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网上看到一则消息(http://www./news/index_newsDetail.asp?id=954&categoryid=1),具有百年发展史的莘庄钩针编结,继2007年5月被列为上海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之后,于2009年1月,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认定“钩针编结技艺”为上海市传统工艺美术技艺,并授予奖牌和证书。作为保护单位的莘庄镇文化体育事业发展中心目前已重新拟定了《莘庄钩针编结三年保护计划》。同时,莘庄钩针编结基础兴趣学习班,在传承基地家庭工艺坊内正式开班,此举深受本地区广大妇女同胞的充分肯定,现有学员70多名。
据称,莘庄正在计划年内重建家庭工艺坊,建成后的编结馆既介绍1910年以来莘庄钩针编结的发展历史,也会展示钩针编结的服饰、摆件、家居用品等各种作品,它将成为传承编结技艺的基地,成为人们了解、欣赏有着百年历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莘庄钩针编结”的好去处。
看到钩针技艺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立刻引起了我的兴趣。我自幼就喜欢钩针编织,也曾钩过不少的小东小西,但对钩针技艺的形成和发展一点也不了解,通过网上查询才知道,原来钩针技艺还是从西方传入中国的。
网上有资料说,早在公元前2000~前1500年,古埃及和北欧已有用类似结网技术编结成的衣裙 。公元前 7 世纪 , 阿拉伯人中有一种框架编结工艺,编成衣服和袜子。以后,框架逐渐被淘汰,改为直接以棒针编结。有的棒针,顶端有钩子,后来发展成钩针编结。
19 世纪中叶, 欧洲的编结工艺传入中国。20 世纪初,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由广东籍华侨缪凤华编著的《绒线编结》一书,是中国出版的最早的编结工艺专著。 钩针技艺传入中国后,早期主要以上海、山东、江苏等地区为主,产品多为茶盘垫、沙发扶手、枕套等,后来逐渐运用于服饰。采用钩针编结成的时装,具有质地轻柔、透空凉爽、富有装饰性的特点。
钩针编织品,是名副其实的手工艺品,即使是在六、七十年代,也是我国出口的热门商品。最近这些年,钩花服饰越来越受国内广大女性的欢迎,尤其是年轻的女孩子,对钩花服饰更是情有独钟,我女儿就是其中的一个。
为了满足女儿对钩花衣服的喜爱,我这两年钩了不少件,今天抖出部分来晒晒:

这是我为女儿钩的短袖衫

这是我为女儿钩的长袖衫

这是我用全毛开司米为女儿钩的披风

挂起来看看

这是一件钩花吊带衫

女儿是这样搭配着穿的

这是我用全毛细絨为女儿钩的外套

这是给金鼠宝宝钩的背心

看一看效果怎么样

这是给金鼠宝宝钩的吊带衫

给金鼠宝宝钩的小裙子

这是我为自己钩的一件长袖衫
这也是我为自己钩的长袖衫

钩花小手袋
相关博文链接:
钩花披肩(披肩篇)
宝宝秀(童装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