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田三七

 木易翁 2013-08-20

田三七

编辑词条

百科名片

三七又名田七,明代著名的药学家李时珍称其为“金不换”。三七是中药材中的一颗明珠,清朝药学著作《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人参补气第一,三七补血第一,味同而功亦等,故称人参三七,为中药中之最珍贵者。”扬名中外的中成药“云南白药”和“片仔黄”,即以三七为主要原料制成。三七属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因其播种后三至七年挖采而且每株长三个叶柄,每个叶柄生七个叶片,故名三七。其茎、叶、花均可入药。

中文学名:三七

拉丁学名:PanaxNotoginseng(Burk.)F.H.Chen

别称:田七、金不换、铜皮铁骨、人参三七、盘龙七

二名法:PanaxNotoginseng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蔷薇亚纲

目:伞形目

科:五加科

属:人参属

种:三七

分布区域:云南·文山、广西·梧州

概述

三七出自《本草纲目》:释名山漆、金不换。古时亦称昭参、血参、人参三七、田三七、三七参。

[性味归经]:性温、味甘、微苦、无毒、归肝、胃经。

三七起源于2亿5千万年前第三纪古热带的残余植物。三七对生长的环境条件有特殊要求,适宜于冬暖夏凉的气候,不耐严寒与酷热,喜半阴和潮湿的生态环境。故其分布范围仅局限于中国西南部海拔1500米-1800米,北纬23.5°附近的狭窄地带,包括云南省文山州和广西与文山交界的几个地方。云南省文山州为原产地和主产地。据有关文献记载,三七使用历史近600年,栽培历史近500年。

三七多年生草本,高达30-60cm。根茎短,具有老茎残留痕迹;根粗壮肉质,倒圆锥形或短圆柱形,长约2-5cm,直径约1-3cm,有数条支根,外皮黄绿色至棕黄色。茎直立,近于圆柱形;光滑无毛,绿色或带多数紫色细纵条纹。掌伏复叶,3-4枚轮生于茎端;叶柄细长,表面无毛;小叶3-7枚;小叶片椭圆形至长圆状倒卵形,长约5-14cm,宽2-5cm,中央数片较大,最下2片最小,先端长尖,基部近圆形或两侧不相称,边缘有细锯齿,齿端偶具小刺毛,表面沿脉有细刺毛,有时两面均近于无毛;具小叶柄。总花梗从茎端叶柄中央抽出,直立,长20-30cm;伞形花序单独顶生,直径约3cm;花多数,两性,有时单性花和两性花共存;小花梗细短,基部具有鳞片状苞片;花萼绿色,先端通常5齿裂;花瓣5,长圆状卵形,先端尖,黄绿色;雄蕊5,花药椭圆形,药背着生,内向纵裂,花丝线形;雌蕊1,子房下位,2室,花住2枚,基部合生,花盘平坦或微凹。核果浆果状,近于肾形,长约6-9mm;嫩时绿色。熟时红色,种子1-3颗,球形,种皮白色。花期6-8月。果期8-10月。

药品简述

药名:三七

汉语拼音:sanqi

英文名:Sanchi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anaxnotoginseng(Burk.)F.H.ChenexC.Chow

[P.pseudo-ginsengWall.Vart.Notoginseng(Burk.)HooetTseng]

功效分类:止血药;祛瘀药。

科属分类:五加科。

别名:山漆、金不换、血参、人参三七、佛手山漆、山漆、参三七、田七、滇三七、盘龙七。

性味:味甘;微苦;性温。

归经:归肝经;胃经;心经;肺经;大肠经。

功能:止血;散血;定痛。

主治:跌扑瘀肿,胸痹绞痛,症瘕;血瘀经闭;痛经;产后瘀阴腹痛;疮痈肿痛。

用法用量:煎汤,3-9g;研末,1-3g;或入丸、散。外用:适理,磨汁涂;或研末调敷。

生态环境:野生于山坡丛林下,今多栽培于海拔800-1000m的山脚斜披、土丘缓坡上或人工荫棚下。

资源分布:分布于江西、湖北、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等地。野生者已少见,多为栽培。

药材基源:为五加科植物三七的根。

采收储藏:一般种植3-4年收获,打掉花蕾、不留种采挖的三七,叫做“春七”,一般都是每年10-11月采收,质量好,产量高;培育过种子后采挖的三七,叫做“冬七”,一般每年的1-2月采收,质量差,产量低。挖起的块根,洗净泥土,按大小放置,日晒或火烘(36-38℃)2-3d,约六成干时,将支根,须根,根茎分别剪下,再分别进行日晒或火烘2-3d,进行揉搓或放入转筒中滚动,使其互相摩擦,拿出再晒或烘,反复4-5次,最后1次可加些龙须草或青小豆,直至块根光滑圆整,干透即得。

炮制方法:拣尽杂质,捣碎,研末或润切片晒干。

用药禁忌

1、孕妇忌服。

2、不良反应及治疗:大剂量三七粉(35g)出现毒热上攻、肺失肃降证中毒反应。三七片经母乳排泄引起大疱表皮松解型药疹。三七粉引起过敏、药疹。

药品性味

性温,味甘、微苦。

药用分类

三七分为三七花、三七头(三七粉)、三七根这三类都是三七中药用价值极高的。

三七花:每年6-8月份采摘,是整株三七中药用价值最高的三七皂苷含量最高含量高达13%以上,当然年份越长的三七越好,如三年花,四年花等,主要用于降血压、降血脂。三七粉:三七的头磨成的粉,药用价值紧仅次于三七花主要用于心脑血管疾病。

三七头:三七的根头部,药用价值仅次于三七花,主要用于心脑血管疾病。

三七根:植于三七土部,性味味苦涩,性凉。功用主治理气,收涩,消肿。治痢疾,腹泻,喉炎,劳伤,跌打损伤,红肿疼痛,痛痒。

三七花、三七头(三七粉)、三七根,这三类都是三七中药用价值极高的

保健主治

1.扩张血管、降低血压,改善微循环,增加血流量,预防和治疗心脑组织缺血、缺氧症;

2.促进蛋白质、核糖核酸(RNA)、脱氧核糖核酸(DNA)合成,强身健体;

3.促进血液细胞新陈代谢,平衡调节血液细胞;

4.双向调节中枢神经,提高脑力,增强学习和记忆能力;

5.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抗肿瘤;

6.止血、活血化瘀;

7.保肝、抗炎;

8.延缓衰老;

双向调节血糖、降低血脂、胆固醇、抑制动脉硬化

适宜人群

1、心脑血管疾病患者

2.高血压、高血脂及贫血人群

3.各类血症患者(吐血、呕血、咳血、便血、尿血、淤血)

4.体质虚弱、免疫力低下人群

5.妇女经期及产后

6.生活节奏快的白领人士,保持心脑血管健康(生活节奏快、容易造成心、脑供血不足)

7.应酬多,经常饮酒的人士(三七可以促进受损肝中正常细胞的生长,亦可保护肝脏避免化学性的伤害,如酒精和四氯化碳)

——三七适宜人群老少皆宜,独孕妇和儿童禁用。

8、妇用禁忌

气血亏虚所致的痛经、月经失调不宜选用,其表现为经期或经后小腹隐痛喜按。

痛经伴月经失调或伴有其他疾病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服药后痛经不减轻,或重度痛经者,应到医院诊治。

药膳特点

三七药膳是药物与食物的有机结合。既有药物的治疗作用,又有食品的补养、充饥作用。其主要特点: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核心,强调药食同源,在辨证论治的指导下,充发应用药物与食物的性味与功能的统一,最大限度地促进芭物与食物的吸收、利用,以达到保健强身、防病治病的目的。

(一)三七药膳以中医药的理论为基础,注重辨证论治煞费苦心食结合是中医的传统疗法,为综合治疗中的一种重要方法

三七药膳是以中医的阴阳五行学说、脏腑经络学说为基础,结合本草学理论,采用辨证论治的方法进行调整补养的治疗方法。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人机的整体,人现自然界也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体内的阴阳应平衡,气血应调和,以保证人体的健康。人类生活于自然界,禀受天地阴阳之气而生,应与自然界的气候、环境的变化相适应。但由于气候的异常变化,过度的劳累,精神压力太大,饮食不节制等到诸多因素,很容易使气、血、阴、阳平衡失调又不能自行恢复则产生疾病。同样,生于大自然的各种动、植物也禀受天地阴阳之气而生,具有四气、五味,与药品的药性一样,食物也具有食性。用食物、药物的偏性来调节人体的气、血、阴、阳的失衡,即是三七药膳食疗之根本所在。三七药膳应在辨证论治的指导下选用对症的中药、食物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只有在正确的辨证基础上,明了不同食用者的病变所在,有针对性地选用不同的药膳,才能达到目的。在运用辨证论治原则的时候还应注意四时气候、地理环境对人的生理、病理的影响,在不同的季节选用不同的三七药膳。春宜升补,春季阳气初生,大地复苏,万物生发向上,骨肝脏,应根据春季的特性,因势利导,应用升补之法。充分调动人体的阳气,使气血调和。夏宜清补,夏季炎热,火邪炽盛万物繁茂,内应心脏,应根据夏令之时,人体脏腑气血旺盛,采用清淡、清热之品调节人体阴阳气血。长夏宜淡补,长夏时值夏、秋之际,天热下降,地湿上蒸,湿热相缠,内应脾脏,应根据长夏之时采用淡渗之品,利湿健脾以达到气血生化有源。秋宜不补,秋季阳气收剑,阴气滋长,气候干燥,内应肺脏,此时五脏刚从夏季旺盛的代谢中舒缓过来,应进行阴阳平衡的滋补,以调节夏季脏腑功能的失调。冬宜温补,今季天气寒冷,阳气深藏内应肾脏,此时应根据冬季封藏的特点,以温热大补之品来滋补人体气血阴阳之不足,使脏腑的气血旺盛,适应自然界的变化。一年四季,不论何时,都必须重视保养脾胃之气。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只有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好,药膳才能充分吸收、转化。

(二)三七药膳以传统的烹调艺术为手段

药膳的主要原料是药物和食物。它必须寓药于食,寓性于味,融药物功效与食物美味于一体。因此,它也就必须经精湛的烹调艺术为手段,借助炖、焖、煨、蒸、煮、熬、炒、卤、烧等中国传统的烹调方法。同时,按患者身体的需要进行中药的调补、选料。对所选项用的中药应根据药物的不同,采用不同的炮制、加工方法及分离提取方法,以保证制成的药膳既具有一般美食的色、香、味、形,又可要享受美味的同时达到治病、保健和强身的目的。

(三)三七药膳以治病、保健和强身为目的

食用一般膳食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消除饥饿,维持生存,增强体质,促进健康和获得一种物质享受。服用一般药物的目的则是为了治疗疾病。而食用三七药膳,除上述两个目的兼而有之外,其最主要的目的还是为了使有病者得到治疗,体弱者得以增进健康,健康者得以更加强壮。

生吃熟吃

三七粉具有生熟之分。三七粉是精选不同等级的三七头打磨而成的粉,内含有二十一种皂甙活性物质,十七种氨基酸,十一种微量元素,三种抗癌活性硒及粗蛋白质等。生三七粉和熟三七粉的区别在于使用过程,其使用方法决定市场上的三七粉都是生三七粉。

1.生吃田七粉主治:

跌打瘀血、外伤出血、产后血晕、吐血、衄血等血症。并可防治冠心病、高血脂、高血压等。

生用法:口服,每次1.0-1.5克,外用适量敷患处。忌:孕妇忌服。

2.熟吃田七粉主治:

补血、活血、用于身体虚弱、食欲不振、神经衰弱、过度疲劳、失血、贫血等。

熟用法:可用温开水送服。每次3-5克。

区别图片

打腊三七和水洗三七区别图片,下面详细介绍下打蜡三七和水洗本色三七的区别。

打蜡三七: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三七,打蜡的是多经过一道加工的三七,“打蜡”顾名思义,和汽车打蜡一个道理,就是说表面打上一层蜡,食用蜡,对人体大致是有害的,打蜡的目的不是为了增加药效,目的有四个:

1、有利保存,防虫蛀、防潮;

2、美观,看上去表面光滑,入手滑润;

3、掩盖缺陷,很多坏的三七打蜡后就看不出了;

4、增加额外重量,一吨三七打上蜡后能增加50千克的重量,食用蜡10多元一千克,三七几百块一斤。

第一个目的现在基本上没必要了,近年三七都是供不应求,没必要想保存上几年的,主要目的还是2、3、4,表面光滑,入手滑润让三七感觉更稀奇,上个档次;掩盖缺陷后,很多坏的三七能卖个好价钱;几十斤食用蜡以三七的价格售出,是个不小的数目哦。但并不是说打蜡的三七就是不好的,好三七打蜡后还是好三七,追求视觉效果也不为过的,主要是打蜡后增加了鉴别难度,不是很有把握鉴别。

打蜡三七特点:灰黑色,表面有层蜡,用指甲刮能刮下来,正常都很薄,如果感觉蜡糊的老实厚的,肯定有问题,坚决不买。

水洗本色三七:七园采挖后,洗净晒干保存,没有经过其他的任何加工,最真实的颜色,带点泥土的颜色,但不真是泥土,只是颜色,细看就可以看出,种植地颜色不同,三七颜色也有差别,文山三七有六七种颜色,但主要还是以土黄色和土灰色为主,打蜡的三七只有一个颜色—灰黑色带反光。

水洗三七特点:本真、地道、好鉴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