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学魅力大 长幼同堂习

 苏迷 2013-08-18
国学魅力大 长幼同堂习
 陪同孙儿一同前来学习的“爷爷级”学生。
 握笔的姿势也是一门学问。
  本报记者 小方 实习摄影 陈瀚
  下午两点,文庙崇圣祠内的德善书院里,身着汉服的娃娃们在书案前坐得端端正正。
  司钟敲响九下,在老师的带领下,娃娃们起身向先师孔子行长揖礼,又向授课的老师和他们的家长行鞠躬礼。随后,来自翰林小学的李新杰老师开始带着大家诵读《三字经》。“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稚嫩又整齐的童声响彻书院,那份纯真和专注让人肃然起敬。
  昨天是由市文明办、市语委办、市教育局等组织的德善书院少儿国学经典传习夏季班的最后一次课程了,许多娃娃和家长觉得意犹未尽。“整个暑假,我们安排了六次课程,每次三节课,两个小时。考虑到孩子们的年龄特征,第一节经典诵读课,吟诵为主,不求甚解;第二节我们安排了体验活动,孩子们可以互动体验桃花坞木刻年画、太极、茶道、书法、苏州美食等等;最后是以童谣、游戏、故事、儿歌和动漫形式的讲读课。”本次国学经典传习夏季班课程与教学的负责人、星海实验中学的罗天涛老师介绍说。
  32个娃娃显然是课程的主角,但亲子共读也是这次传习班的一个显著特色,所以书院里,爸爸妈妈甚至古稀之年的爷爷和娃娃们都是“同学”,回家后还要一起做诵读“作业”。退休教师罗子平爷爷自称是这期夏季班里最年长的学员,“我童年时从来没有这样系统学习过国粹精华,没想到满头华发赶上了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和外孙女成了同班同学,我感恩在这里收获的一切,也希望能成为这里一名最年长的义工,为振兴国学经典献出自己的光和热。”他动情地说。
  诚如罗爷爷所说,德善书院的这期少儿国学经典传习班的成功举办离不开许许多多默默无闻的“国学义工”们的付出。
  所有的课程全为免费,纯公益。从传习班的学术顾问:苏大的陈国安教授、市教科院的许红琴老师、特教教师薛法根到十多位授课老师:平直实验小学的洪薇、星港学校的刘彩凤、桃坞中心小学的方正文、星海小学的史雁、翰林小学的韩钰、李新杰、韦沁,还有市六中、苏大、南师大的学生志愿者……所有人都是“国学义工”。
  “对我而言,这几个月里做的这些事,不是付出,而是收获。在这个潦草、亢奋的时代,能静下来和孩子们,和喜欢国学的朋友们一起温习、亲近经典,是一件幸福的事。孩子们快快乐乐地学,老师们美美地教,国学本是中国人的精神坐标,希望通过这种‘浸濡’的方式,在孩子们心中种一颗种子,把那些疏远的、丢失的东西找回来。”“国学义工”罗天涛老师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