猛虎死后的魂魄变化而来。
在实际生活中,人们把它们佩戴在身上,可以 “ 安五脏、定魂魄、去鬼邪 ” 。我国有些少数民族,在婚礼仪式上一定要给新娘戴上一串琥珀项链。他们认为琥珀能使新郎新娘感情和睦、永葆青春 。
下面要简单介绍一下琥珀之最
1、 琥珀是世界上唯一将生物保存其中的,历经千万年依然完好如初的宝石。
2、已知宝石种类中最轻盈的宝石。
3、最古老的宝石(琥珀是已知不分国家、不分文化、不分地区,以流行有 7000 年之久的宝石)。
4、色彩最丰富的却又最中性的宝石(琥珀是不分年龄、不分性别都能佩戴的一种宝石)。
5、琥珀是任何一种宗教都信仰的宝石(如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
以上大至就是琥珀类的特点,虽然不如钻石璀灿,不如黄金贵重,但胜在温润内敛,而很多人最喜欢蜜蜡的一点,就是它的变化.
带过蜜蜡的人可能都会有感觉,有缘人佩带愈久、欣赏愈深,蜜蜡会在色彩、光泽和纹理上变得更加美丽(有的甚至会出现图腾形状),以为回报。
红晶蜡与琥珀(清代)

琥珀(清代)

老蜜蜡(藏蜡)

沉香木珠(越南)

黄花梨木珠(海南)

菩提树根瘤木珠

老西藏天珠

老玛瑙珠(清代)

茶晶

白水晶

红珊瑚

铜丝琉璃珠(清代)

玉珠(地方玉)

黄龙石珠

缅甸玉(C)

佛珠的说法
佛珠,本称念珠,是指以线来贯穿一定数目的珠粒,于称名念佛或持咒时,用以记数的随身法具。其梵文原语包括四种意义:
(一)pasaka-mala,音译是「钵塞莫」,意译作「数珠」。
(二)aksa-mala,音译是「阿叉摩罗」,意译作「珠謦」。
(三)japa-mala, 音译是「渣巴摩罗」,意译作「念诵謦」。
(四)aksa-sutra,音译是「阿叉修多罗」,意译作「珠之贯线」。
而梵语mala是‘謦’的意思。通常来讲佛珠的最初起源,是由于古印度人有缨珞謦条缠身的风尚,而正是这种风尚的沿袭,逐渐演变成为后世佛珠的使用。
在佛教经典中,有关佛珠的起源,一般都以《木木患子经》所载佛陀对波流离王的启示作为通说。经文载:
佛告王言。若欲灭烦恼障报障者。当贯木木患子一百八。以常自随。若行若坐若卧。恒当至心无分散意。称佛陀达摩僧伽名。乃过一木木患子。如是渐次度木木患子。若十若二十。若百若千。乃至百千万。……大善我当奉行。即敕吏民。营办木木患子。以为千具。六亲国戚。皆与一具。王常诵念。虽亲军旅。亦不废置。
由此可知,波流离王在听到佛陀的开示之后,便开始用木木患子来制造佛珠,持念“三宝”之名,用以消除烦恼障和报障,这应当是佛教当中,佛珠最初的起源了。
应当指出的是,佛珠虽然现已成为佛教徒的一项重要标志。但如果溯其本源,佛珠却并非佛教所创用。如古印度婆罗门教中的“毗湿奴派”,很早便有持用佛珠的记载,并且以律典为所依的南传佛教徒亦不曾流行过佛珠。这在出土文物中,亦有例证。如在印度出土,属于公元二世纪时代的“龙王皈佛”造像上,有一尊婆罗门像,其颈上是悬挂有佛珠的。我想,这就如同佛教起源于印度,大兴于中土“墙内开花墙外香” 的道理一样,佛珠虽非佛教所创用,但却正是因为植根于佛教这块肥沃的土壤中,才有可能成为今日中国汉藏、蒙古、日本。韩国等地区僧尼、居士所携用的重要法具。
在我国,国人知道佛珠这一称谓,最早应始于东晋(公元317--420年)时代所翻译的《木木患子经》,只可惜译者的名字已经失佚了。但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两晋时期,异域僧侣来华者甚众,这些外国沙门中必然会有携带佛珠而来的。
延至唐代,在佛教大兴的时代背景下,记载有关佛珠的经典被广泛传译,先后有天竺僧人阿地瞿多所译的《陀罗尼集经》、宝思惟译的《校量数珠功德经》、不空三藏译的《金刚顶瑜伽念珠经》、义净三藏译的《曼殊室利咒藏中校量数珠功德经》等诸多经典。
佛珠的种类很多。若就其使用方面来讲,通常可分为三种类型:
(l)持珠--用手掐捻或者持念的佛珠
(2)佩珠--戴在手腕或臂上的佛珠
(3)挂珠--挂在颈上的佛珠
持珠,多用来记录念诵佛号或咒语的数目(见图5)。在经典中解释说:
若善男子善女人,有能诵念诸陀罗尼及佛名者,为欲自利及护他人……若欲愿生诸佛净土者,应当依法受持此珠。
佛珠的数目
每串佛珠,都是由一定数目的子珠串缀而成,而各种佛珠特定的数目皆有不同。数目不尽相同的缘由是因为各本佛经的记载有异而成。兹列表如下:
颗数
出处
1080
《金刚顶瑜珈念珠经》
108
《木木患子经》 《校量数珠功德经》《金刚顶瑜珈念珠经》《陀罗尼集经》 《文殊仪轨经》
54
《校量数珠功德经》 《金刚顶瑜伽念珠经》《陀罗尼集经》《文殊仪轨经》
42
《陀罗尼集经》
27
《文殊仪轨经》
21
《校量数珠功德经》 《金刚顶瑜珈念珠经》 《文殊仪轨经》
18
《陀罗尼集经》
14
《文殊仪轨经》 《校量数珠功德经》
时下,许多并非信仰佛教的男士和女士皆以佩带佛珠为荣,使佛珠俨然成为一种时尚的装饰品了。其实,在我看来,凡是这些爱戴佛珠的人,是“有善根”的表露,皆应看作是深具善根,无始劫来与佛有缘的人。况且佛陀早有明示:
若复有人手持此菩提珠。不能依法念诵佛名及陀罗尼。但能手持随身。行住坐卧所出言说若善若恶。斯由此人以持菩提子故。所得功德如念诸佛诵咒无异。获福无量。
念珠乃身外之物, 我们念佛诵经主要是内心, 不要被物所系, 被物所碍。更不要被困
在手上的念珠是什麼质料, 要多少颗数, 要如何掐捻, 要拿在左手还是右手, 放高拿
还是垂下。我们持珠但求方便及自在, 也不必要强求庸人自扰的持珠方法, 如「金
刚经」所说: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若见诸相非相, 即见如来」, 念珠也是相之一, 所以我们使用时不要过份计较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