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添堵的中国环岛 发展的现代环交(18P)

 城市道路与交通 2013-08-16


  法国建筑师尤金?海纳德(Eug?ne H?nard)于1877年时就已设计出单向绕行的环形道路交叉。美国建筑师威廉?菲尔普斯?伊诺(William Phelps Eno)则为现代环形交叉的设计概念开了先河,并设计了纽约市的哥伦布环形交叉,于1905年启用。其他的环形交叉亦随后于美国各地落成,其中有许多环形交叉采用更大的直径设计以利高速车辆合流,并规定驶进环形交叉的车辆优先于原本于环形交叉内行驶的车辆,然而这种设计却终告失败,因为尽管有些环形交叉的直径可大至100米,但仍不足以提供足够空间已利高速行驶的车辆在环形交叉内合流,而导致交通事故的比例增高;再者,将优先权给予驶进环形交叉车辆的规定,也造成环形交叉内部的交通堵塞。以上这种环形交叉设计的流弊直至1950年代中期才在美国消失,世上其他地区环形交叉的交通问题则直到1960年代期间,现代环形交叉在英国发展之后才有所改善。
[杂谈] 添堵的中国环岛 发展的现代环交(16P) - 路人@行者 - 路人@行者
英国迷你平面交叉, where a painted white circle is used for the centre. The arrows show the direction of traffic flow.
[杂谈] 添堵的中国环岛 发展的现代环交(16P) - 路人@行者 - 路人@行者
美国的现代环形交叉
[杂谈] 添堵的中国环岛 发展的现代环交(16P) - 路人@行者 - 路人@行者
美国带分隔岛的现代环形交叉
[杂谈] 添堵的中国环岛 发展的现代环交(16P) - 路人@行者 - 路人@行者
Motorways crossing in Czech Republic
[杂谈] 添堵的中国环岛 发展的现代环交(16P) - 路人@行者 - 路人@行者
Sadlers_farm_roundabout

  世界上最有名的环形交叉位于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该环形交叉环绕着澳大利亚国会,其内的每一个交叉口都设有交通信号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环形交叉则位于沙特阿拉伯东部省之首府达曼Dammam,其长度大约有1.20英里。
[杂谈] 添堵的中国环岛 发展的现代环交(16P) - 路人@行者 - 路人@行者
[杂谈] 添堵的中国环岛 发展的现代环交(16P) - 路人@行者 - 路人@行者


添堵的中国式环岛_发现者第159期_网易探索

  近日,海淀区交通委决定拆除上地交通环岛将之改建成平交叉路口,北京的一处著名的交通拥堵点有望得到缓解。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城市引入发达国家的环岛,一时成为城市建设新风潮,赋予其城市名片的功能,成为新型面子工程。却因规划和设计的偏差,中式环岛不但为城市添堵,还带来诸多安全隐患,诸多内陆城市在经历了对环岛的大肆修建后,又开始了对环岛的大规模的清理拆除。

一、中国环岛地理设置有问题
  在一些车流量较大的多项交叉路口,环岛可以使得车流汇集,一定程度上简化交通,所以作为折中方案而建立。发达国家热衷环岛,因将环岛的好处发挥得当:环岛即不需要人力维持交通秩序,不用设置信号灯,降低成本。作为车辆分流的一个重要设施,交通环岛在上个世纪的中国十分流行,有的环岛甚至成为一个城市的标志性景观。但随着城市迅速扩张,它似乎已渐渐跟不上发展的节拍。

1.1 环岛应安置在车流较少地区,中国城市安置在交通要道
  作为静化交通的主要手段,最初发源于西方的环岛,绝大多数都是建在车流量较少的地方。它可以强迫交叉道路的车流汇集后全部沿交通环岛靠右侧行驶,到车辆要转入的路口时右转弯进入预计路线,从而避免了交叉道路的交通问题,减少交叉路口上车流直接交织造成的硬减速。由于车流量较小,并且环岛能有效的归引车流,设置环岛的交叉路口,往往就不再设置信号灯。
  英国海德公园里的环岛设置的就十分精妙,所谓的环岛并不是教条的花坛,而只是地面上一圈环形指示标,在车流量少的时候,汽车按环岛行驶,减少事故。在车流量大的时候,由于环岛本身并没有占据物理空间,环岛上也可以直接通行。在中国不少环岛却修建在车流量大的交通干道,还往往建设得巨大臃肿,直接导致了行车距离增加,通行空间减少,成了拥堵的催化剂。这些不合理的环岛设置,一方面是因为最初设计的生搬硬套,另一方面就是早期的城市规划无法适应城市的急速扩张,但结果都是导致车流量超过环岛的承载阈限,在环岛处形成拥堵。

1.2 环岛加信号灯致交通瘫痪
  在中国很多城市交通规划中,交通环岛常被生硬的安置在十字路口中,环岛导致汽车行车空间减少,行车距离增大,等待时间增加,结果只能行成车流的瓶颈;还因为环岛无力疏导交通,又加装了信号灯,照车辆分流的逻辑控制车流。繁琐的信号系统,冗长的等待时间,导致了高峰期的交通瘫痪。海淀区著名的“堵点”上地环岛就是其中的典型案例。这个位于上地信息路与上地三街的交叉口,是上地信息产业基地的核心地带,随着车流的增多这里在四个出口又增加了红绿灯,这实际上并未起到交通疏导作用,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该地区的拥堵,进出环岛往往要等两三个红绿灯,有时候十几分钟都过不去。
  环岛的地理位置选择出错,再加上信号灯系统设置的问题必定导致效率低下,最终只能是作为交通障碍被拆除。在2007年前贵阳城区每天下午下班高峰时间,各个有环岛的路段,摩肩接踵的车辆在环岛圈内挤做一团,相邻四条路段车成长龙。如此景象,已经成为贵阳市区每天必然出现的“风景”,交通部门决定拆除贵阳城区全部交通环岛,一个不留

[杂谈] 添堵的中国环岛 发展的现代环交(16P) - 路人@行者 - 路人@行者
英国海德公园里的环岛设置的就十分精妙,所谓的环岛并不是教条的花坛,而只是地面上一圈环形指示标。
[杂谈] 添堵的中国环岛 发展的现代环交(16P) - 路人@行者 - 路人@行者
英国海德公园里的环岛设置的就十分精妙,所谓的环岛并不是教条的花坛,而只是地面上一圈环形指示标在英国,环岛作为交通静化的措施大多数出现在小区、商业区乃至公园内,而非交通干道上。
[杂谈] 添堵的中国环岛 发展的现代环交(16P) - 路人@行者 - 路人@行者
长沙侯家塘环岛旁车水马龙。经过环岛的车辆通行处于无序状态,互相挤占车道,极易让该路段堵车。

二、中式环岛安全性低事故频发
  根据道路规划的相关技术标准,规划交通量超过每小时2700辆当量小汽车数的交叉口不宜采用环形交叉口。环形交叉口的任一交织段规划的交通量超过每小时1500辆当量小汽车数时,应改建交叉口。

2.1 主次不分:过分强调观赏性忽视安全性
  在交通规划较为成熟的国家,环岛主要是交通花坛,建立在社区内部(或郊区),目的是降低车速减少事故率(平均可减少29%的事故)。由于转弯半径小,可以十分有效地增加大型货车的驶入难度,多数时间可将大型汽车隔离在社区之外,而且不妨碍救护,消防和校车的偶尔通行,兼顾安全和实用。设置在郊区的大型交通环岛,由于车流少,车速很快,大型环岛的提升安全性的效果更是显著,可以达到73%。
  交通环岛在中国的多数情况却并非如此:设计观赏性大于实用性。环岛绿化城市的作用被过分夸大,大型景观植物和装饰把环岛填得满满当当。广东湛江广湛路环岛,在整治理之前,环岛甚至成为了路口中心的大型热带雨林。司机行车时景观植物遮挡了右前方的视线,无法看清右前侧路况;而且由于环岛一味求大,导致弧度过小,降速效果也不明显。高车速,小视野,事故难以避免。

2.2 设计缺陷:只顾汽车行驶顺畅不顾行人安危
  中国的交通环岛设计最大的缺陷之一就是无法有效安置行人,在汇集车流的过程中,行人往往需要横穿多个机动车道才能到达目标车道。因此中国城市的交通环岛最大的弊病,就是交叉点多,车辆到达环岛要减速,因而容易造成交通堵塞,还导致路人行路的距离和危险性大幅提高。泉州后白沙环岛所在的后渚大桥东侧交叉口在建成后的八年中,屡次成为事故“黑点”,每年大小事故达数十起,被称作“魔鬼环岛”,在白沙村道与后渚大桥夹角内的数栋民居,甚至因为屡遭桥头坠落的大货车撞击,成了无人敢住的“鬼屋”。
  交通环岛之所以在国外能起到优化交通和保障安全的前提,是发达国家的“行人为先”理念已经深入规划细节中,在这些国家大型的环岛交通区域往往会增加加宽的人行横道、地下通道或者天桥,保证行人安全,使得道路成为“文明的街道”。

[杂谈] 添堵的中国环岛 发展的现代环交(16P) - 路人@行者 - 路人@行者
广东湛江广湛路环岛,成为路口中心的大型热带雨林。司机行车时景观植物遮挡了右前方的视线。
[杂谈] 添堵的中国环岛 发展的现代环交(16P) - 路人@行者 - 路人@行者
白沙环岛所在的后渚大桥东侧交叉口在建成后的八年中,屡次成为事故“黑点”,被称作“魔鬼环岛”。
[杂谈] 添堵的中国环岛 发展的现代环交(16P) - 路人@行者 - 路人@行者
哥伦布环岛设计师兼顾地铁隧道、下水道等铺设在环岛地下的各种设施设备以及地面上的交通标识和城市照明设施、休闲设施。

三、中式环岛多是为建地标而建
  城市规划并非一劳永逸,随着城市的发展,一些古迹景观往往会与今天的交通产生冲突。这种情况交通环岛也可以以另一种角色为交通减压,使得景观人和车流畅通达到兼顾。但在本来就捉襟见肘的路段,为了“面子工程”而增加环岛,就只能是添乱。

3.1 成为“城市名片”的中式交通环岛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多数城市都把环岛当做地标来建设,在环岛上安置新的“城市名片”,并且为了达到最大限度的广而告之的效果,堂而皇之地把环岛设立在最繁华的路段,建得富丽堂皇,再配以设计粗糙信号灯控制系统,一张张城市名片,也就成为了城市交通美丽的毒瘤。玉溪市“高原明珠”环岛,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它不但成为玉溪著名地标,有当地酒店也以此来命名,还有不少人以此来比喻玉溪,这个“竖琴顶着颗明珠”的城市雕塑陪伴了玉溪人15年;也就是这个环岛,成为玉溪市11个环岛中最拥堵的地段之一。

3.2 巴黎凯旋门与环岛和谐共存
  其实,很多具有悠久历史的城市,因城市的发展,一些古迹往往坐落在城市中心。为解决城市中心的车流量大和古迹观光游客的冲突,环岛便承担起双重作用。巴黎凯旋门环岛是科学严谨地既保护名胜建筑,又缓解交通压力的成功代表之一。这个环岛内部共有10个车道,共有12个路口汇入环岛,其中包括8车道的主干道两条,四车道的次干道10条。根据各个干到的车流量大小,环岛入口处有明确的指示牌配合智能化的信号系统引导车流进入合适的车道。如此复杂的交通状况,和如此中心的路段,也被合理设计的环岛管理的井井有条。
  像纽约的哥伦布环岛,设计师兼顾了地铁隧道、电子通讯网络、下水道等铺设在环岛地下的各种设施设备以及地面上的交通标识和城市照明设施、休闲设施。环岛内环尽管也设有喷泉,纪念碑,以及步行照明设施和休闲设施,但一系列同心环形车道形成环岛的交通缓冲区;外环上,一个环形卵石墙围建起一个退让区,街道照明设施、标识、信号灯等都设置在该区域。这样,环岛内部的行人可安全的躲避川流不息的车流。

[杂谈] 添堵的中国环岛 发展的现代环交(16P) - 路人@行者 - 路人@行者
不到2公里长的香榭丽舍大街就有两个大环岛和几个小环岛,协和广场的环岛有6个出口,凯旋门星形广场环岛则有通向全法各地的12个出口。

  在西方被视为先进理念的交通设施,在中国却沦为了堵车又堵心的交通毒瘤。在新一轮拆除名存实亡的环岛的热潮下,也应该考虑对环岛的改造。环岛拆除有其优势,但也要看路段和路口是否匹配。

美国纽约哥伦布交通环岛改造工程以其极具创造力的设计,使环岛景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实用性大大增强的同时,环岛也变成了更具生气、激情的城市设施,该项目因此荣获2006年度ASLA综合设计荣誉奖。环岛包含两部分,内环占地约3600平方米,外环总面积14800平方米。设计师克服了地铁隧道、电子通讯网络、下水道等铺设在环岛地下的各种设施设备以及地面上的交通标识和城市照明设施、休闲设施对新方案实施的影响,经过与相关部门协调后,拆除了部分设备设施,进而确保方案的完整和有效。设计师为内环准备了一个崭新的喷泉、一个纪念碑以及步行照明设施和休闲设施。纪念碑位于环岛中心,由一系列同心环形车道形成环岛的交通缓冲区。地势略高的区域则成为设置植物种植区、喷泉、地面铺装、座椅和灯具的地段。外环上,一个环形卵石墙围建起一个退让区,街道照明设施、标识、信号灯等都设置在该区域。这样,环岛内部的行人可安全的躲避川流不息的车流。此外,这个位于种植床和邻近环岛的交通路线之间的屏障,也能防止因交通产生的碎片和污染物对种植床内的植物造成侵害。过去设置在纪念碑四周的小型喷泉被全部清除,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中心休闲广场,以烘托纪念碑的庄严肃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