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积德”打开人类幸福之门的钥匙

 青衣问道 2013-08-17
编者按:打开幸福之门的钥匙是什么?就是老子《道德经》里面提出的“道”和“德”。文章对“道”和“德”分别提出了十条诠释,最后指出:“积德”就是打开幸福之门的钥匙。文章论述理论性强,对倡导社会的道德风气有指导意义。


  自古至今,人类总在不息地寻找着打开幸福之门的钥匙,茫茫苍穹,上下求索,科学宗教,众说纷纭。其实,这把钥匙就在老子的《道德经》之中。老子是中华民族智慧的最高代表,老子倡导的理论是一种注重柔性管理的和谐文化,而世界文化的未来发展方向一定是朝向和谐文化的,老子的《道德经》就是和谐文化的渊薮,其中的理论法则为人类提供了打开成功、健康、快乐之门的万能钥匙。

认真阅读本文,你就会感觉到自己已经找到了这把幸福的密钥,可要用好这把钥匙,创造真正幸福的生活,还要你亲身去研读《道德经》,亲身去悟道修德,这样,你就必会踏上幸福的康庄大道。


 
 






  这把创造人类幸福的万能钥匙就是老子提出的“道”与“德”,在本文中我要把自己对这两字的体悟及其为什么称其为创造人类幸福的钥匙进行系统的阐明。重在说明以下三个理念:
  (一)“道”是宇宙的智能,它创生一切,无所不能,无所不在。
  (二)“德”是道的正向表现,它是道之正确的真理性体现。
  (三)积德悟道是打开人类幸福之门的钥匙。
  这里对“道”与“德”的这种概念法是一种全新的观点。





  
  人类自古就在对世界的本原和人类的奥谜进行着不息的探索和研究。世界的本原究竟是什么?万物是怎样生成的?这是自古以来哲学家所思考的终极问题。老子是第一个对这个问题做了系统的探究与思索的人,因此我们说老子是哲学之父。老子第一个提出了“道”为万物之宗,道为天下之母的思想,他回答了世界的本原问题,提出了道本体论。明确提出天地万物的本原不是上帝,而是“道”,现在我们就从这个“道”说起。
  
  (一)老子说的“道”是什么?
  “道是宇宙的智能,它创生一切,无所不能,无所不在。”
  对道的含义,随便我们就可以罗列十多种,最常见的是把“道”理解为“规律”、“法则”、“道路”、“阐明”、“道理”等等。其实这都是对道的片面认识,只有体悟到“道”是一种创生一切,无所不能,无所不在的能量,才能基本把握“道”之本质,正因为道是无所不能的,只要我们真正对“道”有所体悟了,也就把握了打开幸福之门的钥匙。
  以下我对“道”的性能进行了十点阐述,旨在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能启示大家对老子的“道”有更好更确切的领悟,这里需要说明的是,道是一种客观存在的宇宙智能,人只能领悟道,却不能确切地解释道,这正像老子所说的“道可道,非常道”是也。
  一、道创生一切,是万物之母,世上的一切都源自无形的道。《道德经》四十二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已经把这个事实清楚地告诉了我们。构成宇宙万物的本质就是“道”。道“其小无内,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就是“微之极”,小到不能再小了,宇宙中没有比她更小的东西了;其大无外是说道“尽虚空,遍法界”充满宇宙,而宇宙是没有边际,无穷无尽的。
  二、道之运行是按照阻力最小的路径运动,这与水的流动非常相似,到达任何目的地都存在着一条阻力最小的最佳路径。在这方面要求我们依道而行,也就是要找到这条最佳路径,然后去行动,这是一切成功的法门所在。
  三、人类的思维与行动不但可以找到道的运行规律,而且还可以与道的规律合作,创造更加美好的宇宙新秩序,这就要求我们正确地认识道、把握道、顺从道。道按照不同的规律运行就表现为事物不同的过程和结果。道生万物,万物必然遵循道的规律。结果万物都要在有其规律的大道上前进。因此,把握了规律就把握了成功的法门,在这里道是以规律和程序的形式给我们启示的。
  四、道的运行规律要求人类一切按照辨证的法则去运筹,万物皆是“有无相生、难易相成”的,因此我们在困难中要看到希望,在成功中要想到危机。这一点《道德经》已明确地告诉我们“福兮祸之所依,祸兮福之所伏”。
  五、道是无所不能的,道这种宇宙智能永远不会枯竭,道的运行永远都不会停止,宇宙的发展永远也没有极限,所以人类的发展也永远没有极限,人类要永远充满理想,永远都要坚持不懈地为了理想而奋斗不止。因为道永远是“虚而不屈,动而愈出”的,所以只要我们要求就会得到,这是一切创造的法理所在。
  六、追寻内在修养的道,是人类探索生命科学的宝贵财富。作为道家功的经典,《道德经》为人类的内在修炼提供了卓有成效的科学指导,正是“致虚极,守静笃”教会了人类静坐冥思、开发潜意识能量的妙用法门。
  七、人类达到了一个目标之后,就要再去追寻一个更好的目标,人生的意义就在于不断追求的过程之中。所谓“功遂身退”决不是消极隐退,而是为了去寻找更好的奋斗目标,达到“为而不争”的道境。
  八、道的法则告诉人类要把握当前,打好基础。正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是也。《道德经》第六十三章所告诫我们的“图难於其易,为大於其细。天下难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细。”正是启示我们抓好“精细”管理是成功的关键所在。
  九、道的法则告诉人类“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的理论,也就是“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的真理是在启示我们可以创生所需的一切,要用创造的理念代替竞争的理念。万能的道永远与我们同在,只要我们有一颗悟道的心灵,顺道而行,我们所需的一切必将应运而生,应时而来。
  十、道的法则告诫人类应以“无私胜有私”的胸怀来服务人群,这就是“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真谛所在。《道德经》最后所告诉我们的“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正是在启示我们提供有效地服务、认真地付出才会更好地“积德”,这是成功得到的第一法则。
  道与宇宙同在,道无所不能,无处不在,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人生幸福的秘诀就在于依“道”而行。以上十点不过是对“道”的以管窥豹之见,要更好地悟道,需要你去亲身学习《道德经》,这是一本值得你终身研读的书。
  


 
 








  下面再来谈谈德。

  (二)老子所说的德是什么
  “德”是道的正向表现,它是道之正确的真理性体现。
  关于德的含义也可以列出很多,常见的有“品行”、“信念”、“恩惠”、“善行”、“得到”等等。而人们对德的论述也毫不逊色于对道的论述,且有过之而无不及。所谓的“上德”、“玄德”、“功德”、“福德”、“美德”、“武德”、“医德”等等,都是从不同层面对德的描述。平时人类谈到的“德”一般都是正向的、合乎道的真理性体现。其实平时所说的这些含义也不是老子所说的“德”之含义。
  既然“德”是道的正向表现,就说明了道与德的关系是父与子的关系,有道未必有德,比如说“歪门邪道”就是没有德的。但有德必有道,因此,德必然符合道的特性,德就是合于道的行为表现,而合道则必有德。道是以德的形式来表现自己的无所不能,其中“有德”的部分不断发展壮大,而“无德”的部分则逐渐走向衰亡。
  老子在《道德经》所说的德主要有两种含义。其一就是指道的正向表现,这里“德”的含义为顺应自然,社会和人类客观需要去做事。《道德经》提出的“上德”、“玄德”、“孔德”、“积德”等等都是指的这第一种含义。而“孔德之容,惟道是从”,也就是说大德只服从于道。其二就是得到的意思,这里的“德”是通“得”的。《道德经》中的“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其中提到的“德”就是第二种含义。
  我觉得当代旅美华人学者陈鼓应先生对“德”归纳的三点比较切近于老子所说“德”的第一种含义:一是“道所显现于物的功能”;二是“内在于万物的道,在一切事物中表现它的属性,亦即表现它的德”;三是“道落实到人生层面时,称之为德”,即通常说的人的“德行”。
  下面结合先哲们对“德”的诠释我也对德提出十点阐述,供同仁们参考。
  一、道存在于具体事物中就是德。道和德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道不离德,德不离道。从这方面讲,德也是创生万物、无所不能,无处不在的宇宙能量,并且德通常指的只是正向的对宇宙有利的能量。
  二、德这种宇宙能量决定了物质的存在形式,德能越高,物质的存在形式就越高级;反之,德能越低,物质存在的形式也就越低。万物都是由道与德变来的,德能高,需要什么就会得来什么,这就是《道德经》所说的“重积德则无不克”。从这方面讲人要实现自我超越,提高生命层次,得到真正幸福,只有提高德能,也就是“积德”这一条路可走,别无它途。
  三、德是畜养万物的基本能量。《道德经》五十一章说:“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将“道”和“德”规定为“生长万物”和“畜养万物”的关系。从这方面讲我们要创造我们所需要的万物都要遵道而守德,这是创造成功的法门所在。
  四、德是人类的精神根本。刘仁会说:“宥物于无者,道也;仁物之性者,德也”。这就是说“德”是“道”体现于“物”之中的属性(仁)。李荣说:“道既虚无,德亦神妙。虚无神梦,必竟清静。而人若能虚心无身,自然归道;抱神守妙,自然归德也。”“圣人无心,不起贪欲,道在于己,德止于身,故曰:留也。用道,则道流遐迩;怀德,则德被幽明,既为人之所归,亦为鬼神之所伏从也。”这里明确地阐明了悟道修德的关系和意义,对人类的修行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五、德为治世之法则。我们现在提出的“以德治国”是有其科学依据的。“德”和“刑”相对立,“德者与生气同力,故生气出亦出,入亦入;刑与杀气同力,故杀气出亦出,入亦入。德与天上行同列,刑与地下行同列。德常与实者同处,刑与空无物同处。德常与兴同处,故外兴则出,内兴则入,故冬入夏出。刑与衰死气同处,故冬出而夏入。死气者清,故所居而清也。故德与帝王同气,故外王则出阴,内王则入刑;刑与小人同位,故所居而无士众也。物所归者,积帝王德,常见归,故称帝王也;刑未尝与物同处,无士众,故不得称君子”。君子服人依靠的是“道”与“德”,欲得天地之心,也要行“道”与“德”,至于行“严畏智诈”之术,只能收服那些言行无状的小人。因此,人能归道,也就归德。德是人的精神的根本,亦使鬼神降伏。
  六、德为人类行动的标准。儒家所讲的“德”主要是指做人的标准。我们来看看《论语》中的几个句子。这里孔子所说的德与老子的德有异曲同工之处。
  子曰:“主忠信,徙义,崇德也。”就是说以忠信为主,尽量靠近义,这样就能提高德。
  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就是指中庸作为道德的标准,是最完美的了!
  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是说有德的人,必然有好的言论。但是,有好的言论的人,不一定有德。
  子曰:“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其意是说在大街上听到不可靠的消息,又在路上传播,这是不德的事情。
  子曰:“以德报怨,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就是说:如果我们以恩德来回报别人的怨恨,那么,我们用什么来回报别人的恩德呢?我们应当以正直来回应别人的怨恨;用恩德来回报别人的恩德。
  七、德为生成万物之本。吴筠认为:“德者,何也?天地所禀,阴阳所资,经以五行,纬以四时,牧之以君,训之以师,幽明动植,咸畅其宜。泽流无穷,群生不知谢其功;惠加无极,百姓不知赖其力,此之谓德也。”这里将天地阴阳幽明的一切生成物都视为“德”成之物。
  八、德和道是人类所共有的禀赋。“万物莫不由之之谓道,道之在我之谓德。道德,人所固有也。”《道德经》将人类分成“上德”和“下德”两类,并指出了“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也就是说一些有“上德”的人,“未尝显己之有德,藏身潜迹,抱朴含光,专气致柔,如婴儿也”,而只有“下德”的人,“执著其事,唯于世情,是非得失之物,理论扬于己德,以被聪明所蔽”。因此,有德之人,就应该“含养德性,纯纯朴朴,则比如赤子也,赤子如初生婴儿也”。这里是告诫我们要修行到“复归于婴儿”的道境就要具有“上德”的禀赋。
  九、德是修炼者修炼的根本。清代道士、著名的内丹家柳华阳说:“道者德之用,德者道之体,人能明乎其德,而天性自现,体乎其道,而冲和自运,是之谓寂然不动,感而遂能也”。又称“古圣云:德者,性能中求之耳。夫德非道则无著,道非德则无主。道外觅德,其德远矣;培德体道,其功切矣。”这里强调了修炼必须“培德体道”。
  而清代道士、著名内丹家刘一明在《修真九要》中,强调内丹修炼必须“积德修行”,认为“德”就是“恤老怜贫,惜孤悯寡,施药舍茶,修桥补路,扶危救困,轻财重义,广行方便”,这里更为修炼者指明了应有的德行。
  十、德就是得到。合道的表现就是有德,有德就必然得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不到”。先哲们的这些论述包含了一个最重要的真理就是:积善就是积德,积德必有福报,行恶就是不德,不德就会得到恶报。

  这条真理也是直接地告诫我们:积德就是打开幸福之门的钥匙。


 
 








  
  (三)为什么说积德悟道是打开人类幸福之门的钥匙

  钥匙我们找到了,那就是积德悟道。积德悟道的方法就是修行,修行就是积德,积德就能更好地悟道,悟道就可以认清宇宙的真理,认清了宇宙之真理,就可以与宇宙和谐共进,得到人类想要的一切结果,创造幸福的生活。这就是人类追求幸福的必由之路。
  要使用好我们找到的钥匙,必须把握以下两点:
  一、 坚信积德悟道是打开一切幸福之门的万能钥匙。因为道与德是无所不能的宇宙智能。
  二、 坚持修行就会得到幸福。因为修行可以让人类找到“真我”,而“真我”是合乎“道”与“德”本性的,修行就是修掉不合道德的想法和行为,直达“真我”,这是找到幸福的必经之路。


  上面这段加大加粗的话我们熟记于心,从这里可以看到修行是我们追求幸福的方法,那么如何修行呢?在此我要告诉你,《道德经》里有着所有成功的法门。

  我真诚地希望你也会从此喜欢读《道德经》,这样你就可以拥有焕然一新的人生。因为读《道德经》可以帮助你打开智慧之门,读《道德经》能让你获得心灵的从容宁静和快乐,读《道德经》能彻底改变你的人生态度和原有的思维方式。读懂了《道德经》,你也就会走向幸福人生的大道。现在就开始吧,研读《道德经》,品尝着“治大国若亨小鲜”的美味,你必将无往而不胜。

  对《道德经》的破解是一项十分有意义的价值工程,任重而道远。现在我们提出的“悟道积德,打开人类幸福的大门”就是研究《道德经》最有价值的收获。我热切希望越来越多的仁人志士加入到学习《道德经》的伟大实践中来,众志成城,为人类的和谐幸福共绘未来。




 作者:小溪芝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